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立体养殖龙虾真的靠谱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7:11:28
字号:

小龙虾室内根本没办法养殖,小龙虾养殖需要打洞、水草、肥水等,如果满足不了这些条件基本养殖不出来,所以说小龙虾室内养殖基本都骗局主要是为了卖设备的。

室内立体养殖龙虾真的靠谱吗?

手机和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小龙虾室内养殖的报道,高密度 高收益 见效快等等优点。一问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咱们先不说价格问题, 咱们就说说这个小龙虾生物性问题,1.小龙虾有打洞习性,请问在这怎么打洞?2.小龙虾有四处觅食习性,请问这个它怎么四处走动?小龙虾水草怎么种植,小龙虾喂食等等问题

综述:咱们对于这个室内养殖,一定要有理性分析,我个人认为 室内养殖不太适合小龙虾物种。

养殖小龙虾需要什么条件

要满足养殖小龙虾的生态条件,养殖河道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水质条件

养殖小龙虾的河道,应避开工矿企业的排污处,特别是要避开对小龙虾有毒害作用的污染源。

2、环境条件

河道两旁的堤坝要牢固,不受洪水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要达到涝能排水、旱能保水的要求。河道中进、出水口不要太多,并且要确保每个进、出水口不能逃虾。另外,河道的水底要平坦,以便于管理和捕捞。

3、水位落差

常年水位落差较小,最好不超过1米,水深在1~1.5米。

4、水流

水的流速大,水体交换率高,水体溶氧量高,对养殖小龙虾是有好处的,水的流速以1米/秒内为好。

5、生物饵料

河道中要有较丰富的水生生物,并能较方便地利用,可解决部分饵料问题。

6、用水矛盾

要了解周围农田灌溉、贮水、泄洪等情况,解决好养虾用水与水利方面的矛盾。

河道拦网养殖小龙虾的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设置拦网

拦网通常设置在河道宽阔的水面,要求远离航道,环境安静,底部较平,水草较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深保持在0.8~1.5米。网片为聚乙烯网片,网高应超过常年最高水位60~80厘米,网目为0.8厘米,拦网形状依据水面形状而定,面积为5~10米2。在网片上端缝上硬质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效果很好。

2、投放虾种

拦网建好后,先将网内的野杂鱼除去,为了保险起见,最后用电捕器对网内的野杂鱼进行彻底清除,每亩用13公斤漂白粉化水进行泼洒。之后即可投放抱卵亲虾,每亩投放量为25公斤,同时投入部分鲢、鳙鱼。

3、科学投喂

在拦网区内靠岸浅滩处设饵料食场,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小龙虾生长和摄食强度等情况进行确定,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以让小龙虾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

4、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查,主要是检查网片有无破损,防逃设施性能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在汛期要日夜巡查,防止水位过高。及时清除残饵,每5天左右洗刷1次网片,保证水体交换的正常进行。

小龙虾好养吗?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是我国目前养殖的主要虾种之一。近年来,全国从南到北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小龙虾养殖热,养殖面积呈几何级增加,不少养殖业者对小龙虾的生物学习性等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只要有水的地方养殖小龙虾就能致富奔小康。其实小龙虾养殖对水质、环境、饲料、管理和病害防治等诸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养虾失败的屡见不鲜。

一、了解小龙虾的特殊习性

1、生殖能力低

每尾性成熟的雌虾一般怀卵量在300粒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粒。小龙虾在体内怀卵,在体外抱卵、孵化,规模化人工虾苗繁育有一定的难度。

2、喜荫

小龙虾喜欢在浅水湿地中生存,可利用废旧池塘、稻田、水生植物(荷藕、水芹、茭白等)种植的水面养殖。养殖基地四周有高大树木对养虾无碍,夏秋高温季节需设置遮阳网等设施。

3、领域攻击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领域行为,某一群体选择某一区域作为固定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同类的进入,当外虾进入相遇时,两虾前体抬高,两大螯伸向前方进行厮杀,直到一方退却或败走,否则会被杀死甚至吃掉。

4、自相残杀

小龙虾在群体过大或饵料不足时,互相残食表现突出。会出现“硬吃软”(小龙虾在蜕壳及蜕壳后几小时内最易被残食)、“强吃弱”(个体强壮的吃掉个体较弱的)、“大吃小”( 个体大的吃掉个体小的)等情况。

