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按照下面的配方试一下: 一、培养料配制 1.配方 玉米芯屑80%,麦麸18%,石膏粉和白糖各1%,磷酸二氢钾0.3%,水130%。 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翻拌混匀,堆闷2小时,翻拌后检查含水量65%左右,即手抓配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为度。然后建堆发酵,中途翻堆2-3次。 二、装袋灭菌 1.装料 把发酵好的培养料分别装入袋筒内,每袋装下料约1公斤,湿重2公斤左右。装紧压实,袋筒口用线绳扎紧。 2.灭菌 将装好的料袋放人太空灭菌包内灭菌4-5小时,或放入常压土蒸锅内灭菌8-10小时,冷却至料袋手触不烫时取出,置洁净室内。 三、打穴接种 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趁热接种。接种后置于15-25℃洁净室内遮光发菌培养,7-17天翻袋1次。经50-60天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 四、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加强通风,使苗床温度控制在10-22℃,保持土表湿润。经8-10天培养,菌棒上的瘤状物逐渐分化、伸展成香菇子实体。此时需增加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85%-95%。当菇朵菌盖伸展至5-10厘米、菌盖边缘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
齐齐哈尔中盛永基鸡腿菇可以在玉米地里养吗?
双孢菇属于中温型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在10-28℃,在春秋季均可栽培,但以秋季为好。 1、材料准备。将玉米秸秆铡成约30厘米长的小段,堆料发酵。配方为玉米秸秆500公斤,干鸡粪100公斤,棉子饼25公斤,尿素2.5公斤,磷肥15公斤,石灰12.5公斤。
2、建堆发酵。将铡好的玉米秸秆用2%的石灰水浸湿,拌匀并发酵2天,堆温达到60℃,使玉米秸秆软化,然后将浸过水的料按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建堆。先铺20厘米厚玉米秸秆,再撒3-5厘米厚鸡粪,浇一次水,然后再铺一层料,撒一次鸡粪,浇一次水,注意粪要撒均匀,水要浇足。建好堆后,盖塑料膜保温保湿,注意塑料膜不要盖严,以免形成厌氧发酵。25天后当玉米秸秆由白色或浅**变成咖啡色,原料疏松柔软,拌有香味时即可接种。
3、接种。将发酵好的料,均匀地铺在预先准备好的菇床上,厚20-25厘米,压平,然后插孔进行接种,用种量1-1.5瓶/平方米,接种后用塑料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菌丝萌发。注意每天掀膜增氧促进菌丝生长,7天后去掉塑料膜改用纺织袋盖在料面上,即保湿又通气。
4、覆土出菇。将准备好用来覆土的细土进行消毒处理,调好湿度(以用手握成团,松手能散即可),当菌丝长到料厚的1/4时覆第一层土厚约2厘米,待菌丝长到料厚的2/3时覆第二层土厚约1.5厘米,覆土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
5、管理。秋菇管理的重点是前期以降温保温为主,后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菌丝长满后,要加大昼夜温差,但也要注意保持表面湿度促使菌丝扭结。10-15天后即可出头潮菇。出第二潮菇后,结合喷水喷"壮菇灵",可提高鲜菇产量。春菇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水分,抵抗高温,防治病虫害,越冬后培养料和覆土都缺水,要采用轻喷勤喷水的方法喷0.5%石灰水,使菌丝恢复生长,促使快速出菇。
齐齐哈尔中盛永基鸡腿菇可以在玉米地里养,下面材料仅供参考:
一、栽培原料及配方
以玉米心为原料的配方
