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和林业的区别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7:58:55
字号:

园林

园林和林业的区别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名称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功能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开发方式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

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城市森林,即:在人类生存生活的城市领域内,精心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竹类、地衣、苔藓、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

城市森林可以调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降低污染, 减少噪声改善人民环境质量 。

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传统林业是城市林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林业是城市林业兴起的基础: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林业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土地利用性质的划分过程中,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方法。传统的从城市到乡村的划分法往往不准确,而且,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形式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新的概念和方法,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可持续性土地利用、城市农业等都采取了更为整体化的观点。为了同时满足这2个方面的需要,具有整体性优势的传统林业被引入到城市绿地的研究中,从而促使了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建设以传统林业为基础:城市林业建设的每一环节几乎都要用到传统林业的方法,如:在城市森林植被的恢复设计、城市树木种植及城市森林规划过程中,参照传统的造林如识;增加乔木种植量,建立合乎自然状态下的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迫切需要,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专,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

城市设计应该融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是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整体城市设计内容的载体。

一般是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这种做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平面表达上,也就是说仅仅对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城市景观规划则不同,它是研究三维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可见,随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普遍下降,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已经显得落后和保守,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引进景观规划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有序的空间形态。

园艺与园林的区别(解读“园艺现象”)

什么是“园艺现象”?简单地来说,就是部分人不了解园艺与园林的区别,对园林概念和园艺概念的认识不清晰,不规范地使用中文词语“园艺”一词和英文单词“gardening"一词。

在百度百科-景观设计词条中有一段文字——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于landscape gardening)"}

由此可以看出,英文单词gardening大概是是园林艺术的意思吧,可园林人却把“园林艺术”简称为“园艺”,造成和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园艺业中的基本名词“园艺”同名的冲突,于是,有人把gardening翻译成“园艺”,又有说法是农业园艺学的英文单词"horticulture"和"gardening"是同一个意思,在《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一文中谈了这个问题————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园艺.在西方很明确:园艺horticulture与艺园gardening是同源的.词根horti-源于古拉丁语的hortus-,这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在城郊分给公民的小块地产的名称.罗马公民们可以各自将这些地围起来,种些蔬菜,果树,花草.词根的另一部分-culture

本意是对土地进行耕作,后衍生出文化,人造等意.英文的农业一词agriculture,其拉丁词根agri-的意思等于英语的land,即大块土地,所以农业是对大地的耕作,而园艺是对小块地的耕作.

后来,以经济产出为目的的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种植技艺——园艺与以赏心悦目为目的的艺园分家了,后者与生活和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在中国,园林建设几乎一直是一种营建学(architecture),汉代苑囿建造是由"匠作大将"(皇家工程总管)掌管;明代计成的造园专著《园冶》一书也几乎不谈园艺种植技术.

一般的人(包括老板,也包括记者,当然也包括许多领导和百姓)分不清园林和园艺,甚至将"园艺"理解为"园林艺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行也许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我的学生曾告诉我,在求职竞争时,曾遇到园艺系学生公开说:我是学园林艺术的,他(指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学林的.”}

有人认为园艺学的英文单词中的“culture”是“文化”的意思,他(指个别园林人)把这个“文化”理解为“文化艺术”。于是,就认为"gardening"和"horticulture"是同一个意思,不久在某些词典中发现将“gardening"解释为“园艺”,“horticulture"解释为关于花卉蔬菜果树之类的艺术<(art of)flower,vegetable&fruit tree>, 将中文词语“园艺学“翻译成"landscape gardening",甚至某些园林花卉公司更是以“XX园艺”为商标或品牌,园林花卉企业的公司不叫“园林花卉公司”,而是叫“XX园艺公司”,其英文为“XX horticulture company",更让人们无法接受的是有个名为“中国园艺博览会”的机构的网站竟然以china-gardening为网站域名,“园艺博览会”不是“园艺业”的博览会,而是"gardening expo"博览会。

假如在网上搜索“园艺”一词,你可以看到搜索结果大多是园林类网站,某些园林类网站总是喜欢使用“园艺”一词,但在CNLBBS上并没有发现有“园艺”一词,只有“造园艺术”,可有的人却总喜欢把“园林艺术”、“造园艺术”、园林花卉,园林景观艺术,植物造景等一律用中文“园艺”或英文“gardening"来表示,这种“园艺现象”还要持续多久?

对于从事园艺业工作的人来说,园艺概念很清晰,可在园林中,有的人对园林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有关园林的争论不断。

(注:文中大括号内为引用文字,HILINZ)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