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环境:把烟草种植在红壤土,每天提供8-10个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2、播种:可在2月中旬播种,播种前需先晒种2-3天,播后需注意保温。3、移栽:一般亩栽烟草苗1000-1300株左右。4、田间管理:及时补苗并在移栽后的7-10天进行第1次中耕,杂草也需及时去除掉,避免它与植株争夺营养。
一、烟草种植与栽培技术
1、种植环境
(1)烟草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求种植地的温度在10-38℃之间,当温度为25-30℃时,烟草生长良好。
(2)烟草的生长中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多,建议将田间的湿度保持在70-80%。
(3)在烟草的生长过程中,还需有充足的光照,每天的光照时长建议保持在8-10个小时左右。
(4)烟草适合种植在红色的壤土中,不适宜种植在黑色的壤土中。
2、播种
(1)在播种前,将烟草种子放在太阳下晒2-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育苗土则用60%大田土、40%家畜粪便以及适量的复合肥配制而成。
(3)一般可在每年的2月中旬播种烟草种子,并做好保温工作。
3、移栽
(1)适时早栽,可以提高烟草的品种,一般每亩栽种烟草苗1000-1300株左右。
(2)栽培烟草时需覆盖地膜,即有保温保湿的作用,还能提高烟草的抗旱、抗涝能力,待气温升高,便可将地膜划开。
4、田间管理
(1)为了保证移栽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生长质量,应及时补苗并浇水施肥,保证烟草苗能正常生长。
(2)在烟草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中耕选在移栽后的7-10天进行,第二次在移栽后的15-20天进行,第三次在移栽后的30天进行,使土壤疏松,增加空气含量,保证烟草能更好的成长。同时还需及时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烟草争夺养分,影响烟草的生长。
(3)时常检查烟草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生长过度的顶芽需要及时除掉,避免生长过度的顶芽与烟草苗抢夺养分,提高烟叶的产量及质量。
(4)在烟苗的生长期间,若出现了烟叶萎缩、不能舒展的情况时,便需要进行补水,补水一般可在晚上进行,当烟田中出现积水后,还需及时排出。
5、防治病虫害
(1)黑胫病
①危害:病株的叶会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如果在大雨过后又遇到了高温天气,全株叶片会突然调萎,随后枯死。
②防治方法:可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2)黑腐病
①危害:发病后,病株的幼茎、子叶以及根尖会发黑腐烂,发病严重时,根部会全部变黑以及腐烂。
②防治方法:一般可在发病初期,选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美双等药剂防治。
(3)赤星病
①危害:叶片上会出现病斑,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的霉状物,在天气干旱的季节,病斑质脆,容易破损。在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会连在一起,导致整个叶片破碎。
②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多抗霉素、菌核净等药剂防治,一般间隔10天喷雾防治1次,连续2-3次。
(4)烟蚜
①危害:烟蚜喜欢密集在叶片上,会刺吸叶片的枝叶,导致叶片出现褪色的斑点,在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发黄卷缩、变形或者枯死,而且烟蚜还会传播其他的病害,降低烟草的产量。
②防治方法:一般可用5%吡虫啉乳油12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5)斜纹夜蛾
①危害:斜纹夜蛾幼虫会取食叶肉,导致叶片呈灰白色、筛网状的透明斑块,斜纹夜蛾在3龄后便进入暴食阶段,可将烟叶咬出孔洞,甚至把叶片吃光。
②防治方法:需要在幼虫3龄前进行施药,一般可用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000-3500倍液喷施防治。
二、烟草种植多久可以收获
1、收获时间
烟草一般从4月开始育苗,到7-8月时便可采收,但因为种植地区、种植时间、种植条件等条件各有不同,因此收获烟草的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收获方法
(1)采收原则
①先采无病烟株的烟叶,然后再采摘已发病的烟株,防止在采摘过程中传染病原。
②采收烟叶时需分期进行,每次采摘烟叶时要求做到采摘同一品种,同一部位,同一成熟度。
(2)采烟时间
①宜在早上或上午采摘烟叶,不能采摘过熟或者还未成熟的烟叶,保证烟叶成熟度与整齐度均一致。
②在采摘时做到不曝晒、不挤压,保证新鲜烟叶的质量。
(3)采收方法
①采收前需将采烟人员聚集在一起,将采收的标准进行统一后才可进行采摘。
②随后进入烟行间,采收两边成熟的烟叶,针对1株烟,先确定可以采摘的烟叶,接着再用中指和食指托住叶基部,将拇指放在柄端上面并向两侧拧压,然后向下按,便可摘下烟叶。
③注意:在采摘时不能损坏烟茎,避免影响植株的生长。
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南方烟区因移栽季节不同,有春烟、夏烟、秋烟和冬烟。华南地区以春烟为主。在广东、福建等热量充足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秋烟和冬烟。
