怎样画水彩画十二:水粉花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3:43:23
字号:

彼岸花水彩画教程的作画步骤:

怎样画水彩画十二:水粉花卉

水彩画是一种简单的绘画方法,水粉的颜料齐全,操作简单,今天给大家讲解下彼岸花的水彩画教程

工具/原料

水彩份

毛笔

方法/步骤

1.起稿。先画个大轮廓,确定大体位置。然后画具体的花瓣。我这个不太细致,还是细致些好。

2.把纸刷一遍清水,然后在花朵的地方上大红色,其它地方用浅浅的绿,多点水没关系,水多了用纸巾吸掉。再摔上点红色即可。忘记擦后面用铅笔画的圆圈了。

3.颜色全干后,用大红画花瓣,注意前面的颜色浓且深,后面的要浅一些,这样有个虚实的变化。

4.继续上一步,等颜色干后再画后面的浅色花瓣。之后是画花蕊,我临时突发奇想用红色中性笔芯随意画的,效果自认为比较很理想,比毛笔好用多了。

5.①又加了点花蕊。②然后是画花茎,靠近花序的地方颜色会重些。③上面的两朵花喷了点水,用手纸把多余的水分吸走,后面的画会有一些朦胧感。这也是为了强调虚实的变化。喷水的时候要用纸将其它的花挡住啊。④给背景上的画上点颜色,也要考虑虚实。⑤用牙刷蘸红颜色,用手将颜色拨到画纸上。⑥用橡皮擦掉铅笔痕迹,擦不掉也没关系,就当铅笔淡彩吧。

6.收笔、等待晾干

END

花叶芋

科 属:天南星科彩叶芋属

产地: 原产巴西

形态特征:

花叶芋为多年常绿生草本。地下具膨大块茎,扁球形。基生叶盾状箭形或心形,绿色,具白、粉、深红等色斑,佛焰苞绿色,上部绿白色,呈壳状。

叶子从块茎上长出,为卵形或,心形,色彩变化万千。有红脉镶绿,红脉绿叶,红脉带斑,绿脉红斑,有的叶色纯白而仅留下绿脉或红脉,有的绿色叶面布满油漆或水彩状斑点。

夏季是它的主要观赏期,叶子的斑斓色彩充满着凉意。人秋叶渐零乱,冬季叶枯黄,进入休眠期,到春末夏初又开始萌芽生长。5—9月是它的旺盛生长期。

花叶芋叶形似象耳,色彩斑斓,艳丽夺目,是观叶植物中的上品。

生长习性:

喜高温、高湿和半阴环境,不耐低温和霜雪,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

彩叶芋适温20—30℃,夜间不低于10℃,休眠期保持10℃,不喜强光,荫蔽度30—40%。

它喜粘质土壤,多以粘质田土五份、腐叶土二份与砂三份混合配制而成。

秋季叶黄不要拔起,扶正支撑好,给予充足的阳光、肥料,使球根肥大,直到叶全部自然枯黄,才停止浇水施肥。

到翌年春季分块茎繁殖。自然分株是将块茎旁的小球分离栽培,人工分株是将大块茎切割成若干块,每块必须有芽眼,另行栽植。

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为主,4月将块茎周围的小块茎剥下,晾干数日,直接盆栽。也可在块茎开始抽芽长叶时,用刀切割带芽块茎,待切面干燥愈合后栽植。

彩叶芋在遮光栽培方面,依其不同品种、遮光程度而有显着之差异。植株高度及叶片长度、宽度以遮光80%者为较大,分 数则以遮光40%者为多,但品种不同稍有差异。不同块茎切块数及药剂处理对植株之影响,依块茎繁殖之切块数、药剂处理种类、品种等不同而有显着差异。切块最少者,始叶之日数短,植株较高,叶片数及分 数多,叶长及叶宽较大。利用Mancozeb(80%WP)处理者产生之分 数较之用Benomyl(50%WP)者为多。

用途:

