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镇政府在搞种植加工苜蓿草
苜蓿是世界栽培历史最长、栽培面积最广的优良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它既是奶牛、肉牛、奶羊、肉羊、鹿、家兔等草食动物的优良饲料,也是猪、鹅、鸡、鱼等非草食动物的优良饲料。种植苜蓿,不但可满足本场本地发展养殖业的需求,还可外销及出口,拓宽致富门路。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苜蓿也不例外。苜蓿有不少缺陷,对发展种草养畜有一定影响,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牧草之王”仍非苜蓿莫属。现将苜蓿的几种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1、不耐高温 苜蓿耐寒力强,冬季-30℃可安全度过;有雪覆盖时,-40℃也可耐过。但耐热力很差,夏季气温超过35℃时,即出现生长停滞现象,对产草量有一定影响。
补救措施 (1)当地全年气温35℃以上的天数不多的,可在高温天气时进行冷水喷灌或冷水灌溉,以降低气温和地温。(2)当地全年气温35℃以上的天数很多的,不宜种植一般苜蓿,应选择耐热力较强的“淮阴苜蓿”种植。
2、不耐涝洼湿地 苜蓿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所以抗旱能力较强。但怕湿地及水淹,连续积水1-2天即出现大批死亡现象。
补救措施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苜蓿;连续降雨时,及时排水防涝。(2)改造涝洼湿地,使其适于种植苜蓿。(3)苜蓿育种工作者积极研究培育耐涝洼湿地的苜蓿新品种。
3、耐盐碱品种少 苜蓿品种很多,2001年底由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共计36个。其中绝大多数品种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7-8,不适于盐碱地种植。
补救措施 (1)盐碱地要选择耐高盐碱苜蓿品种种植。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选育的“中苜1号”苜蓿,是最佳耐盐碱苜蓿,在土壤含盐量0.21%-0.74%的高盐碱地区生长良好。(2)改造盐碱地,使其适于种植非耐盐碱苜蓿。(3)继续发掘和培育耐高盐碱苜蓿新品种。
4、具有秋眠特性 据李霞报道,秋眠是某些品种苜蓿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主要表现为秋季刈割后再生缓慢,近于停滞。苜蓿秋眠分为9级,1-6级为秋眠基因型,7-9级为非秋眠基因型,我国的苜蓿属于1-6级。
补救措施 (1)给予苜蓿充足的秋眠时间,否则其抗寒性能降低。(2)适时播种:秋眠品种在6月中旬至7月底播种;半秋眠品种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3)注意引种:寒冷地区不要引种非秋眠品种;北方光照不足而温度适宜的地区,可引种秋眠性较弱的品种。
5、尿素有破坏作用 苜蓿可从两方面对尿素产生破坏作用:(1)苜蓿含尿素酶:尿素酶在瘤胃中与尿素相遇,使尿素分解而释放氨,大量氨被牛、羊吸收发生氨中毒;另外,大量氨可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使其不能大量提供菌体蛋白。(2)苜蓿含蛋白质较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11%以下的,尿素利用率高;超过12%时,尿素利用率低,反而降低增重。苜蓿干粉含粗蛋白质16.7%,远远高于12%。
补救措施 (1)给牛、羊添加尿素时,应停止饲喂苜蓿青草或干草。(2)以苜蓿为主要饲料的地区,不要用尿素作饲料添加剂。
6、含有雌性激素 据吴建华等报道,鲜苜蓿含有雌性激素“香豆雌醇”,可使处于繁殖年龄段的母牛、母羊发生繁殖功能紊乱。
补救措施 处于繁殖年龄段的母牛、母羊,在春季繁殖季节,禁止喂给新鲜苜蓿,但可喂给苜蓿干草。
7、可引起牛奶产生不良气味 奶牛采食鲜苜蓿后,苜蓿的固有气味可移行到奶汁中使奶汁带有异味。
补救措施 (1)泌乳奶牛不要在挤奶前1-2小时饲喂苜蓿,要在挤奶后饲喂。(2)泌乳奶牛不喂鲜苜蓿,可喂苜蓿干草。
8、可引起家畜“感光过敏症” 鲜苜蓿中含有光敏物质“叶红质”,家畜采食苜蓿后,叶红质被吸收,循行至皮肤受日光作用,即引起皮肤炎症,奇痒难耐;另外,还引起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及中枢神经紊乱,主要发生于白皮肤的家畜。
