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虽然现在有各方的报道都在宣称有很多的企业转入到了养猪行业,但是对于养猪,我其实并不是非常看好,接下来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我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
养猪行业为什么会被别人看好?
相信很多的朋友都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段子,说今年的猪肉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牛肉和羊肉,成为了行业领头羊。特别是在近两年,猪肉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当初大家爱答不理的肉制品已经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稀客。说实话,因为猪肉的价格太高,有时候我都会直接买牛肉来进行替代,毕竟它的蛋白质含量还是要超过猪肉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猪肉的价格可以带来高利润,所以整个行业被人看好,再加上很多的养猪大企业,股价一直处于飙升状态。
为什么我不看好养猪行业?
首先养猪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高回报的大规模集成性产业,但是想要达到高回报的效果,所需要付出的经历却是远不止之前的高投资。在整个的养殖过程当中,想要维持住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能保证整个的猪群能够存活下来。然后能够维持住市场的稳定,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市场不是你一家说了算。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猪肉的价格其实正在不断的下降,随着大量的企业涌入这个行业必然会导致猪多人少的局面。
养猪行业的未来如何?
目前小型的养猪企业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因为在猪瘟的影响下,很多的小企业没有办法承担一次的风险。当自己的猪被感染之后,只能忍痛割肉,短时间内不再重新饲养。所以现在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他们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能够面对很多的传染病以及市场的波动。而这也正是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
未来究竟有哪些养猪模式还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每年都消费猪肉5000多万吨。养猪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未来养猪模式是怎样的?家庭养猪模式有前途吗,会成为未来养猪模式的主流吗?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家庭养猪模式不是主流,是没有前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未来的养猪模式将是大型化、规模化、智能化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像阿里、百度、搜狗、恒大科技等互联网科技企业涉足养殖行业,解决了规模化与智能化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再现养殖场每个角落每头猪的生长状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是通过智能化来完成的。以他们的行业话来说,这叫做智慧养猪。科技企业的力量大于家庭模式,家庭养猪模式竞争不过智慧养猪模式。未来养猪模式,智慧养猪将成为主流。
其次,因为环保的问题,家庭养猪模式虽然可以通过养殖、种植结合的生态模式进行,但很难形成规模。另外,生态模式对污物、污气能否处理好,彻底解决环保问题,这可能也是一大疑问。政策限定了很多禁养区、限养区,环保是头等大事,环保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大大限制了家庭养猪模式的发展。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新科技带来新未来。未来的养殖行业,乃至养猪行业,科技元素会越来越多。养殖机器人、大数据、自动化装备等等不断投入到养殖场中,科技将引领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未来家庭养猪模式需要在环保上下大功夫,否则极有被淘汰的可能。
家庭养猪是农民创收,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中国60岁以上农民达到1.6亿之多,这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外出打工已经不现实,而解决家庭收入除了种点地以外,再饲养一点猪,挣点养老和吃饭钱,这是农民创收的唯一途径。
再者,现在种地不挣钱,农民种地打的粮食转化为饲料喂猪,也为农民养猪节省了成本,同时,也能吃上放心的绿色猪肉。
有很多人拿环保说事,中国农村家庭养猪有几千年历史了,并没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只要粪水管理得当,是不会污染的。目前,国家对大部分地区并没有禁止家庭养猪,而拿农民家庭养猪说事的只是笔杆子们的炒作罢了。
总之,家庭养猪在很长时间内,将做为我国养猪业的补充,并将继续为国家养猪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的养猪业以“小散户为主,规模化程度逐渐提升,产业化集团养猪占总比例还很小。无论怎么计算,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程度还很低。按照农业部的统计标准,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猪场,就啼规模化猪场,这个标准是十年前,中国还是农村家家户户养猪时的标准, 规模猪场至少是存栏200头母猪以上规模,年出栏生猪在3000头以上的猪场,才干啼规模化猪场。
未来中国养猪业的格局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呢?未来到底有哪些养猪模式还能潞傍生存和发展下去?
决心养殖场的2个最主要的成本是“PSY”和“饲料成本”,前者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活的断奶仔猪数量,后者是指养殖场的所有饲料成本。我们来看温氏、牧原、雏鹰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得到1个结论,就是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盈利是因为他们的"PSY"足够大,饲料成本足够低。
温氏内部在2013年PSY达到23头;相当于温氏的断奶仔猪成本比其他猪场降低了1/4;而温氏的种猪是自己的、饲料是自己生产加工的,所以温氏才干成为2013年养猪行业最耀眼的明星。饲料成本占到养猪业70%以上的成本,这是推动中国养猪业淘汰小散户的一个前提,也是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的前提。因为传统模式中,小散户该赚的钱,都被饲料厂赚走了,都被饲料经销商赚走了。要是按照传统模式潞傍发展下去,中国大部分小散户终将消失,中国的养猪业只会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和“一条龙养猪”模式浮现,整个饲料行业将会控制中国的养猪业。因为惟独这2种模式,卜?以减低养猪业的饲料成本,才干保证养猪环节不赔钱。
在规模养殖日渐盛行的大环境下,小散户的劣势尤为显然:
生态环境受制约
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的问世,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小散户的心尖,紧继而各地禁养政策纷纷出台,养殖户被迫拆除其经营的养猪场。2015年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七次理事会暨2015全国畜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表示,2015年,大约有500万养殖散户退出养殖业,全国养猪户减少到4000万户----可见在此次环保环保风暴中小散户损失惨重。
前期条件不够优越许多小散户在对付猪病方面远不及规模猪场,猪病防止和处理方面也是一知半解,这将无形中增添了小散户的养殖风险。
大企业布局打压散户养殖、饲料企业的大佬们趁着形式大好纷纷发布养殖准备,动辄上百万头的生猪养殖准备层出不穷。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性的,未来数以万头的猪被投放到市场上,加上进口猪肉也将被端上国人的餐桌,猪市将会浮现另一番景象......
建议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到家庭农场类型,一种方式可以与大企业合作,另一种方式可以选择几个小散户就近抱团取暖的模式合作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