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适合喝什么水?桔梗栽培时,一般可以浇无污染的水。雨水和泉水,如果用自来水,需要在阳光下暴晒2天左右,去除氯后再浇水。用什么水可以灌溉桔梗使其更加旺盛?桔梗可以用淘米水、雨水、啤酒水等浇灌。这些水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桔梗可以用氮肥浇水。桔梗可以施一些氮肥,促进枝叶生长。磷钾肥应在开花前施入,避免未开花的枝叶过度生长。配制盆栽土时,也可加入一些有机肥作为底肥。桔梗可以用啤酒浇。新啤酒最好掺些水,不容易烧根。一般都是用过期啤酒浇花。桔梗的叶子会更鲜艳,长得更好。浇灌洋桔梗的雨水雨水pH值适中,洋桔梗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多,可以用来浇灌洋桔梗。桔梗浇水的正确方法:浇水时间桔梗的土壤略湿,不需要浇水。土壤干燥后,在清晨或傍晚浇水,让根部更好地吸收水分。浇水次数洋桔梗的浇水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春秋季每周浇水2-3次即可,但夏季需1-2天浇一次,冬季1-2周浇一次,土壤不能淹水或过度干燥。洋桔梗浇水时,最好适度浇水。不要给它浇太多水产生死水,也不要浇太少水,让根部吸收不到水分。最好浇透,看到盆底有水流出来就可以了。
Fasariam oxysporum Schlecht.var.aurantiacum(LK.)Wollenw.
Fusarium vasinfectum Atk.f.2 Wollenw.
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R.et E.Smith)Leonian
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 et Cohn)
Phytophthora cactorum var.syringae(Kleb.)Sarej.
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症状(图2-7)
图2-7 柑桔脚腐病
1—2.树干基部病状 3.藏卵器及卵孢子 4.孢子囊 5.孢子囊内的游动孢子 6.游动孢子
柑桔脚腐病又名裙腐病、烂蔸疤。成年树在主干基部发病,发病部位一般不超过离地面25cm处,大多在近地面5—10cm处的根颈部,向下蔓延至根群,引起主根、侧根、甚至须根大量腐烂,最后造成根颈部“环割”。幼树栽植过深,多从嫁接口处开始发病。病部褐色,不定形,在潮湿条件下流胶,树皮变褐腐烂,有酒糟臭味。在温暖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在干燥时,病组织变硬开裂,扩展缓慢或停止扩展。病、健部有一条褐色菌带,界线分明。发病初期仅为害树表皮层,后扩展到形成层,病区作不规则的扩展,病菌能侵入木质部2—5cm深。在条件适宜时,病部复发重新扩展为害。在受害植株罹病方位或全株,叶片的中脉及侧脉呈深**,叶片容易脱落,枝条干枯。病树开花多,但着果率很低,果实早落,残留的果小,提前转黄着色,味很酸,不堪食用。轻病树的果实有的长大,但果皮厚而粗糙,提前着色。
一般发病2—3年后,病部环绕主干时,叶片严重黄化,整株叶片落光,枝条大量干枯,以致整株死亡。
由镰刀菌引起的病斑呈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皮腐烂,发展快,入侵后15天左右,病斑直径达2—3cm,有浓烈的酒糟味。
由疫霉菌引起的病斑呈褐色,发展较慢,半月后病斑直径1cm左右,湿腐状,无酒糟味,在潮湿湿条件下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略有蘑菇味。
病原
由多种真菌所引起,有时是单一病原菌,有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致发病。不同的桔区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不一样。主要由镰孢霉和疫霉菌引起,有以下几种。
金黄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t.var.aurantiacum(LK.)Wollenw.病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形成大型、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7个隔膜,3隔膜的分生孢子大小为23—48×3—5.5μm;4—5隔膜的孢子数量较多,5个隔膜的大小为33—70×3—5.5μm;7个隔膜的大小为36—95×3.3—4.5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多数不分隔,少数为1隔。菌核大小为1—3mm,最大16mm,在米饭培养基上形成紫色、有时是栗褐色的子座,不产生香气。厚垣孢子球形至卵形,单胞的直径5—12μm,双胞的11—14×7—9μm。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1—35℃,最适温度为25—30℃,pH值为4—8,最适pH值为7.5。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8—33℃,最适为25—29℃。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最高为95%。在树皮煎汁中萌发率可达97%,且萌发速度快;在2%葡萄糖液中的最高萌发率可达90%。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侵染甜橙、红桔、柚、温州蜜柑、枳等植株,其中以甜橙和红桔感病最重,枳最轻。
蚀脉镰孢霉Fusarium vasinfectum Atk.f.2 Wolienw.,子座扩展型,苍白色、粉红色至丁香紫色,菌丝组织状。小型分生孢子单胞,9×3μm,或偶有隔膜,1个隔膜的16×4.5μm。大型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团中,群集时呈褐灰色、乳**或鲜肉色,先呈胶状后成粉状,纺锤形或镰刀形,弯曲,有时上部1/3处较中部粗大,向下逐渐狭小,基部呈足形或乳头状突起。3个隔膜的大型分生孢子24—50×3.5—4.5μm,在米饭培养基上子座呈紫红色(遇碱变蓝色);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R.et E.Smith)Leonian,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白色绵毛状的菌落,菌丝无隔,直径3—10μm。藏卵器和卵孢子球形。孢子囊顶生,卵圆形或柠檬形,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32—64×24—36μm。游动孢子直径10—16μm。菌丝生长温度为10—38℃,最适为25—28℃。在燕麦培养基上形成孢子囊的温度为18—22℃。
