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奇黑杀是一种农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防治病虫害。以下是使用施奇黑杀的几个方法:
1、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根据产品标签上的说明精确掌握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严禁擅自改变药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2、使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在使用前,认真阅读施奇黑杀的说明书了解药剂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危险提示等内容。
3、注意防护措施:在使用药剂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护用具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以避免药剂对身体造成损害,使用后要及时洗手避免药剂残留造成伤害。
4、防范污染:施奇黑杀属于有毒有害农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环境和水源尤其是不能向水体或河流中排放药剂。
5、时机选择要合适: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选取不同的施药时机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总之,使用施奇黑杀等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不要超量使用或违规使用,以免对人体、环境和农作物产生危害。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我国主要农药剂型
1、粉剂:是使用最早农药加工剂型,利用喷粉和拌种可防治地上和土壤病虫害,尤其在水源缺乏的地区、林区使用比较方便。其缺点是喷粉时粉粒易于飘失,污染环境,粉粒不易附着在植物表面上,利用率低,损失多。
2、可湿性粉剂:是易被水湿润,可分散和悬浮于水中供喷雾使用粉状制剂。可湿性粉剂对使用靶标具有更好附着性,漂移少,环境污染轻,药效好,其有效成分含量比粉剂高,也不含有有机溶剂,便于贮藏。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注意粉尘漂移,特别是除草剂带给作物药害和工作者吸入风险。因此,一次喷雾使用小包装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
3、乳油:是农药最基本剂型之一,是由农药原药、乳化剂和溶剂加工而成的液态农药剂型,具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使用方便、加工简单、耐贮存等特点,但它消耗大量有机溶剂,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乳油的加工要充分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度,尽可能提高乳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尽可能少用有毒有机溶剂,避免传统乳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而对环境造
成危害。
4、浓乳剂:是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剂型。它是一种水基化农药剂型,以水为连续相,农药原油为分散相,它抑制了农药毒气的挥发,减少了制剂中有机溶剂用量,使用较少或接近乳油用量表面活性剂,提高了生产与贮运安全性,降低了使用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但配方选择技术要求高。
5、悬浮剂:以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油状液体原药、多种助剂经湿法粉碎所得的农药剂型,它的分散性好,悬浮率高,是一种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剂型,也是农民比较喜欢一种剂型,悬浮剂在使用前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只要轻轻摇动或搅拌不影响正常使用。
6、颗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填料及助剂配合经过一定加工工艺成粒径大小较均匀颗粒固态制剂。可以使用高毒品种低毒化,可控制提高使用安全性,延长持效期。它的加工对农药原药没有特殊要求,配方组成和造粒方法可根据原药性状及理化性质选择。
7、油剂和超低容量喷雾剂:农药原药溶解于有机溶剂成单相油状液体可直接进行喷雾使用制剂称为油剂,它有较高浓度可用热力喷雾装置,喷布防治仓库害虫和森林的昆虫,浓度较低时对人类无害可用于室内防治害虫。其有效成分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作物安全的特点,其溶剂对有效成分有良好溶解性,挥发性小,粘度小,燃点高,安全。超低容量喷雾剂可直接施用,在施用之后形成雾滴既细而叉均匀,所以在施用时用量少、药效高,但受施药机械限制,所以品种是极少的。
8、烟剂:由原药、燃料、助燃剂、阻燃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粉状剂型,农药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气中凝结成固体微粒形成烟,固体微粒穿透性比较好,可使被保护的作物各个部分沉积附着一定药剂。使用时不需要任何器械,它适于在温室大棚、仓库及商店、库房等密比环境使用,也可在森林、灌木丛及山谷等严重缺水地方使用。加工成烟荆农药有效成分必须在成烟条件下容易挥发、升华或蒸发,但又能保证不分解或分解极少。
9、缓释剂:它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农药贮存于制剂中,并使其能够缓慢地、有控制地释放发挥药效的一类农药制剂,它可以延长持效期,降低对人畜、有益生物毒性,减轻药害,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缓释剂是一类很具有开发潜力农药剂型。
其它农药剂型:有可溶性粉剂、水剂、气雾剂、种衣剂、热雾剂等。农药剂型种类很多,并且发展迅速,随着农药新品种出现,新的施药器械和使用方法加工技术随之不断出现,就要求发展新农药剂型。
二、使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化学农药是高效的,但使用手段是低效率。为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应大力开发先进的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研制新型的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以充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l、改进农药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1)开发可溶性包装袋:开发可溶性包装袋及一次性小包装,使用时只需把装有药的包装袋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包装袋可溶解,药剂即可分散于水中,使用时既方便,又安全。
(2)包装瓶内置计量器:使用时只需用手挤压药瓶,使一定量的药液通过一只导管上升进入计量器中,打开计量器把药剂倒人水中,完全避免了药剂与皮肤的接触,保证了操作者安全。
2、喷雾新技术与新设备
(1)防飘喷头:国外几家公司相继设计制造了”少飘”或”防飘”喷头,这样的喷头能较少产生小于50txm的雾滴,而这些雾滴易于飘移,目前这种喷头在生产中已大量使用;此外,药液飘移控制剂研制开发有效的控制了雾滴飘移。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无疑都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险。
(2)复合喷头喷雾技术:是由美国学者发明的。复合喷头以称为双喷头,一个喷头喷出粗大的清水雾滴,另一个喷头把药液以细小的雾滴喷人清水雾滴中。两种雾滴融汇既提高了有效成分分散度,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漂移,不仅对环境安全,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3)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的喷雾方法,液滴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增加,所以农药有效利用率增加。