5、掘洞穴居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掘洞能力,洞穴的深度成虾在50~80厘米之间、幼虾25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小龙虾大都穴居,以躲避极端温度;繁殖期小龙虾的交配产卵是在洞穴中进行。所以,养殖小龙虾对池塘有破坏性,而且要求养殖池以黏土或壤土为好。

6、逃逸

小龙虾在环境不适应、饵料不足和连续阴雨天气最容易逃逸。因此,养虾塘四周和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设施。

7、寿命不长

一般认为小龙虾的寿命18个月左右,达到上市规格或产卵繁殖后的小龙虾必须捕捞上市,养殖中轮捕上市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地笼张捕小龙虾

8、蜕壳

小龙虾的生长需要蜕壳。性成熟的成虾一般有11次以上的蜕壳(幼体2次,幼虾9次),整个蜕壳过程需5~10分钟。

9、攀附

小龙虾有较强的攀附能力,蜕壳时一般攀附在水草丛中,躲避敌害生物和同类;水质不良或溶氧不足时会爬上草头或塘沟岸边。养殖池塘种植水草,可起到供小龙虾栖息、攀附、遮荫、隐蔽的作用。

什么是立体农业?有什么优点

是这样的,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80∶20养鱼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

一、技术要点

1. 水质与环境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周围无污染源、无大型的生产活动、无噪音。

2. 池塘条件 面积5~10亩,池深2~2.5米。池底平坦,易干塘及拉网操作,池底淤泥厚20厘米左右,保水性能好。水、电、路三通,排灌方便。根据生产需要,每池配备3千瓦增氧机和投饵机各一台。

3. 生产设备齐全 生产者必需具备常用的生产设备,如水泵、增氧机、投饵机、氧气瓶、网具、鱼筛和捞海等,并经常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放养前的准备 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修整池塘,清除过多淤泥。池底冰冻日晒,使塘泥疏松,杀灭病菌,减少病害。鱼种放养7~10天前,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进行干法消毒。消毒后第4天,加水至0.8~1米深,并人工或机械搅水,使石灰与淤泥充分接触,使淤泥中的营养物释放到水中,有害物质充分氧化,晒水提高水温,达到肥水、消毒杀菌和净化水质的目的,为鱼种投放做好准备工作。

5. 鱼种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深秋、初冬或2月下旬前放养完毕。早放养可使鱼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反应。特别是从外地购买的鱼种,更应该早放养。

6. 鱼种质量 体格健壮,体形正常,鳞鳍完整,健康无疫病。体色光亮,身体光滑,无创伤,溯水能力强,最好是经过驯化的鱼种。选用拉网捕获的鱼种,不放养清塘被污泥污染过的鱼种。

7. 鱼种投放规格及密度 鱼种规格整齐,同种鱼规格基本一致,一般规格为50~100克/尾。一般依据以下三点确定放养密度:一是确定养殖类型,是混养还是单养;二是亩产控制在750千克以内;三是预期达到的上市规格。

8.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种5~10分钟。浸浴时间视水温、天气和鱼种忍受度而定。

9.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规定》、水产技术标准、种质和苗种质量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等。

10. 建立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预报应急系统 首先,建立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制度,通过定员、定点和定种测报,分析病害发生情况、流行趋势,提出病害防治措施;其次,经过多年的病害测报,为病害预报工作培训人员、积累资料、建立数据库和分析处理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病害预报制度和应急系统,为本地区病害防治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把病害预防工作做到病害发生、流行之前,真正做到水生动植物病害测报预报工作为渔业和渔民服务。

11. 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 鱼种放养前,水深应达到1米左右。用河水养鱼要过滤,防止野杂鱼、杂物等进入。5月底至6月初,加水至1.8米,以后随着鱼类的生长逐步加满池水。7~9月,每月最好换水一次(排走下层水),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池水的1/3。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pH7~8.5。应用测水调控养殖水质技术调节水质。

(2)合理使用增氧机 做到“三开、两不开”,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阴天适时开机,直到解除浮头;阴雨连绵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开机,直到解除浮头。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鱼类生长旺季坚持晴天中午开机,池塘载鱼量大,开机时间长,反之开机时间短。