柑桔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 et Cohn)(=P.citricola Saw.),孢囊梗细长,稍微分枝。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卵圆形,大小28—60×20—33μm,顶部有乳头状突起。厚垣孢子众多,球形。藏卵器直径27—33μm。卵孢子球形,一般直径24—30μm,壁平滑,黄褐色。雄器侧位,13—16V19—llAm。
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var.syringae(Kleb.)Sarej.,孢囊梗单轴分枝,孢子囊40—75×30—42μm。卵孢子**,平滑,18—36×17—25μm。
棕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孢子囊顶的乳头状突起显著,倒洋梨形,有小柄,40—60×25—35μm。厚垣孢子直径32—42μm。藏卵器穿雄生;卵孢子直径22—24μm。
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菌丝生于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直径3—9μm。吸器不常产生,指状或亚球形。孢囊梗100—300×3—5μm。孢子囊顶生,有时间生或侧生,卵圆形或球形,24—72×20—48μm。游动孢子8—12×5—8μm。厚垣孢子多,球形,**,直径20—60μm,壁厚平滑。性器官只在培养中发现,藏卵器间生或侧生,穿雄器而出,球形,器壁平滑或有皱褶,蜜**,直径18—33μm。卵孢子球形,直径11—29μm,壁厚1.4—2.9μm,平滑。雄器下位,12—16×10—14μm。
上述几种病原菌中,据在四川西部桔区分离培养和再接种的结果,以金黄尖镰孢霉和柑桔褐腐疫霉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病原。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传播,从植株根颈部侵入。潜育期在24—32℃时,侵染柠檬、克里迈丁红桔、葡萄柚为3天,伏令夏橙和沙莫蒂甜橙为4—5天。侵染最适温为28℃,温度为32℃时虽可发生侵染,但侵染强度低于较低的温度,35℃下接种,经3周时间仍不发病。低温下的潜育期较长,6℃时,柠檬、克里迈丁红桔和葡萄柚为21天,伏令夏橙为35天。4℃时接种经2个月仍不发病。病菌侵入寄主后常分泌毒素、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杀死寄主细胞。当植株细胞壁的中胶层联结物被分解,细胞死亡后,病菌才能扩展前进,组织被破坏,植株开始发病。
本病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据在四川金堂桔区观察,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间发病最多,10月份仍有发生,11月以后新病斑停止发生。气温20—30℃,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严重,发病的适温为25℃,超过35℃病菌发育受阻。
甜橙、柠檬、檬发病最重,桔和柑等宽皮柑桔类次之,柚受害最轻,且随着树龄的增长,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不同种类砧木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力,枳、枸头橙、酸橙抗病力最强,红桔次之,甜橙的抗病力最差。
红壤丘陵桔园,土壤粘重,雨天排水不良,发病重。沙土或沙壤土排水性能良好,发病轻,以至很少发病。本病在丘陵和平地果园皆有发生。粘土、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过高的果园,一般发病比较严重,粉砂土等土壤干湿变化大的果园发病也较重。果园栽植过密,或间种高秆作物,以致果园湿度大,往往加剧本病发生,为害严重。施肥不当,栽植过深,也易发病。星天牛、吉丁虫等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伤口,增加病菌侵染机会,常加剧本病的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是采用抗病砧木。在已采用感病砧木的果园则宜加强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柑桔植株生长、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对病树要及时进行治疗。
1.选用抗病砧木
是新区防治柑桔脚腐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适于应用枳和枸头橙作砧木的地区,要尽量采用上述这些抗病砧木,其次可选用酸桔和香水橙砧木。在地下水位比较高或密植的果园内,不用檬、甜橙作砧木。用抗病砧木育苗,适当提高嫁接口的部位,使容易发病的接穗部分离地面较高,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
2.改善和加强果园栽培管理
改良土壤并注意排水,防止果园长期积水;采用高畦深沟浅栽。避免间种高秆作物,并防止绿肥等间作物攀绕树干,以降低主干周围的空气湿度。平地桔园大量灌水时,勿使积水过久,水圳下游的水中多含本病菌,不宜灌溉桔园。树盘不中耕。施肥松土只在树冠外沿进行,树盘内的杂草用人工拔除,使树盘内的土壤呈板结状。耕作和除草时,要避免撞伤主干,并注意防治天牛等树干害虫,以防病菌侵入。此外,定植时不要栽植过深,嫁接口要露出土面。
3.及时治疗病树
在发病季节,应经常检查果园发病情况,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治疗处理。治疗前先将根颈部土壤扒开,然后把病部连同病部旁边0.5—1cm的无病组织一起切除,并在病部选涂如下杀菌剂:1∶1∶10的波尔多浆;2—3%硫酸铜液;843康复剂原液;农抗B0—10浓缩液(4000单位)5—10倍液;农抗120浓缩液(4000单位)5—10倍液;多效霉素2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甲霜安铜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3%双效灵水剂(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50倍液。
4.喷药预防
主干、干基和枝叶全面喷布药液,可选用下列药液:1%波尔多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70倍液喷树干。
5.靠接换砧
感病砧木的幼年树或发病较重的成年树,主干在失去输送水分和养分时,应在病树主干基部(最好在刮治病部的上方主干凸出的地方)靠接抗病苗木3—4株,时间最好在3—6月和9—10月,砧木苗愈大愈好,靠接时最好是边接边栽,借以增换根系和增强养分的输送。同时地上部的树冠,要进行重修剪,减轻负担,以便迅速恢复树势。在容易发病的果园里,健树亦可靠接抗病砧木,以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