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食材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名字叫做茭白,不过除了这个名字它还有几个别名,叫做茭白笋、茭瓜、茭笋等。这种植物喜欢在喜沼泽这样多湿的环境中生长。但是我们却不是食用所有的部位,咱们食用的部分是为其花茎感染黑粉菌后膨大所形成的变态肉质嫩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茭肉”。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今天笔者就带给大家关于茭白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茭白对土质要求不高但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茭白的植株较为高大生长期长,生长所需要的肥量大,因此就要求有肥沃的土壤,而且要进行多次的基肥实施,需要分次追肥。
二、育苗管理10上中旬割去地上部枯叶,保留苔管地面上部1 ~ 2个节间挖起1/2的茭墩,用刀切成有1 ~ 3根苔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育苗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晾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0厘米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于畦上,以种墩根系入泥为度。育苗期间水深一般为2 ~ 3厘米冬季和早春低温时节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 ~ 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厘米左右时,将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纵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个小墩均应带有老苔管,并具3 ~ 5个分蘖苗。下面笔者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1.选好种株
在茭白生产中,灰茭、雄茭在田间总有-定程度的发生,因此作为种株的茭白应每年进行选种,以免在第2年生产中出现大量灰茭或雄茭,影响产量和品质。选种应该在秋茭采收之前,选取孕茭较早、茭肉粗壮白嫩、主茭与蘖茭采收期互相一致、无灰茭、无病虫害、四周无雄茭的优良单株,插竿作为标记。
2.整地施肥作苗畦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茭的水田作为苗地,整畦前应深耕、晒白、施足基肥有机肥3 thm2,整成畦宽1.2-1.5 m,沟宽30 cm的平畦,保持畦面湿润成粘稠泥浆状。育苗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通常为1 : 10~15。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后,应立即进行土地深翻深约20厘米深翻晒后冬季冻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每亩可施猪粪、鸡粪、鸭粪等腐熟有机肥料1500 ~ 2000公斤或人粪尿2500公斤以上,施肥后再翻耕一次,然后灌水耙平并做好田埂关水。
3.移栽扦插,分株移栽
移栽扦插:1月上旬,待田间运好的优良种株采收后将种茭丛连根挖起选择地表以下带1-2节苔管的种株,按每个育苗小墩带有1-3根苔管分开,并及时在田间摊开晒苗,一般晒苗约10 d.待植株外叶干透根部土壤略发白苗体脱水5%左右时再扦插。晒苗有利于促进分蘖提早结茭是早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扦插时每个育苗小墩株行距10cmx10 cm.深度以老茎和根部入泥为宜。扦插完成后及时搭盖小拱棚,并覆膜保温。
分株移栽:茭白移栽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 ~ 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 ~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为60~ 70厘米,大行距80 ~ 90厘米株距50 ~ 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