除作盆栽观赏,装饰居室外,南方可露地在居室沿墙周围栽植。

喜林芋属

品种又称: Philodendron

主题关键词: 喜林芋属 盆栽花卉 花卉 观叶类

品种简介

生物学特征 为天南星科草本花卉。茎细,能自我支撑或攀缘,叶心形至卵状心形,叶缘因种和品种的不同变化很大。

习性 原产中美和南美。性喜温暖、潮湿及半萌的环境,耐阴忌强光直射,怕干旱,生长适温为20~30℃。在土质肥厚、通透性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种类 红宝石喜林芋(P.erubescens var.red emerrald):藤本植物,茎粗壮,新梢红色,后变为灰绿色,节上有气根,叶柄紫红色,叶长心形,长20~30厘米,宽10~15厘米,深绿色,有紫色光泽,全缘。嫩叶的叶鞘为玫瑰红色,不久脱落。花序由佛焰苞和白色的肉穗组成。绿宝石喜林芋(P.erubescens var.green emerald):株形、叶型与红宝石喜林芋基本相同,只是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为绿色,无紫色光泽,茎和叶柄绿色,嫩梢、叶鞘也是绿色。戟喜林芋(P.oxycardium);茎细长蔓生,可达数米,节间有气根,叶卵状心形,绿色,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银叶喜林芋:叶片卵状心形,银白色。绿萝(P.scandes):藤本花卉,藤长可达数米,节间有气生根。叶互生,心形,比红宝石喜林芋要小,长约8~14厘米,绿色,个别叶片上会出现**斑纹,全缘。随年龄增加,茎增粗。琴叶蔓绿绒:藤本,叶片大,呈提琴状。生长较缓慢。春芋(P.selloum):茎短,丛生,叶片巨大,可达60厘米,叶色浓绿,有光泽,叶片宽心脏形,羽状深裂。叶柄细长且坚挺,达80厘米。变种为斑叶春芋,叶片上有黄白色的花纹。

繁殖及栽培 常用分株法和扦插法。喜林芋属植株基部有小萌蘖长出,可以将生根的小萌蘖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也可以取茎段扦插,为了得到更多的插穗,可以去顶促萌,即生长季节切除植株的顶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快速萌发,切除顶芽后10天左右茎干基部的芽就会萌发,当侧芽长到5~8厘米时,取下扦插。盆土选用草炭土与粗沙等量混合。生长旺季保证水分供应,使盆土处于湿润状态,每3~4周浇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液肥,并经常向地面喷水,使环境具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冬季温室温度保持在15℃以上。

合果芋

学 名: Syngonium podophyllum

别 名: 长柄合果芋、紫梗芋、剪叶芋、丝素藤,

科: 天南星科

属: 合果芋属

产地分布: 原产中美、南美热带雨林中。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较广。多攀缘生长在林间的树上和岩石上。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蔓性常绿草本植物。茎节具气生根,攀附他物生长。叶片呈两型性,幼叶为单叶,箭形或戟形;老叶成5~9裂的掌状叶,中间一片叶大型,叶基裂片两侧常着生小型耳状叶片。初生叶色淡,老叶呈深绿色,且叶质加厚。佛焰苞浅绿或**。茎绿色,攀附生长,上有多数气生根。叶互生,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叶色亦变化莫测,一般来说,幼叶箭形,淡绿色,老熟叶常3裂似鸡爪状深裂,深绿色。肉穗状花离,花序外有佛焰苞包被,其内部红色或白色,外部绿色,花期秋季。

生长习性: 喜高温多湿、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 微酸性土壤。适应性强,生长健状,能适应不同光照环境。强光处茎叶略呈淡紫色,叶片较大,色浅;弱光处则叶片狭小,色浓暗。在明亮的散射光处生长良好。以遮光50%为宜。斑叶品种在光照不足时则色斑不显著。生长适温22~30℃,16℃以下生长缓慢。越冬温度以10℃以上为宜。冬季有短暂的休眠。花期夏秋季。

园林用途: 主要用作室内观叶盆栽,可悬垂、吊挂及水养,又可作壁挂装饰。大盆支柱式栽培可供厅堂摆设,在温暖地区室外半阴处,可作篱架及边角、背景、攀墙和铺地材料。

繁殖培育: 合果芋主要采用扦插法繁殖。在夏秋季进行,选取带有2~3片叶子的幼嫩茎段作为插穗,插入沙床或其它基质中,遮荫,保湿,很快就可以生根,繁殖较快。

家居用途: 合果芋美丽多姿,形态多变,不仅适合盆栽,也适宜盆景制作,是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观叶植物。也用于盆栽或吊篮栽植,作为垂吊装饰材料。其叶片也是插花的配叶材料。也可种于荫蔽处的墙蓠或花坛边缘观赏。

马蹄莲

英文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Spreng.

