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水果酵素需要多少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1:57:56
字号:

酵素是目前很流行的健康食品,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排除身体内的毒素,还可以帮助身体加快新陈代谢,改善便秘,消除多余的脂肪,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它是从食物里提取出来的,几乎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很多MM每天坚持喝酵素,会不知不觉瘦下来,所以,它也成了现在很多人的健康瘦身食品。

做水果酵素需要多少天?

今天做的是橙子酵素,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者蔬菜。只要记住几点要领:

1 就如同我们做酒酿一样,所使用的容易一定要热水消毒,否则容易生霉菌。用手搅拌时,手也一定要用香皂洗干净,擦去水分后再搅拌。

2 水果或者蔬菜的分量与砂糖的比例是1:1.1,即如果使用1KG的水果,就要放1.1KG的砂糖。

3 制作酵素的容器最好是有盖子的玻璃容器,一来可以随时观察发酵的情况,二来盖子可以阻挡住外部灰尘等脏物进去。

4 发酵过程会产生很多气体,因此盖子不要拧太紧,适当要放一放气体。

材料:6个橙,1个柠檬 重约水果1.1倍的白砂糖

步骤:

1 水果洗净,擦去表面水分.放一个柠檬的作用是为了使做出来的酵素味道更好,因为柠檬很提味.

2 柠檬去皮,切0.5CM厚的片.

3 橙子也切同样厚度的片.

4 消毒过的玻璃容器,底部铺一层砂糖.

5 摆一层橙子与柠檬片.

6 再铺一层砂糖.

7 再扑一层水果.

8 如此反复,直到将所有的水果放进去后,最后上面铺一层砂糖.

9 最后的样子就是这样滴!然后盖上盖子.

10 大约2个小时以后,砂糖就开始融化了,将水果里的水份逼出来.

11 用洗净的手将底部未融化的砂糖翻动起来,搅拌均匀.

12 此后每天都用手搅动1~2次.渐渐地,砂糖开始培养酵菌了.可以看到有细微气泡产生.

9 整个发酵其间大约持续2周左右,就是说,这两周内,每天都需要将未成熟的水果酵素搅拌一下,并及时放出内部产生的气体.注意千万不要将盖子拧太紧,防止气体胀裂.2周后,如果您在搅动完酵素后,可以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缓慢浮上来,就说明您的酵素成功啦.

10 取干净的纱布,将做好的酵素液体与水果分离开.

11 蓝莓酵素,过程和橙子的一样.洗净并擦赶水分的蓝莓与砂糖重叠起来铺放.中间还放了一只橙呵呵,为了味道更好.

12 当砂糖析出蓝酶内的水分时,用手搅动均匀.

13 砂糖开始培养酵菌了,产生了气泡.

14 2周后,蓝莓酵素也做好了.

15 这是蓝莓酵素.

16 这是橙子酵素.

做好的酵素食用方法很简单,大约一次喝30~50ML,可以直接饮用,直接饮用也是发挥酵素效果好的方法;如果直接饮用太甜太腻,就用矿泉水或者苏打水以1:5的比例兑着饮用.

我一直都是用苏打水兑着喝的,实在是太好喝拉,和汽水的味道一样哦.

饮用时一定要注意几点:

1 一次不宜引用太多,特别是有高血糖的人一定要少量多次饮用.因为酵素是用大量砂糖来培养发酵菌的,饮用后会使血糖值瞬间上升。健康的人对此倒没有什么,血糖值瞬间升高,会给人一种饱腹感,进而减少了食物的摄取,时间长了,会把人的饮食调整到一个正常水平,人不知不觉就会瘦下来。但是本身血糖值偏高的人要慎重哦,这可全是糖哦!

2 酵素里的菌类在18度~45度之间最为活跃,因此,饮用时一定要保证再这个温度内饮用,高温会杀死菌类,加热过的酵素就没有食用的意义了.

3 注意不要和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会降低菌类的活跃度.

4 饮用后注意食物的摄取,尽量自己有意识的控制三餐的量,如果三餐吃太多,您又使劲地喝酵素的话,那相反是会胖滴!

