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中国生猪养殖业会加速洗牌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9:36:28
字号: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确实受到了不小的重视,因为在前两年国家在整治节能减排所以将农村的散户整改下线的不少,但是又因为非洲猪瘟对生猪猪肉产业和进口造成了破坏,国内储备猪肉量下降。也让国家开始重视生猪养殖业的重组和规划。

新冠疫情下,中国生猪养殖业会加速洗牌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下,中国的生猪养殖业肯定会加速洗牌。在疫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国家一直想要把生猪养殖业转向国际式的工厂化进行管理和销售以及养殖,而且也下达了不允许城镇散户进行养殖和屠宰。但是在疫情发生之后,国内储备生肉的量急剧下降,非洲猪瘟也导致进口生猪的量急剧下降,让国家不得不再出台新的规定,恢复生猪养殖户的数量以及生猪肉的储存量。

生猪养殖者的城镇格局也许会重新启动。虽然说国家一直在扶持大型的饲养企业以及屠宰企业,但是由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得太突然,所以导致国家并没有让那些企业正常化运作,反而受到了生猪猪肉储备不足的连累。虽然国家也不希望城镇畜牧业一直保持小格局和小生产者格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肯定会想着先把生猪猪肉的储备量搞上去再说,而农村散户饲养者的春天也许就不远了。

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化的目标不会变,还会循序渐进的继续进行。虽然说疫情爆发特别突然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猪肉储备量不足,但是国家依然会将生猪养殖企业化和生殖屠宰企业化的计划继续进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食品安全控制到最佳状态。而且也能够实现养殖业现代化,也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肉类生产加工线。

中国最大的养猪基地

中国养猪巨头排名为:牧原集团、正大食品、温氏集团、正邦集团、新希望集团。

1、牧原集团

牧原集团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包括生猪生产、育种、屠宰以及饲料加工。集团在24个省的215个县和103个市设立了生猪养殖业务。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上市,2021年出栏生猪4026万头。牧原集团相信“科技创造健康猪肉”。

2、正大食品

正大食品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公司集团。正大集团在甘肃建立了正大生猪养殖基地,并分别在湖北、河南、江苏建设了100万头生猪的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内蒙古的另一个类似的100万头生猪项目正在建设中。2021年,正大集团在中国出栏了800万头猪。

3、温氏集团

温氏集团成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营业务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在各地区拥有配套的屠宰经营、饲料加工、现代农业设备制造、兽药生产、鲜活食品配送等相关业务。2021年,温氏出栏了1322万头屠宰猪和11.01亿只鸡。2022年,出栏生猪数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头。

4、正邦集团

正邦集团成立于1996年,分为四个业务板块:畜牧业、植保业、食品业和财务管理业。目前,正邦集团在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70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员工7万多人,2021年出栏生猪1493万头。

5、新希望集团

新希望集团成立于1982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员工超过135000人。业务覆盖饲料、养殖、肉制品、金融投资等全产业链,业务遍及中国及东南亚、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等16个国家,并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运营中心。2021年,新希望六和出栏998万头生猪。

以上内容参考:南阳市农业农村局—2022世界大型生猪生产商榜单牧原、万州国际、正大位列前三

中国最大的养猪基地是河南牧原集团建立的养猪场。

养猪场的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2500亩,内含21栋6层楼房高的猪舍,这样的规模是美国最大的养猪场的10倍,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不光是规模庞大,该养猪场的产量也十分惊人,根据牧原集团的生产计划来看,每栋猪舍每年能出栏10万多头活猪,整个养猪场的每年出栏数量,就能达到210万头。

牧原集团大规模养猪场的优势:

该大规模养猪场每年的出栏量能达到210万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建立350多个同规模养殖场,就能实现猪肉的自给自足。猪肉供应稳定了,国内猪肉的市场价格,也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而在技术方面,牧原集团也采取了许多创新模式。

首先就是从扁平化养殖,变成了立体化养殖,6层楼高的猪舍,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其次该养猪场还采用了四线统一的养殖标准,能够实现防病、防臭、防猪瘟、空气全过滤。

每一栋猪舍里都安装了独立的新风系统,不仅能够将进入猪舍的空气全部过滤,还能对空气进行灭菌处理,从根源上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4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