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湖州茶文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2:07:56
字号:

说道茶的故乡,那一定只能是中国,五千年前神农为了实验各种植物的药性,以身试草,难免遇到有毒的茶,结果发现茶叶可以解毒,从此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在中国有那么一个地方被赋予了“茶都”的美称,在源远流长的 湖州文化 ,茶是必不可少的。

源远流长的湖州茶文化

如果说,中国能有一个地方被赋予“茶都”的美誉,人们也许会联想到盛产龙井的杭州,以碧螺春闻名的洞庭……可在众多“茶家”的眼里,似乎却只有一个地方能背负如此盛名,这就是湖州。

 为何称湖州为“唐代茶都”?因为湖州不仅是唐代茶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唐代的贡茶之都。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特别辉煌的一个时期,其中有两件大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一是《茶经》的完成。

 二是首开贡茶专门机构,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家贡茶基地,贡茶成为真正的制度性的行为,从而大大促进了茶叶特别是名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巧的是,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湖州,且时间上也大致相同,这对湖州茶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说到湖州,就不得不提“茶圣”陆羽,湖州就是陆羽的第二故乡。陆羽不仅精于茶道,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伟大传播者,也正是因为陆羽多次到顾渚山考察茶事,并向朝廷推荐了紫笋茶,才使紫笋茶成为贡茶。陆羽对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同朋友们谈茶、论茶、品茶,并对茶的种植、栽培、烹煮等了如指掌。

 把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加以总结后,陆羽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茶经》,也为自己赢得了“茶圣”的美誉。而湖州,正是陆羽潜心研究茶道并着《茶经》之所。《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茶经》系统地研究茶的起源和生长环境,茶的采制和煮饮方法,全面记载了茶史、茶区以及茶事等。

 它的问世与流传,加速了茶知识的传播,促成了世间饮茶之风盛行,加速了湖州茶文化的发展。关于湖州历代茶事活动的记载,至今还留存在顾渚山三处九块摩崖石刻中。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着《茶经》,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我国古代贡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地方官员选送,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称贡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院所在地,可见当时湖州茶叶的品质和名气。

浙江茶叶产地哪里最多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湖州不仅富甲天下,且具有极好的人文环境,是酝酿茶文化的沃土。湖州曾被称为是“唐代中国东部茶都”,就算是到了现在的经济时代,湖州的茶文化也是文化气息大于商业气息。我带你一起来了解下湖州文化中,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湖州茶文化的繁荣有四大历史因缘:

 一是诗僧皎然介入茶事,成为著名茶僧,并引禅入茶,体悟“茶禅一味”的境界,率先提出“茶道”的概念,打造了中国茶道的第一块奠基石;

 二是陆羽移居湖州,更多地从“形而下”方面研究茶文化,与皎然的悟道互为表里。由于陆羽的建树,使唐代茶道在“道”和“器”两方面法相皆具;

 三是大历五年(770)唐代宗“命长兴均贡”,置贡茶院于顾渚山;

 四是大历年间颜真卿刺湖州,出现了鼎盛一时的湖州“大历茶风”,将湖州茶文化的气象推向极致。——这是中国茶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

 湖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太湖南岸,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美誉,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湖州就产贡茶“温山御舛”,唐代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与流传,加速了茶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促成了世间饮茶之风盛行。同时,也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唐代也是湖州名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据载:唐代朝廷在顾渚山专设贡茶院,每岁进贡紫笋茶数额达一万八千四百斤。后人赞湖州为中国贡茶之冠,名茶之源。湖州的历史名茶有:温山御舛、湖州紫笋、顾渚贡焙、丹邱仙茗、金字茶、罗茶、洞山茶、太子茶、霞雾茶、碧岘春、梓坊茶、九亩甜茶、莫干山芽茶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湖州茶业更加欣欣向荣。