简介

马蹄莲别名慈菇花、水芋,属天南星科的球根花卉,马蹄莲属,为近年新兴花卉之一,作为鲜切花市场需求较大,前景广阔。由于马蹄莲叶片翠绿,花苞片洁白硕大,宛如马蹄,形状奇特,是国内外重要的切花花卉,用途十分广泛。

花语[/url」

马蹄莲:高贵,尊贵,博爱,圣洁虔诚,纯洁无瑕,气质高雅,春风得意,忠贞不渝,永结同心,希望,高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肥大肉质块茎,株高约70厘米。叶茎生,具长柄,叶柄一般为叶长的2倍,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抱茎;叶卵状箭形,全缘,鲜绿色。花梗着生叶旁,高出叶丛,肉穗花序包藏于佛焰苞内,佛焰包形大、开张呈马蹄形;肉穗花序圆柱形,鲜**,花序上部生雄蕊,下部生雌蕊。果实肉质,包在佛焰包内;自然花期从11月直到翌年6月,整个花期达6个-7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在气候条件适合的地方可以收到种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实。

习性

原产南非,常生于河流旁或沼泽地中。喜温暖,稍耐寒,不耐高温。生长适温为20℃左右,0℃时根茎就会受冻死亡。冬季需要充足的日照,夏季阳光过于强烈灼热时适当进行遮荫。喜潮湿,稍有积水也不太影响生长,但不耐干旱。栽培最好使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粘壤土。

生态习性:

马蹄莲原产非洲南部的河流或沼泽地中。性喜温暖气候,不耐寒,生长适温20℃左右。喜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冬季需充足的光照,光线不足着花少,稍耐阴。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其休眠期随地区不同而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栽培,冬季宜移入温室,冬春开花,夏季因高温干旱而休眠;而在冬季不冷、夏季不干热的亚热带地区全年不休眠。

品种:

目前常见栽培的有三个品种。(1)白梗马蹄莲 块茎较小,生长较慢。但开花早,着花多,花梗白色,佛焰苞大而圆。(2)红梗马蹄莲花梗基部稍带红晕,开花稍晚于白梗马蹄莲,佛焰苞较圆。(3)青梗马蹄莲块茎粗大,生长旺盛,开花迟。花梗粗壮,略呈三角形。佛焰苞端尖且向后翻卷,黄白色,体积较上两种小。除此之外,同属还有常见的栽培种,如黄花马蹄莲:深黄,花期7月-8月份,冬季休眠;红花马蹄莲:矮生,花期6月份;银星马蹄莲:叶具白色斑块,佛焰苞白色或淡**,基部具紫红色斑,花期7月-8月份,冬季休眠;黑心马蹄莲:深**,喉部有黑色斑点。

繁殖及栽培:

(1)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植株进入休眠期后,剥下块茎四周的小球,另行栽植。也可播种繁殖,种子成熟后即行盆播。发芽适温20℃左右。(2)栽培马蹄莲通常在秋后植球。床植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用肥沃而略带粘质的土壤,如:可用园土2份、砻糠灰1份、再稍加些骨粉或厩肥;也可用细碎塘泥2份、腐叶土(或堆肥)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和腐熟的牛粪配制的土。植后覆土3厘米-4厘米厚,20天左右即可出苗。马蹄莲生长期间喜水分充足,要经常向叶面、地面洒水,并注意叶面清洁。每半月追施液肥1次。施肥后还要立即用清水冲洗,以防意外,霜前移入温室,室温保持10℃以上。在养护期间为避免叶多影响采光,可去除外叶片,这样也利于花梗伸出。2月-4月是盛花期,花后逐渐停止浇水;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应注意通风并保持干燥,以防块茎腐烂。待植株完全休眠时,可将块茎取出,晾干后贮藏,秋季再行栽植。

