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农村,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野草。满山遍野都是野草,而且这些野草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太多,所以导致它们的价值被贬低,甚至有很多我们都不认识。其实,这些中国最好的良药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这些农村常见的野草,你认识几个?
1、狗尾巴草这种野草在庄稼里最常见,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虽然很常见,但是,这种草的功效也是很惊人的。它具有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等功效。一般风热感冒、沙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等,都是可以用它来治疗,外用还可以治颈淋巴结结核。
2、金钱草这些草在路边常见,也被称之为路边黄。这种草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等功效。通常可以用来治疗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症状。
3、鱼腥草鱼腥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消肿疗疮、消食和胃等作用!治疗热泻引起的咽痛、咳嗽、疔疮毒疡、胃肠积热、痔疮便血、妇科炎症等均有显著疗效!
4、艾草艾草相信大家也很常见,特别是端午节的时候。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它还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作用。
5、苘麻这种草在农村称之为麻绳。种子(苘麻子):苦,平。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 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苘麻):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6、牛筋草这种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于村边、路边、田边。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7、鬼针草鬼针草又称婆婆针,一把针、刺针草、粘身草等。在农村的村旁、路边及荒地中也很常见。为民间常见的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8、灯笼草这种草顾名思义,长的很像灯笼。它的根可以入药,有清热降火、消炎拔毒之效,内服主治感冒发烧、口腔炎、胃痛、跌打扭伤、疮疖脓肿;外用多以鲜叶倒烂或干根研粉调敷患处。
9、井边草这种草分布广泛,在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都有分布。它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10、蒲公英蒲公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也是我们常见的草药。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主治呼吸道感染、胃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田边一串红株子果实的那是什么草
1. 形态特征
苜蓿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无香草气味。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部分与叶柄合生,全缘或齿裂;小叶3,边缘通常具锯齿,侧脉直伸至齿尖。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无;萼钟形或筒形,萼齿5,等长;花冠**,紫苜蓿及其它杂交种常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长圆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长圆形,一侧有齿尖突起与龙骨瓣的耳状体互相钩住,授粉后脱开,龙骨瓣钝头;雄蕊两体,花丝顶端不膨大,花药同型;花柱短,锥形或线形,两侧略扁,无毛,柱头顶生,子房线形,无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数。荚果螺旋形转曲、肾形、镰形或近于挺直,比萼长,背缝常具棱或刺;有种子1至多数。种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肾形,无种阜;幼苗出土子叶基部不膨大,也无关节。
2 生长习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3 主要价值
苜蓿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vaL. 的嫩茎叶。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鲜品含蛋白质5.9 克,碳水化合物9.7 克,胡萝卜素3.28 毫克,维生素C92 毫克,维生素B20.36 毫克,钙332 毫克,磷115 毫克,铁8 毫克。另外还含有止血作用的维生素K。民间有些验方用它来治胃或痔、肠出血。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
浆果台草又叫山红稗。目前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广东及福建等省份,它是莎草科属植物,这种植物的名称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陌生,不过它的样子大家应该都见过,它的根很细如发丝一样,只是土**而已,叶子暗绿色,很长边缘也比较利,只有要出穗的时候,上面的叶子才是嫩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