 湖州陆羽茶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正在引起茶区各级政府的重视,陆羽墓、三癸亭、陆羽故居--青塘别业、顾渚山贡茶院等一批陆羽茶文化景点已经或正在得到恢复和重建。如白茶谷、白茶园区、顾渚山野生茶基地等一批新的茶区生态旅游项目和景点正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发。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佛教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湖州的安吉白茶有龙凤之分,色泽嫩绿鲜活,光亮油润,香气鲜爽馥郁,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白脉翠,可谓形美、香醇、色明、味鲜,其氨基酸含量为5--10.6%,是普通绿茶的3--4倍,具有较高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减缓衰老之功效,已故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称赞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长兴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多次考察研究,发现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同时把金沙泉水也一并列为贡品。为了贡茶,顾渚山脚建造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叶加工厂--贡茶院,占地约10多亩,房屋分两厢三进,60余间,紫笋茶是我国历史上生产规模最大、作贡时间最长、茶叶品质最好、贡茶数量最多的名茶。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到顾渚山督造贡茶,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诗“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时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自唐至明,连续作贡八百余年。

 莫干黄芽产于德清南路乡,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早在晋代佛教盛行时,即有僧侣上莫干结庵种茶。清乾隆《武康县志》载:“莫干山有野茶、山茶、地茶,有雨前茶、梅尖,有头茶、二茶,出西北山者为贵。”西北山即为莫干山主峰塔山。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

 你可能会喜欢:

 品味独特的汕头茶文化

 城市美味:徐州特色菜

 常州特色菜分别有哪些

 不可错过的南昌特色菜

浙江各地区产茶叶都很多。

浙江省属于江南茶区,是绿茶主产区和名优绿茶最多的产区之一,嘉兴、杭州、湖州、绍兴、余姚、金华、慈溪、瞿州等大部分地区都种植茶树,所以各地产茶都很多。

杭州的西湖龙井、莲芯、雀舌、莫干黄芽;天台的华顶云雾;嵊县的前岗煇白、平水珠茶;兰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长兴的顾渚紫笋;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乐清的雁荡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顶;普沱的佛茶。

淳安的大方、千岛玉叶、鸠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东阳的东白春芽、太白顶芽;桐庐的天尊贡芽;余姚的瀑布茶、仙茗;绍兴的日铸雪芽;安吉的白片;金华的双龙银针、婺州举岩、翠峰;开化的龙顶。

嘉兴的家园香茗;临海的云峰、蟠毫;余杭的径山茶;遂昌的银猴;盘安的云峰;江山的绿牡丹;松阳的银猴;仙居的碧绿;泰顺的香菇寮白毫;富阳的岩顶;浦江的春毫;宁海的望府银毫;诸暨的西施银芽等。

西湖龙井的产地:

所谓龙井茶,就是在国家规定的18个县的龙井茶法定产区出产的,按照龙井茶加工工艺加工,并且达到龙井茶国家标准的茶叶。凡是法定产区以外区域出产的,都不能叫做龙井茶。

龙井茶在浙江省广泛种植,目前主要有西湖、钱塘、越州三个产地,但还是以西湖龙井的品质最佳,故其他两产地的龙井又被称为浙江龙井茶。

2008年,龙井茶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法定产区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共4个市,覆盖18个县(市、区)、224个乡(镇、街道)、3488个行政村、38.1万户茶农。

其中,龙井茶地理标志的18个县(市、区)为: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绍兴市柯桥区、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上虞区、越城区,金华市磐安县、东阳市,以及台州市天台县。

为体现历史渊源和便于管理,龙井茶地理标志范围又分为三个产区:龙井茶西湖产区: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龙井茶钱塘产区:杭州市下属的其余8个县(市、区);龙井茶越州产区: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

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是浙江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214.5万亩,茶叶产量13.3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4.0万吨。

名优茶已成为浙江茶叶产业经济的支撑,为实现浙山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和世界绿茶贸易作出了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5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