(4)智能对靶喷雾:利用现代信息识别技术确定有害生物靶标位置,通过控制技术把农药准确地喷撒到靶标七施药方法,这种施药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尽管化学农药对有害生物是高效的,但是由于它的利用率低,造成负面影响很大。随着农药使用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发展,农药有效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可有效的解决环境的污染、有害生物的抗性等问题,使农药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有功之臣。
农药残留指农药持效期以后,靶标生物上及周围环境里还有农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毒的降解或代谢产物。对于持效期短的农药,残留并不是问题,如敌敌畏在田间一周内就能全部降解,而对持效期长,有效成份稳定的农药,残留就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农药残留造成农产品、土壤、地下水被污染,因此必须限制农产品中农药在残留限量以下,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农药应该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即在持效期内足以防治有害生物,而不伤害有益生物和作物,并对人、畜、禽低毒、安全,在作物、土壤和环境中能较快地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甚至违反规定使用剧毒农药,致使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如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施药后短时间即采摘食用而引起急性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如毒豇豆、毒韭菜等。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在药用植物上安全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往往被人们忽略,以为农药随风飘走了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其实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到空气中,随风飘移,进入大气层,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尤其化学结构稳定性高的品种,其污染为害是长久的、全局性的,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连。如滴滴涕,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分散快,它能随水汽蒸发而四处扩散,致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了其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北极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每年沉积滴滴涕200吨以上。英国伦敦上空1吨空气中约含10微克滴滴涕分子。
(2)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很普遍的,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都可能受到污染。一般说来,水生昆虫、蟹、虾等节肢动物对有机氯农药较敏感;而蚌、螺等软体动物的耐药性比较强。水生植物对除莠剂以外的农药耐药性都强,以致于农药存留这些植物中,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循环而在鸟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体内积累。有资料报道全世界生产的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约100万吨残留在海水中。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有机氯杀虫剂污染,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六六、滴滴涕的大范围使用,使野生鱼虾等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全面减少,昔日的水田生态景观已经消失。
(3)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落在土壤中。一些农药品种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其在黏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残留更多。据估计我国目前土壤中积累的滴滴涕总贮量约8万吨,六六六约6万吨,并还将残存相当长的时间。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相当的影响。农药使用后随雨水淋溶到深层土壤中,或施用熏蒸剂和土壤杀虫、杀菌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就会产生杀灭或抑制作用。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蚯蚓又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由此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脂肪和肝脏中积累,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神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具有神经毒性。有机磷农药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人类对此毒性特别敏感,急性中毒时会引起痉挛。②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滴滴涕等农药有明显的致癌性能。虽然动物实验不能完全代替人体实验,但已经足以反映出对人类的危害性。③对肝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能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体内的生化过程,使肝脏肿大以致坏死,还能侵犯肾脏,并引起病变。④诱发突变。滴滴涕、除莠剂等具有遗传毒性,能导致畸型胎,影响后代健康和缩短寿命。
(5)对天敌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害虫与天敌昆虫、蛙类、蛇类等天敌之间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使用农药对天敌与害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残存的害虫仍可依赖作物做食料,重新迅速繁衍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恢复大量繁殖以前,因食料短缺而受到抑制,因此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农药对蜜蜂、家蚕、鱼类、鸟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拟除虫菊类农药对家蚕有剧毒,所以在桑园周围使用这类杀虫剂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农药漂移到桑树上。对鸟类的影响通常是因鸟类误食了露于地表的药粒、毒饵,或觅食了因农药中毒的昆虫和受农药污染的鱼类、蚯蚓等所致。对鱼类的影响多数是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从农田流入的,有些农药在鱼类身体中的富集力很强,食鱼的鸟类通过农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而致死。
(6)生物富集 是农药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通常是农药污染水源和各级食物链中食物所致。当残留期长的农药施用在作物上,或者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源灌溉作物时,农药从根部或从作物表面上进入植物体,植物表面农药由于其脂溶性强,很容易渗人植物表皮的蜡质层,以致于食用时很难完全清洗干净,人食用后,农药在人体内残留。用受污染的粮食、蔬菜作饲料喂养畜禽,则残留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肉类、乳类和蛋类中引起污染,最终还是随食物进入人体。生物体从生活环境及食物中不断吸收的低剂量物质,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过程,也称为生物浓缩。生物浓缩能力的大小,主要与农药的性质及生物物种本身的降解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