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灌溉技术的重大突破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9:46:12
字号:

筒车

唐朝灌溉技术的重大突破是

唐代,利用水力推动的高转筒车已广泛使用。唐人陈延章的《水轮赋》①[注:见《全唐文》卷四四八零。]和刘禹锡的《机汲记》都形象地描绘了高转筒车的功能。刘禹锡记载高转筒车说;“……由是比竹以为※[“益”下边的“皿”改为“田”],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辇石以壮其趾,如建标焉。索绚以为縆,縻于标垂,上属数仞之端,亘空以峻其势,如张弦焉。锻铁为器,外廉如鼎耳,内键如乐鼓,牝牡相函,转于两端,走于索上,且.受汲具。及泉而循绠下缒,盈器而圆轴上引。其往有建瓴之驶,其来有推毂之易,瓶繘不羸,如博而升。枝常澜,出高岸,拂林杪,逾峻防。刳蟠木以承澍,贯修筠以达豚,走下潺潺,声寒空中。通洞环折,唯用所在。周除而沃盥以蠲,入爨而锜釜以盈。饪餗之余。移用于汤沐。濯浣之末,池注于圃畦”。陈延章在《水轮赋》中歌颂水车的威力说:“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观夫斵木而为,凭河而引,箭驰可能而滴沥,辐凑必循手规准。……殊辘轳以致功,就其深矣;鄙桔槔之烦力,使自趋之。……回环润手嘉毂,洊至逾于行潦,钩深致远,沿洄而可使在山……。”从“使自趋之”和“沿洄而可使在山”等字句,可以看出这种高转筒车是着重轮毂,利用水力推动把水引到高远的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唐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唐前期130多年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贞观年间莆田(福建莆田)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及国清等塘总溉田1200顷又714年(开元二年)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开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溉田数千顷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水利发展唐代灌溉工具也有相应进步当时除了前已有桔槔、辘轳、翻车还普遍使用外人们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唐代发明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这些工具,是使用了筒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引水能架越涧谷把水引至对岸桶车,或木筒利用水力冲动把水汲至高处水轮的技术。利用水力旋转些同形式灌溉,工具因地制宜适用于同条件地区,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唐自统全国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高峰农业生产发展结使粮价越来越便宜725年(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直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4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