栽培技术马蹄莲适宜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栽植,地栽是用作切花生产, 将健壮根茎3个一组栽于肥沃田中,元旦左右即能开花供应市场。盆栽每盆栽大球2-3个,小球1-2个,盆土可用园土加有机肥。栽后置半荫处,出芽后置阳光下,待霜降移人温室,室温保持10度以上。生长期间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通常向叶面、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每半月追施液肥1次。开花前宜施以磷肥为主的肥料,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保证花的质量。施肥时切勿使肥水流入叶柄内,以免引起腐烂。生长期间若叶片过多,可将外部少数老叶摘除,以利花梗抽出,2-5月是开花繁茂期。5月下旬天热后植株开始枯黄,应渐停浇水,适度遮阴,预防积水。盆栽应移至通风、半荫处,使盆侧放,免积雨水,以保干燥,促其休眠。叶子全部枯黄后可取出球根,晾干后贮藏于通风阴凉处。秋季栽植前将球根底部衰老部分削去后重新栽培。大球开花,小球则可养苗。 病虫害主要病害是软腐病。防治方法有拔除 病株,用200倍福尔马林对栽植穴进行消 毒;尽量避免连作;及时排涝;空气宜流通; 发病时喷洒波尔多液。虫害主要是红蜘 蛛。可用三硫磷3 000倍液防治。

如何使马蹄莲切花多开花

1、栽培用土要含微酸性,生长以施基肥为主,马蹄莲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 2、生长开花期要注意充分浇水 3.开花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它喜欢长光照 4、勤剪老叶促生花苞 5、冬保暖夏遮荫 采摘时机马蹄莲鲜花的采摘时机因季节不同及销售好坏等因素有关,一般在上午进行。冬季温度较低鲜花采摘后生长缓慢,故采摘不宜太早,春夏季节鲜花采摘后在水中仍可较快生长,所以看到内部花柱后即可采摘,夏天可早晚各采一次。另外鲜花流通的较快时可稍大采摘,若采摘后须储存则稍小采摘。对不同客户可根据其不同要求进行采摘,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采摘技巧在采摘技巧上应注意采摘时应手握鲜花的根部垂直向上用力拔起鲜花,如果手握部位偏上容易将鲜花拔断,若用力太偏容易对植株造成伤害甚至将生长势弱的植株连根拔起。鲜花包装及储存技术马蹄莲鲜切花采摘后应及时进行包装存放,一般十支为一束,将十支鲜花头部对齐并拢用窄胶带将花颈部.中部及下部分别捆扎,一般鲜花保留80cm后将其余尾部切除,且应注意每支鲜花尾部都应切去一些以利于水分向上部的输送。鲜花包装后应及时垂直放于水桶中且置于阴凉处存放,应注意保持水的清洁且应浸过花茎2/3高度。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

在马蹄莲佛焰苞已伸长至最大、卷曲且张开时,即可采切。采切后,每枝切花上部都用玻璃纸包好,大小分级后,装箱上市。鲜切花运输鲜切花因其自身特点应注意其运输,避免因运输过程造成损伤。长途运输应20束左右为一个运输单位,先装塑料袋后装箱运输,短途为节约成本可仅用大塑料袋,应将其全部用胶带紧固为一体后装袋运输。运输过程中应平放于平面上方,避免被其他物品挤压而损坏。马蹄莲盆花种植要点 1.上盆时应施足底肥,在大种球旁适当留几个侧芽以增加花叶的密度和观赏性。 2.适当控制浇水,增加通风,保持株距以使其株形美观。 3.株距最终确定后尽量避免移动花盆,且保持花盆下方土壤的湿润,这样可使鲜花根系通过花盆下方排水孔扎入下方泥土中,使其生长茂盛。盆花运输要点盆花运输前应先将鲜花用小塑料袋包好,然后用报纸将整个植株包拢,以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弄脏鲜花和花叶茎部折断,影响观赏效果。装车时可平放分层运输,以增加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洁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6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