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定植后5~7天,应及时顺沟浇1次缓苗水。缓苗成活、正常生长后及时进行中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第1次中耕,深度为7~10厘米,半月后再进行第2次中耕,深约5厘米。中耕既可疏松土层,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又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另外,苦瓜近地面基部处在土壤湿润时易长出不定根,为增加苦瓜根系的吸收面积,每次中耕可适当培土。田间搭架后不再进行中耕,但应注意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苦瓜幼苗高30厘米时应及时插架。一般插“人”字架,即以两排竹竿交叉搭立,交叉处用竹竿纵向固定。插架一定要牢固,防止遇雨倒伏。瓜秧开始爬蔓时,应引蔓上架。一般蔓长30厘米绑第1道,以后每隔4~5节绑1道。绑蔓宜在上午9时以后进行,以防止断蔓。
苦瓜的分枝性强,但以主蔓结瓜为主,因此需要进行整枝。绑蔓时,将主蔓50厘米以下的侧蔓摘除,以上选留1~2个健壮侧蔓,任其生长,其余侧蔓及时摘除。结果中后期,应将植株中下部的衰老黄叶和上部细弱或无果的侧枝及早除去。
苦瓜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在蹲苗结束后,要浇1次透水,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要防止徒长。开花坐果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5~7天浇1次水;此期由于外界气温已高,浇水宜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苦瓜忌涝,每次浇水后,应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即灌即排,特别是夏季雨后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苦瓜追肥应按照前期轻、中期重、后期补的原则进行。开花结果前,植株生长量小,追肥宜薄;开花坐果后,逐渐加大肥水管理,结果盛期,植株生长和结瓜同时进行,应重施追肥;结果后期,植株开始衰老,应适当追肥,防上植株早衰而影响果实生长。开花坐果后要施足肥料,每公顷追尿素225千克,硫酸钾150千克。采收第1次瓜后,每次再追施尿素150千克左右。另外,在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促进茎叶生长,延长采收期,避免因植株早衰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1)培育壮苗
1月上中旬大棚内电热温床育苗,营养钵护根。苦瓜种子有龟甲似的硬壳,需用开水或温水冲籽,搅至不烫手时,置于常温下(25℃左右)浸泡24~28小时,取出、洗净、包好,在30~35℃条件下催芽7~10天即可出芽。每亩大棚需种量200克左右。
(2)定植
2月中下旬幼苗有4~5片叶时,定植于连沟1.2米宽的高畦,栽1行,株距0.5米,每亩栽1100株。
(3)定植后的管理
①大棚控温调湿:定植后缓苗期闭棚提温促缓苗。3月底前要保温防冻,白天适当通风。4月底前,夜间注意保温,白天要注意通风降湿。5月份以后则以通风、降温、排湿为主,当午间气温达到30℃时开始通风,下午棚内气温降至25℃时停止通风。6月份撤除大棚底围裙膜,保留棚顶膜防雨。
②肥水管理:苦瓜喜肥喜湿,在水肥充足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在施足基肥基础上,还必须加强肥水管理。苦瓜虽然耐肥,但苗期耐肥性弱,肥料稍浓就会灼伤幼苗,故追肥要注意前轻后重。定植后缓苗期用10%稀粪水即可,在茎蔓与叶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要施1~2次重肥,每次每亩施复合肥25~30千克,以后每采收一次,用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追肥一次。水的管理特点是:缓苗后生长前期可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
③整枝、搭架:苦瓜分枝性强,大棚栽培密度大,更易产生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空耗养分,影响产量及其商品性。因此,要加强整枝,用支架栽培。在抽蔓长卷须时,及时搭人字架或拱形、梯形架,引蔓上架。苦瓜以主蔓结瓜为主,要摘除侧蔓,在肥水充足条件下,后期也可以留几个侧蔓,以增加后期产量。同时,生产中后期应随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利通风。
④人工辅助授粉:由于苦瓜早熟栽培气温低,棚门开启少,棚内空气流动小,而且少有昆虫传粉,自然授粉困难,因此要人工授粉,并用20~40毫克/升2,4-D涂抹雌花花梗或幼瓜,以提高苦瓜坐果率,克服化瓜,促进瓜膨大,提高产量。
采收苦瓜以嫩瓜供食用,花后12~15天就要及时采收。一般果实充分长大,花冠开始干枯时是采收适期。大棚早熟栽培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亩产2500千克,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