1.玉米心85%,麦麸10%,石灰粉2%,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1%。
2.玉米心50%,豆秸粉(麦秸粉或玉米秸粉)35%,麦麸10%,尿素1%,石灰粉3%,石膏粉1%。
3.玉米心40%,食用菌废料40%(打碎晒干),麦麸10%,麦糠或碎麦秸7%,石灰粉2%,石膏粉1%。
以上配方中的含水量均保持在60%~65%。
二、栽培季节及时间
鸡腿菇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可栽培两季,即春、秋季栽培。春栽在2月接种,3~4月出菇;秋栽宜在9月接种,10~11月出菇。
三、栽培场地的选择
鸡腿菇对外界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故适应鸡腿菇生长的场地较多。大棚、小拱棚地畦栽培,室内、大棚层架栽培,日光温室、玻璃温室、晚秋、冬天遮光栽培等均可。在春季生长旺盛时的玉米田间、甘蔗田间埋袋均可栽培。防空洞、地下道、窑洞更能四季栽培。
四、栽培原料的发酵
栽培原料发酵时堆高100厘米、宽1.5~2米的梯形堆,上盖草帘或薄膜,前2天可不翻料,第三天时翻料,翻料时把上、中、下,内、外的栽培原料调换一下位置,使其受热均匀。用铁锨把在料上每隔15厘米扎一通到底的通气孔,使其透进氧气,排出废气和嗜热放线菌产生的热量,再盖上塑料薄膜。就这样,料心温度达到65℃~85℃,翻料堆3~4次,即可发酵透彻。为防苍蝇,可在料面和料堆周围喷食用菌专用杀虫剂防虫。
五、发酵料袋栽培
(一)塑料袋的选择。一般选择塑料袋的尺寸为22厘米×45厘米、24厘米×48厘米、26厘米×50厘米,厚度为0.015厘米。
(二)菌种准备。把长好菌丝的菌种袋外部洗净,划破塑料袋,把菌种放在干净盒中分成花生仁大小备用。菌种不能放通风口和阳光下,要当日用完。
(三)袋子扎眼。菌袋分3~5个一叠,用缝纫机粗针头在袋上等距离扎3行小孔,孔的位置最好对着袋内菌种,便于透气,促使菌丝萌发快、生长快。
通常采取层播法接种,菌袋两头各撒一层菌种,接种共3~5层,接种量以15%为宜,这样菌丝萌发、生长快,感染杂菌的机会少。装好袋后均需把袋在石灰粉上滚动一圈,让针孔处灌进一些石灰粉,造成强碱环境,不易感染杂菌。
六、菌丝发酵阶段的管理
(一)堆积发酵。气温在10℃~20℃时堆放3~4层,气温在20℃~25℃时堆放1~2层,气温在25℃以上时单层排放。
(二)温度。鸡腿菇菌丝在8℃~30℃均可生长,较适宜温度为20℃~26℃,当室外温度高于30℃时尽量早、晚通风。低温季节可使菌料堆积层数高些,产生积温,促使菌丝尽快生长。
(三)湿度。在鸡腿菇菌丝生长过程中,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在菌丝生长阶段可在地面撒上石灰保持干燥。
(四)光线。光线以弱光为好,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在菌袋上,一般经25~3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七、脱袋覆土出菇
发育成熟的菌袋均需埋到地下覆土出菇。首先把菌袋脱袋后,将菌栓逐个竖立于地畦中,整畦摆满后,用土填充菌栓间的空隙,填平后浇上1次大水,待几小时后在表面覆上2~3厘米厚颗粒状的肥土,每天向土上喷轻水1~2次,让水分逐渐浸透土层,以后保持土层潮湿,经20~25天即可出菇。
八、出菇期的管理
覆土20~25天,覆土层生成大量的菌丝,这时如温度在15℃~22℃,空气湿度在80%~90%,菌丝很快形成子实体,几天时间,鸡腿菇就像雨后春笋,冲破土层,大量长出。鸡腿菇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左右,气温低于8℃不出菇,低于12℃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0℃生长快,色泽黄,温度高于25℃,菇生长的质量差。鸡腿菇出菇后,空气相对湿度以保持在85%~90%为宜,若温度偏高,可于早晚或夜间喷水;温度低,可在中午喷水,以弱光为最佳,这样菇色洁白,当菇长六成熟,菇体由奶油色逐步变为乳白色,这是子实体即将成熟的标志。
九、到最后,就是收获了,收获以后一定要贮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