补救措施 (1)治疗:患畜立即停止采食鲜苜蓿,移至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患部涂擦碘酊;肌肉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成年猪羊每次3毫升(含药0.06克)。(2)预防:主要对白皮肤家畜采取预防措施,白天禁止放牧鲜苜蓿;舍饲者白天喂鲜苜蓿后关于舍内,勿使出外受日光照射。
9、可引起家畜“臌胀病” 开花前的苜蓿含有皂角素,牛、羊采食过多可发生急性瘤胃臌胀,危害健康,降低生产性能;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补救措施 (1)预防:①开花前的苜蓿对牛、羊必须限量饲喂,成年牛每次不超过10千克,成年羊不超过5千克。②与等量的禾本科牧草(如苏月草、御谷等)混合饲喂。山西省晋南地区的养牛户,用等量的麦秸与苜蓿混合碾压,称为麦秸碾青,饲喂肉牛,既预防了臌胀病,又提高了育肥效果。(2)治疗:①瘤胃穿刺放气:放气后经放气针注入松节油30毫升(牛),以防腐止酵。②胃管放气:放气后经胃管投入20%鱼石脂酒精溶液150毫升(牛),以防腐止酵。③消胀后,3日内进行半饥饿饲养,饮水不限。
10、叶片、茎枝干燥不同步 苜蓿叶片营养成分比茎枝高,所以收割苜蓿制作干草时,使苜蓿全株完整干燥,叶片不脱落,乃是生产优质苜蓿干草的关键。但苜蓿叶片与茎枝,因形状不同含水量不同而干燥不同步,以致降低苜蓿干草的商品价值和冬储价值。
补救措施 废除苜蓿的传统收割方式,改用“割草压扁机”收割,此机械可以一边收割一边压扁茎枝,使叶片与茎枝同步干燥、快速干燥、植株完整,营养全面,因而提高了苜蓿干草的商品价值和冬储价值。“割草压扁机”原来需用进口产品,现在新疆已有生产
苜蓿草的种植方法
种草前先施用基础肥料,整地播种,播种后湿润土壤面,每天晚上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2个真叶生长时进行追肥,发芽后及时清除杂草,苜蓿达到20厘米高即可收获第一,苜蓿的播种时间一般分为春季广播、夏季广播和秋季广播。播种时间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温度、水分、杂草危害程度、使用目的、现有条件等。在很多因素中,水分是决定性条件,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春季广播、夏季广播、秋季广播。
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蒸发量大,本赛季播种对发芽和保护树苗不好,春播时杂草容易对幼苗造成危害。夏天多雨,此时气温升高,优劣对同一季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非常有利。也就是说,从6月中旬到7月末是北方地区苜蓿最好的播种时期。在寒冷地区,播种时间通常最晚不能超过初霜前40天,以便在播种时使越冬变得安全。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盐渍土上种植苜蓿时,要更加注意掌握播种时间。盐碱土壤中盐分分布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春天土壤的盐分分布在上面的浅土层中,秋天移向深土,春天播种后遇到雨,暴露在炎热的太阳下,土壤表面容易形成坚硬的板层,所以很难出现幼苗。因此,在盐碱土地上播种苜蓿的时间最好在夏末和秋初选择。雨季刚过,土壤盐分就被冲走了,土壤含水量也比较丰富,对树苗非常有利,苗木保护率也很高。
打开土壤水分线1.5米,行距20厘米,广播宽度5厘米,每土壤水分6行,广播后镇压。2.田间管理:绝技精细管理,手动清除杂海草,实施重庆除草,每次砍伐后要立即进行重庆除草。底肥为每亩农户肥料2000公斤,钙、镁、磷50公斤,一次性全部适用。秋雨每次砍伐后,根据土壤的肥力灌溉后喷洒。
晴天播种后立即灌溉,但水不能越过水分面,发芽后灌溉会导致水分泛滥。雨季要充分利用地干沟和田地周围的排水沟,以免造成软弱的树苗或死树苗。播种后40天左右,第一批杂草,留胡子5厘米左右。牧草长到草花的时候割。紫花地丁用长寿牧草种植一次,可以使用7 ~ 8年。一年可收获2 ~ 3次,公顷产新鲜草37.5 ~ 52.2吨。开花期收获的紫花地丁、新鲜草的建筑质量含量达25%-30%,最高35%,公顷产干草达75吨以上。
苜蓿草又名幸运草、四叶草,是一种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苜蓿草种植方法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苜蓿草的种植方法种植前介绍
