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题目 刊物 朱雪梅 传统街区改造复兴模式研究 南方建筑 谢涤湘 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想与老城区更新——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热带地理 谢涤湘 面向亚运会的广州旅游业发展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谢涤湘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广州大都市批发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热带地理 谢浩 公共建筑天窗的设计策略 节能技术 谢浩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谢浩 体现岭南建筑特色的中庭空间 城市 谢浩 加强水资源节用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筑设计管理 谢浩 以开放的姿态呼唤世界级大师——侃侃“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的话题 城市 范建红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热带地理 张宏 居住、空间、文化 四川建材 何韶颖 论城市化进程对珠江三角洲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 热带建筑 华国栋 环境育人 润物无声—试论在高校中推行“环境教育”理念 现代经济信息 谢浩 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教育研究 谢浩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教育研究 吴玲玲 城市规划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丁丽娟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何韶颖 结合实践的“城市设计”教学新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谢浩 在专业课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科教论坛 谢浩 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理性思考 南开教育论丛 谢浩 高校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研究 谢浩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 罗胜京 水墨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时尚解读 《艺术教育》 罗胜京 大学校园人文景观雕塑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艺术探索》 罗胜京 .赫伯特·里德教师观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美术界》 2007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题目 刊物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与大都市区发展——以广州市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城市规划的应对策略 住宅与房地产 朱雪梅 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建筑技术及设计 谢浩 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 建筑节能 何韶颖 广州新城区大型居住板块发展研究 华中建筑 周祥 基于虚拟设计工作室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初探 高等建筑教育 谢浩,倪红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改革 技术与创新管理 周祥 朱雪梅 王瑜 对多样化需求下建筑学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思考 山西建筑 谢涤湘 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改革思路探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亚 建造朴素和谐的城市公用建筑 山西建筑 王瑜 建筑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等建筑教育 谢浩 在统一战线新阶段加强参政党建设的探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周祥 建筑使用后评价POE实践研究——以通信综合楼使用后评价为例 南方建筑 周祥 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初探 山西建筑 谢浩 对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 工业建筑 谢浩 温热地区的建筑热环境控制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朱火保 广州市小城镇社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瑜 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熊砥柱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第二教学楼设计 南方建筑 谢浩 现代家居书房照明设计 建材发展导向 熊砥柱 营造花园式的就医环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设计 南方建筑 谢浩 家居装饰设计中色彩的合理配置 福建建材 谢浩 现代家居书房照明设计 陕西建筑 朱火保 “有机聚集”理论下的广州小城镇建设方法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谢浩 实施墙面垂直绿化 构筑良好热工环境 广西城镇建设 谢浩 湿热地区的建筑热环境控制 建筑节能 谢浩 高校校园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广东勘察设计 谢浩 对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 工业建筑 江海燕 城市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区勘界的原则与方法 福建林业科技 周祥 《论当代文化背景中的建筑发展》 中外建筑 王立山 终极的美学思想与视觉艺术 装饰 王瑜 关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江海燕 自然游憩地步道系统规划设计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周详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交易费用 城市问题 周祥 MIT开放式课程材料与高等教育理念实践 黑龙江高教研究 周祥 略论城市规划法制中的土地产权问题 北方论丛 周祥 多元化电脑辅助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周祥 电脑辅助建筑分析及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刘旭红 基于实践的居住建筑设计教育思考 北方论丛 刘旭红 色彩,让人居环境生辉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刘旭红 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刘旭红 妙用地形,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华中建筑 刘旭红 .