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螺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螺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螺蛳 1 拼音
luó sī
螺蛳 推拿穴位名。又名螺蛳骨。位于腕部两侧骨突起处,即尺、桡骨茎突处。《小儿 *** 经·手诀》:“猿猴摘果:以两手摄儿螺蛳上皮,摘之。消食可用。”
用到中药螺蛳的方剂 酒炒螺蛳拼音:jiǔchǎoluósī处方:螺蛳500克白酒适量制法:将螺蛳洗净泥土,置铁锅中炒热,加适量白...
白螺散iluósǎn《种福堂方》卷四:白螺散:处方:白螺蛳不拘多少,片脑少许。功能主治:痘抓破。用法用量:...
苋菜汤
ncàitāng《疡科选粹》卷五:组成:马齿苋、螺蛳。主治:痔疮。用法用量:先用马齿苋煎汤洗,次用螺...
双炼百草膏(烧灰)、百草霜(烧杂草者佳)、水龙骨、轻粉、陈螺蛳壳各等分。主治:臁疮。制备方法:上为末,熟桐油拌...
收口掺药乳香5分(去油),没药5分(去油),琥珀5分,白螺蛳壳(煅末)2钱。功效:长肉收口。用法用量:掺患处...
更多用到中药螺蛳的方剂用到中药螺蛳的中成药 复方消痔栓
B294698处方:五倍子59g大黄59g白螺蛳壳(煅)89g青果核(炭)89g冰片4g制法:以...
百部丸甘。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蝉壳形、螺蛳形、矩圆形、棒槌形、类圆形、肾形、类椭圆形或不规...
螺旋藻片见分隔,偶见完整者盘旋成螺旋状,直径5~7μm,螺旋宽30~50μm,顶端钝。(2)取本品细粉约1...
益气止血冲剂拼音:yìqìzhǐxuèchōngjì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iqiZhixueChongji标准...
五海瘿瘤丸拼音:wǔhǎiyǐngliú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uhaiYingliuWan标准编号:W...
更多用到中药螺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螺蛳 《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蜗螺
(《别录》)释名螺蛳。时珍曰∶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烂壳名鬼眼睛。集解...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甲虫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本草纲目)名螺蛳(李时珍云)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烂...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介部]石上螺蛳俗名鬼螺蛳,形如海蛳而小,秋冬常在墙脚石隙中,夏月在湿地青苔上,取用洗去土。治黄胆慈航活人书∶取石上...
《验方新编》:[卷十八胸膈部]治噎膈神方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汤送下。又方∶取螺蛳数斗,清水浸之,俟螺蛳吐出泥砂,去螺蛳,取水底之...
《文堂集验方》:[卷三]儿科河螺养殖方法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产。
螺蛳粉兼有辣、鲜、酸、烫等几种风味。柳州盛产螺蛳,也爱吃螺蛳。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在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大快朵颐,以解乡思。
螺蛳之名来自汤底,螺蛳粉的汤底是用螺蛳(石螺),猪骨和药材熬制而成,螺肉鲜,猪骨香,辣油飘过满嘴爽。传统的配菜是空心菜或者菜花、木耳、花生、酸笋、腐竹、榨菜、黄花菜、酸豆角,另外螺蛳粉店都有螺蛳蛋和鸭脚。螺蛳蛋是鸡蛋煮熟剥壳后放在螺蛳汤里继续煮成的,吃起来有一些螺蛳的鲜味。
发展历史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在柳州从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刘文认为,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
螺蛳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要求选择面积3-20亩不等,池深1-1.5米,坡比1:3,池塘底质较肥,但淤泥不能太深,池塘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工业污染。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根据螺蛳生物学习性,螺蛳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上,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池滩、池埂可用网片铺一下,增加螺蛳养殖的适应面积。还有一个办法:用网片竖在鱼池四周,进一步提高螺蛳养殖面积。
二、池塘清整:池塘选择后,要进行鱼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三、池塘消毒: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亩,无水50-75kg/亩。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处:①增加PH值;②增加Ca质;③可以调节水质;④可以进行杀毒杀菌。
四、螺种选择:①外观要求:螺蛳尖短小膨大,壳质带微刺,魇略带红色;②规格要求:60-100粒/斤;③质量要求: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无病,无伤,无虫。
五、放养时间:待药性消失后,在清明前15天开始放养,也就3月20日左右放养结束。
六、放养密度:一般池塘放养20-30kg/亩,最好每亩套养2-3斤田螺,培养出的螺蛳壳质特别嫩,肉质特别肥厚。
七、夏片放养:以吃食鱼为主(草、鲫、鳊)池塘放养,0.5-0.8万尾/亩。另外配养3-5尾/亩青鱼,规格10尾/斤,控制螺蛳数量。
八、投喂饲料及水质管理
一般螺蛳属多次产卵,一年有两个排卵期,一是春季清明前后,二是秋季。我们螺蛳养殖主要以管理清明前后排的一批螺蛳,它排卵与鲫鱼一样,是分次分批排卵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一般仔螺经过2-3周后开始吃食。我们此时投喂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根据螺蛳生物学食性,螺蛳与白鲢一样主要食水中浮游植物及水中的腐植质(包括豆浆豆饼菜饼屑),是通过水的过滤达到摄食作用。大家知道螺蛳过多,水质就会变清,甚至还会出现乳白色的水色,此时说明水质变坏,出现这种情况后,特别是发夏阶段,第一要换水;第二要多投喂豆浆、豆饼浆或者全池泼洒发酵的有机肥料。在投饲施肥上要实行少量多次原则。如浮游动物过多,可以使用少量的晶片敌百虫控制。夏花培育结束后,在投喂饲料上,用菜饼或豆饼作为最佳饲料,在水质管理上,一定要保持水质肥活爽嫩,进行看水施肥,看水投饵。
九、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在养殖期间,要提高螺蛳产量,要实行捕大留小原则。到5-6月份后,可以先把大螺蛳捕出(种螺),至8月份后,逐步起捕上标准的螺蛳,今后看螺蛳生长情况10-15天依次起捕。
十、日常管理
⑴巡塘:每天看鱼吃食情况,看水中是否缺氧。如缺氧要及时开动增氧泵或换水,因为水中含氧低于1.5mg/l,螺蛳就开始死亡,另外水温超过40℃螺蛳也会死亡。
⑵看水色:看水好坏、肥瘦程度,及时调节水质。
⑶防病:主要防鱼病,尽量避免使用硫酸铜,因为硫酸铜对螺蛳有杀伤作用。一般用生石灰和杀菌药物或内服药物,进行防治鱼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经常使用生石灰,既可防病又可增加Ca质及调节水质,一般15天使用一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