苜蓿草种子细小,苜蓿草种植前要细致整地。首先要进行深耕,清除树桩、建筑垃圾、草根等杂物。庭院的草坪建植常常是在建筑完工后进行的。因此,场地有水泥、沙石、灰浆、砖头、瓦块、装饰材料的废弃物等,这些杂物必须清除,并用园土回填。其次要进行土壤处理, 消灭杂草。经过深耕清理后,草根和营养繁殖体大部分已除去,但是杂草种子和部分营养体还在土内,条件适宜时,杂草种子又会萌发,对草坪形成危害。
苜蓿草种植
苜蓿草种植可在春天或者秋天进行,春季在3月下旬,秋季在9月中旬。南方以秋播为主 ,北方以春播为主。夏季亦可播种,但播后必须保证表土湿润或用覆盖物覆盖遮荫。每克苜蓿草有1 400~2 000粒种子,理论上说,每平方厘米土壤内有1粒种子,即可满足成坪的需要。实际播种量比理论播种量要大。
苜蓿草种植时按地块面积和确定的播种量等分种子,将种子与干土或细河沙混匀,人工进行撒播。若是大面积建植草坪,可用旋风式播种机撒播。苜蓿草的播种深度为1~1.5cm,种子撒入坪床后,可用草坪耙将种子耙入土中,也可用沃土或基质覆盖1cm。
成坪前管理
苜蓿草种植好后,苗期生长缓慢,草坪建成以前的管理至关重要。种子播入坪床后,若预先安装有喷灌系统,可进行喷灌。没有喷灌系统的,可采用自制的喷头,人工喷洒浇灌。每天早晨或傍晚 进行喷洒,始终使坪床表面保持湿润直至出苗。出苗后可减少喷水次数,但仍需精心管理。苗期管理约30~50d,期间除注意浇水使坪床保持湿润外,还要随时清除杂草,主要是人工拔除,防止杂草危害 。
成坪后管理
苜蓿草坪建成后,由于其侵占性强,不需要进行中耕除草。由于固氮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 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因此,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不施或少施氮肥。在生长旺季和越冬时,要供给充足的水分,以保证旺盛生长和安全越冬。盛夏前可 进行一次刈割,并浇足水,使植株保持绿色。越冬前再刈割一次,浇足冬水。这样来年返青时,坪面上才会无枯黄的枝叶。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草产量居多种豆科牧草之冠,且营养成分完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十种以上的维生素。紫花苜蓿主根很长,一般可伸入土中3?5米以下,最深可达10米左右。侧根发达,茎多直立、光滑,高60?100cm,叶为三小叶组成,倒卵圆形,叶柄长而光滑,托叶很大。花紫色,总状花序,种子肾形,千粒重1.5?2.5g,播种后二三年达到生长高峰,寿命可维持10?20年,甚至40年。
性喜温暖半湿润气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渍,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6.5?8.5的富于钙质的攘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在贫瘠土壤宜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PH值差异大时,应人为调整到适宜的PH值(PH7?8)。
2、整地:种草地全耕,耕深30cm,碎土、挖平、开墒,墒间沟深20cm。田地四周开挖排水沟,沟深40cm。
3、种子处理:将根瘤菌按种子用量的1%加水制成菌液洒到种子上,加钙、镁、磷肥或细干土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4、播种
播种期:一年四季均可以播种
播种量:1?1.2Kg/亩。
播种方法:开墒拉线条播,墒宽1.5m,行距20cm,播幅5cm,每墒播6行,播后镇压。
5、田间管理:苗期精细管理,人工拔除杂害草,并开展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
6、施肥:底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钙镁磷50公斤,一次施完。追肥每次每次刈割后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灌溉后撒施。
7、灌溉与排水:晴天播种后立即灌溉,但水不能漫过墒面,出苗后灌溉可漫墒。雨季则应充分利用墒间沟和田地四周的排水沟排涝,避免造成弱苗或死苗。
8、利用:播种后40天左右,作第一次除杂性刈割,留茬5cm左右;当牧草长至初花期时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