《干制果蔬生产技术》是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术国。

基本介绍 书名 :干制果蔬生产技术 作者 :孙术国 ISBN :9787122048943 类别 :生产技术 页数 :199 定价 :22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果蔬的干制技术的实用指南,既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广泛适用的干制技术,又介绍了14种水果、19种蔬菜的68例生产实例;生产工艺和原理从选料、原料处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到最终的果蔬渣等废弃物的再加工利用全部收入书中;干制果蔬产品实例,既选取了近年来市场上新兴流行品种,如苹果脆片、花生脆枣、纸蔬菜,又包括了较传统的水果干、蔬菜干、果蔬脯等。 《干制果蔬生产技术》可供果蔬干制食品生产以及果蔬干制科研开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和阅读,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产品、食品加工专业教学的参考书,以及农业科技致富的培训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章果蔬营养及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干制过程变化规律1 一、糖1 二、淀粉2 三、果胶物质3 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3 第二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干制过程变化规律4 一、蛋白质4 二、矿物质4 三、维生素5 三节有机酸、含氮物质、水分、色素及干制过程变化规律7 一、有机酸7 二、含氮物质8 三、水分8 四、色素8 第二章果蔬干燥前生理、贮藏方式、干制前 原料处理与干制 第一节果蔬干燥前(采摘后)生理与干制产品品质关系11 一、呼吸生理11 二、蒸腾作用13第二节果蔬原料贮藏与干制产品品质关系14 一、常温贮藏14 二、低温贮藏15 三、果蔬的气调贮藏17 四、辐照、电离贮藏17 五、新技术套用到果蔬干制前的贮藏18 第三节果蔬干燥前处理与干制产品品质关系19 一、整理与挑选19 二、原料的分级19 三、原料预冷处理19 四、原料清洗20 五、部分原料去皮处理20 六、部分原料切分、去核(心)、修整、破碎处理21 七、果蔬烫漂21 八、原料的抽真空处理22 九、果蔬护色22 第三章果蔬干燥方法及工艺第一节烘乾乾燥23 一、烘乾乾燥理论基础23 二、烘乾乾燥使用的设备28 三、干燥过程水分变化规律30 四、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31 五、烘乾乾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33 第二节喷雾干燥35 一、喷雾干燥理论基础35 二、喷雾干燥使用的设备35 三、喷雾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39 四、喷雾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39 第三节滚筒干燥41 一、滚筒干燥理论基础41 二、滚筒干燥使用的设备41 三、滚筒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42 四、滚筒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44 第四节流化床干燥45 一、流化床干燥理论基础45 二、流化床干燥使用的设备46 三、流化床干燥动力学49 四、流化床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51 五、流化床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53 第五节远红外干燥54 一、远红外干燥理论基础54 二、远红外干燥使用的设备55 三、远红外干燥动力学56 四、远红外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57 五、远红外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58 第六节真空冷冻干燥59 一、真空冷冻干燥理论基础59 二、真空冷冻干燥使用的设备62 三、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62 四、真空冷冻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66 第七节微波干燥68 一、微波干燥理论基础68 二、微波干燥使用的设备69 三、微波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69 四、微波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69 第八节渗透干燥72 一、渗透干燥理论基础72 二、渗透干燥使用的设备72 三、渗透干燥动力学72 四、渗透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73 五、渗透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76 第九节真空油炸干燥77 一、真空油炸干燥理论基础77 二、真空油炸干燥使用的设备77 三、真空油炸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78 四、真空油炸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78 第十节高压脉冲预处理干燥81 一、高压脉冲预处理干燥理论基础81 二、高压脉冲预处理干燥使用的设备81 三、高压脉冲预处理干燥工艺路线及关键点控制82 四、高压脉冲预处理干燥的优点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套用前景82 第四章干制果蔬品质控制及安全性 第一节影响果蔬干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85 一、原料的选择86 二、原料的预处理86 三、干制的方法86 四、干制品的处理和包装贮藏87 第二节果蔬干制产品的质量指标89 一、果蔬干制产品的感官指标89 二、果蔬干燥产品理化指标及营养指标93 三、果蔬干燥产品卫生指标98 第三节果蔬干燥品质控制关键点及危害分析100 一、 HACCP在龙眼干燥生产中套用的举例101 二、 HACCP在干香菇生产中的套用103 三、 HACCP在出口真空冻干大蒜生产中的套用105 四、HACCP冷冻干燥小香葱生产中的套用108 五、HACCP在真空低温油炸果蔬脆片生产中的套用111 第五章干制果蔬生产具体实例 第一节水果干制生产工艺及产品风味特点115 一、苹果115 二、梨126 三、柑橘128 四、香蕉130 五、桃136 六、荔枝137 七、芒果140 八、葡萄145 九、柿子150 十、杏154 十一、凤梨158 十二、山楂160 十三、梅160 十四、枣163 第二节蔬菜干制生产工艺及产品风味特点165 一、大白菜165 二、胡萝卜166 三、马铃薯169 四、黄花菜171 五、番茄172 六、青椒173 七、竹笋174 八、菜豆175 九、香菇177 十、洋葱178 十一、大蒜180 十二、大球盖菇181 十三、南瓜182 十四、茄子186 十五、苦菜186 十六、薇菜187 十七、菠菜188 十八、蕨菜189 十九、藜蒿190 第六章干制果蔬副产品综合利用 第一节干制果蔬副产品种类191 一、果蔬皮副产品191 二、果蔬渣副产品192 三、果蔬核仁或种子副产品192 第二节干制果蔬副产品加工192 一、干制果蔬副产品初加工192 二、干制果蔬的深加工和精加工194 参考文献198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5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