(3)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 从5月起,每10~15天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4)坚持巡塘,做好池塘日志 坚持早晚和夏秋季夜间巡塘,注意天气、水质和鱼情,发现危险信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失。做好日志,日志主要内容有:天气、水温、气温、投饵量及次数、鱼病防治、浮头起止时间、开增氧机起止时间、加、排水时间及加、排水量等。经常分析、总结,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5)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池塘消毒、食场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的方法,定期有针对性的预防鱼病,防患未然。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挖坑掩埋,防止鱼病传播蔓延。

选择“三证”齐全企业生产的渔药(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科学诊断鱼病,正确使用渔药。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颉颃作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施药;尽可能地使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防治鱼病,不用或少用抗生素,严禁使用违禁渔药,严格遵守休药期。用药后认真观察鱼类反映情况、疗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虾、蟹等甲壳动物和鱼、黄鳝、泥鳅、蛙等无鳞水生动物施药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甲壳类动物严禁使用含磷药物,如敌百虫等。

池塘用水泥板、石块和砖等建筑材料护坡后,隔断了池水与池坡土壤的接触,降低了土壤对药物的吸附作用,因此要适当降低用药剂量。

用药时不要将药物一次性全部兑水稀释,而要根据水面大小分若干份兑水稀释,使药物浓度在池水中均匀分布。施药时要泼洒均匀,施药后开启增氧机,搅动池水,使药物与池水充分接触、搅匀,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认真记录鱼病防治的过程,主要内容有预防和治疗鱼病的名称、渔药名称、批号、生产时间、生产商,给药方法(药饵投喂、吊袋、全池泼洒等)、时间、器皿,天气情况(水温、气温)、施药人员、治疗效果等。要与前几年同类时期相对比,与附近同类池塘相对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规律,为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和实践支撑。

12. 技术类型

(1)有益微生物水质调控技术

①硝化细菌:使用时不需要经过活化处理,不能用葡萄糖、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只需简单地用池水溶解泼洒即可。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需4~5天才可见明显效果,因此将投放时间提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硝化细菌的作用效率,硝化细菌应提前数日运用,避免繁殖速度快的活菌竞争空间。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钠或过氧钙同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的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先使用化学增氧剂1小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

养殖池塘的酸碱度及溶解氧与硝化细菌的使用效果有较大的关系。硝化细菌对pH的最适宜范围为7.8~8.2,溶氧只要不低于2毫克/升即可。

②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和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能改善水质,减少耗氧,促进鱼虾成长,提高产量。光合细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在池塘使用时,每立方米水体2~5克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鱼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虾池每立方米水体用5~10克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2~10克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用于饲料添加投喂鱼虾时,按1%的比例拌入。用于疾病防治时,可连续使用,每立方米水体鱼池用1~2克、虾池用5~10克兑水后全池泼洒。在池塘施用粪肥或化肥时,配2~5克光合细菌效果更为明显,可避免肥料用量过大、水质难以把握的缺点,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

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泼洒适量生石灰乳,调节水体pH为7左右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药物对光合细菌制剂的活体细菌有杀灭作用,因此不能与消毒杀菌剂同时使用。水体消毒需经过一周后方可使用。

③芽孢杆菌: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应用芽孢杆菌,其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物质矿化生成无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微生物的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池塘内的菌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在泼洒该菌的同时,需尽量同时开动增氧机,使其在水体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

使用芽孢杆菌前,活化工作为必需的措施。活化方法是加本池水和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5小时后即可泼洒,这样可最大限度提高芽孢杆菌的使用效率。

首先,农业具有地域性限制,每个地区的农作物、家畜和微生物是不同的,这是立体农业的基础。

第二,立体农业利用现代科技(如智能大棚),可以人为创造农业小气候(如保温、人造风、防风防雨等)为立体农业的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

第三,在一块土地上采用间种、套种、轮种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的营养成分、空间和时间,使农作物达到高产的效果

第四,在同一块土地上使用本地区全套的微生物物种,可以活化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现代工厂生产的化肥和饲料是左旋、右旋和内消旋的混合物,然而动植物只能或者大多数利用的是左旋(即活化)物质。

第五,养殖多种本地区的家畜,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上的资源,种养结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