(一)轮作
连作会使烟草养分亏缺和失调,且易染病虫,使产量和质量下降,所以合理轮作是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烟草前作忌茄科、葫芦科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油菜(注意蚜虫和病毒病传染)和豆类(注意土壤肥力和病害)。2—4年轮作一次。其方式因气候、土壤、作物生长期等不同而异。水田轮作的主要形式有:烤烟-油菜或小麦-水稻-蚕豆或小麦;烟草-晚稻-绿肥或油莱-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或油菜。旱地轮作的主要形式有:烤烟-小麦或绿肥-玉米(大豆)-油菜或大麦;春烟-甘薯-冬闲-花生-冬闲;冬烟-早稻-晚稻;冬烟-花生-晚稻;冬烟-蚕豆-早稻。
(二)套种
为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南方部分烟区实行麦烟套作,选挥矮秆、抗倒、丰产的小麦品种,乳熟前后套栽烟草,共生期20大左右,麦收后及时加强管理,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广东一些烟区在春烟采烤后期套种甜玉米,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在地少轮作不便的烟区可采用带状套作,如8行小麦8行烟,8行玉米8行烟,8行油菜8行烟等。
(三)复种
主要的复种方式有烟稻、烟薯、烟豆烟等。复种烟生长季节短,必须壮苗移栽,重施基肥,早施速效追肥,早优质适产烤烟的烟株长相优质烤烟的长相是:株高90—100cm,茎围8-10cm,叶数18—22片,最大叶60cm×30cm,单叶重7克左右,密度19500株/hm2左右,叶面积系数3-3.5,采收下二棚叶时透光率6%-8%。生长整齐一致,后期不脱肥早衰,分层落黄,烟株呈筒形。从移栽起计算,还苗6-8天,团棵期30-35天,现蕾期55-60天,圆顶60-70天,采收结束115-120天。优质填空料烟叶生产的抹型要求大致是成熟时呈腰鼓形或塔形,分层落黄,成熟一致。
确定烟草密度的原则
烟草的合理密度以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为目标,必须根据烟草类型和生长发育特性,并结合栽培技术措施来确定,使群体和个体都能比较健康地得到发展,以便经济有效地利用生产条件,特别是光能、地力,从而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品种特性 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能力也不一样,因而栽植密度也应当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植株高大,叶数较多,株形松散,茎叶角度大,生育期长的品种,需要较大的营养面积和空间,行、株距应大一些,栽植密度要小;反之,株形小而紧凑,叶数少,茎叶角度小,生长期短的品种,可以适当增大栽植密度,以便于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烟叶产量。
自然条件一般来讲,地势较高,气候凉爽,烟株往往生长较小,密度可稍大些,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山间平地,气候温暖,烟株生长旺盛,密度应该稍小一些;湿润地区,烟株生长较快,叶片大而薄,单位叶面积重量轻,密度应稍稀一些,以利于增加单叶重,提高烟叶品质。土层深厚和较肥沃的烟田植株生长较大,密度宜稀;而土层较薄,不易培土的瘦地,烟株生长较小,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应稍密一些。
生产目标 由于烟叶在卷烟中起的作用不同,对其品质的要求也有差异。例如填充料烟叶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填充性,要获得填充性能高的烟叶,则叶片必须薄,在栽培技术上要适当加大密度和多留叶片。晒烟因为叶小或少,栽植密度一般比烤烟大些,香料烟是栽培烟草中种植密度最大的。
栽培条件栽培条件不同,种植密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春烟,生长条件优越,生长势较强,应当稍稀一些;而夏烟生长条件稍差,生长势较弱,特别是生长期较短,就应当稍密一些。在施肥、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烟株生长旺盛,宜稀一些;而管理粗放,施肥水平较低的地区,烟株生长势差,宜密一些。
适宜的密度 综合各地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一般雨量多,湿度大的平原地区,较肥沃的土壤,每亩种植烤烟以1100~1300株为宜;山地丘陵较瘠薄的土壤或降雨量较小的地区,以每亩种植烤烟1300~1500株为宜,所产烟叶品质较好。白肋烟在卷烟工业中是混合型卷烟的主要配料,具有叶片薄而轻,组织疏松而不粗糙,弹性强,填充值高,燃烧性和吸附性好,烟碱含量高等特征。白肋烟若种植过稀,叶片重而大,烟叶粗糙,吃味辛辣,产量低;种植过密,则叶片小而薄,劲头不足。具体栽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等因素来确定。在土壤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情况下,白肋烟栽植密度以每亩1500~1800株为宜。对香料烟来说,密度大是其主要栽培特点之一,一般每亩5000~8000株。叶片的大小也是香料烟的重要质量因素,烟叶大小因品种而异;就一株烟来说,以上部叶最小,质量最好。至于其它类型的烟草,由于栽培面积较小,且有区域局限性,应根据当地传统经验和最新技术灵活掌握,合理确定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