营造个性、健康、轻松的校园环境 建筑技术及设计 刘旭红 居民行为心理与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南方建筑 刘旭红 健康住宅探索 高等建筑教育 刘旭红 适应社会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立山 创造思维与建筑设计 建筑学报 谢 浩 改善居室日照环境 住宅科技 谢 浩 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谢 浩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鉴赏 古建园林技术 谢 浩 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福建高教研究 谢 浩 努力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促进人的发展 谢 浩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我见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谢 浩 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建筑教育 谢 浩 解读后的理性启迪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谢 浩 实施墙面垂直绿化——构筑良好热工环境 城市管理与科技 谢 浩 住宅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房材与应用 谢 浩 玻璃幕墙节能设计 上海建材 谢 浩 建设独具一格的生态城市 羊城晚报 谢 浩 创造和谐的室内色彩环境 室内设计 谢 浩 在专业教育中树立系统的环境观 高等建筑教育 谢 浩 小蓬仙馆异地重建技术研究 江苏建筑 朱火保 广州小城镇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南方建筑 朱火保 广州小城镇建设“有机聚集”理论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瑜 旧镇新颜——广州南沙镇中心街道环境整治规划 新建筑 葛润南 在保护与发展矛盾中前进的苏州城市建设 南方建筑 葛润南 经历共振-住宅房地产开发对广州城市建设的影响 房地产导刊 葛润南 CAI在《城市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 葛润南 概念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东勘察设计 谢涤湘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探讨 特区经济 谢涤湘 城市发展与旅游产品开发——以广州市珠江游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城市边缘地区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生态经济 谢涤湘 土地市场调控与城市理性发展 建设科技 朱竑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地理 何韶颖 培养良好的城市观与整体建筑设计能力--论建筑学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亚洲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何韶颖 整体建筑观念的培养--对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论文和书中章节
[1]张彧,陈静,漂浮的窗——妹岛和世李子林住宅的空间解析[J],建筑师,2010(3),P65-69;
[2]张彧,杨靖,张嵩,地标设计,我们还需要吗——东南大学建构教学的思考[J],新建筑,2010(6),P124-127;
[3]张彧,李小燕,德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J],世界建筑,2010(10),P128-131;
[4]张彧,李小燕,杨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形式及应用[J],建筑与文化,2009(11),P102-103;
[5]张彧,生态技术应用于绿色住区[J],建筑,2002(01),P51-52;
[6]张彧,小区土地利用“绿色”设计趋势[J],新建筑,2003(02),P58-60;
[7]张彧,低收入流动人口城市住宅初探[J],新建筑,2001(02),P10-12;
[8]张彧,城市住区中建筑层数与节约用地量化关系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0(11),P88-89;
[9]张彧,陈静,绿色住区规划的系统构成[J],建筑与文化,2010(05),P104-105;
[10]张彧,从生态到低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历史演变[J],建筑与文化,2010(12),P74-75;
[11]张彧,由退思进、因忙得闲——江南名园退思园[J],古建园林技术,2000(2);
·报告
[1]Zhang Yu,Li Xiaoyan,The forms and applications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Building Environment-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China,2010;
[2]张彧,从生态到低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历史演变,江苏省第三届绿色建筑论坛(暨2010年江苏省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年会),2010年,江苏昆山;
[3]张彧,绿色住区生态技术集成应用,国际特邀报告,国际建筑中心联盟2001年大会,2001年,北京;
[4]鲍家声,张彧,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国际分组报告,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会议,2001年,南非;
[5]张彧,黄土高原窑居的地域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分题报告,山地人居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昆明.
代表实践项目
1、扬州新能源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2003年
2、南京大华锦绣华城J地块规划设计,2010年
3、南京江宁章村拆迁安置房规划设计,2008年
4、安庆市农业银行办公大楼设计,2010年
5、南京铁心桥春兰厂地块改造项目设计,2005年
6、南京秦淮大厦设计,2006年
7、六合科技创业中心大楼设计,2008年
8、南京铁心桥派出所项目设计,2006年
荣誉、获奖
[1]指导学生参与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招商地产共同举办的《2009年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金山谷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获铜奖,获奖人宋亚程、刘程浩、杨晔、朱明华,指导教师:张彧、雒建利;
[2]指导学生参与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招商地产共同举办的《2009年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金山谷创意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获创意奖,获奖人刘杰、顾田,指导教师:张彧、雒建利;
[3]指导学生参与《2010同济大学建造设计大赛》获铜奖,获奖人张涵予、宋依等,指导教师:张嵩、张彧;
当前承担课程
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二年级认知实习教学
参与科研项目
[1]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住宅及生态技术集成研究》(No.50078011),2000年1月-2003年12月,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2] 参与完成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子专题《可持续发展住宅及生态技术集成研究》;1999年-2000年,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3] 参与完成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生态住宅建设综合研究与开发》(No、BS99104);项目负责人鲍家声,本项目已结题。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研究:演化、特征与整合》,(No.50708017,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排名第4,项目正在结题。
[5]参与江苏省建设厅项目《江苏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No.JS2009ZB03,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排名第4,项目已结题。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绿色技术及其量化指标在长三角住区中的适宜性研究》,(No.50908040,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排名第2。
[7]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基于居民生活行为的城市住区碳排放量测评系统——以南京为例》,(No.2010092120066,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排名第2。
[8] 参与校级课题《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No.9201001377,2006年9月-2008年12月),排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