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温室大棚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安装防虫网,因为防虫网是专门用来防治虫害的设施,而且还可以调节气温、土温和湿度,在炎热的夏季,用白色防虫网覆盖温室大棚,则棚内早晚气温与露天持平,而中午比露天低1℃左右;而春秋之季覆盖黑色的防虫网,则可以达到保温的效果,能有效减轻霜冻。
防虫网一般多为黑色和白色,还一种常用的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好的拒避作用,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选择颜色。不过我们建议在单独使用时,应选择银灰色或黑色,而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以选择白色为宜,网目一般选择20~40目。
此外,青海温室大棚厂家的小编提醒您,在温室大棚安装防虫网还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事项:
一、在播种或定植前采用高温闷棚或喷施低毒农药杀灭土壤中的寄生虫蛹、幼虫。
二、栽植时秧苗最好带药入棚,并挑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
三、加强日常管理,进出温室大棚要将棚门关严,在进行农事操作前要对有关器物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入,以确保防虫网的使用效果。
四、要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确保温室大棚内无害虫侵入。
以上就是青海温室大棚厂家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蔬菜温室大棚在安装时一定要安装防虫网,和安装防虫网的注意事项,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直接来电咨询。
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粉虱会逐渐从露地进入棚室,温室大棚粉虱进入高发期。由于菜农朋友不了解粉虱的特性以及防治时方法不得当,常常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更加有效的防治粉虱,就要对它多一些了解才能对症防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粉虱的特性及发生规律
粉虱分为烟粉虱和白粉虱,我们菜农也称之为?萌萌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昆虫。粉虱的卵只有0.2~0.3毫米,而成虫也仅仅只有0.8~0.9毫米,因此,隐蔽性特别强,这也是粉虱难防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1、粉虱的生活习性
粉虱的一生要经历卵、若虫、蛹、成虫4个不同形态阶段,在25℃的环境下,根据寄主的不同一般15~30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粉虱的寄主范围较广,已知的寄主就多达500多种。在蔬菜上主要危害茄果类作物,如西红柿、茄子、辣椒;瓜类作物如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等;十字花科如甘蓝、白菜、萝卜等。
粉虱具有明显的喜光特性,喜欢温暖无风的天气,在晴天表现得比阴天更为活跃,一天当中最活跃的时间段是上午的11点至下午的3点。成虫具有刺吸式口器,是吸食寄主蔬菜汁液的器官。
2、粉虱的发生规律
粉虱的发生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当温度低于10℃时就会停止发育,当温度高于15℃时,成虫开始产卵,在21℃~33℃范围之内,温度越高,产卵量就越大,母虫一生产卵量多达200~300粒。进入9月份之后,当气温在12℃左右时,粉虱开始从露地转入大棚,9~11月大棚粉虱进入发生高峰期。
二、粉虱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当蔬菜受到粉虱的危害后,不但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成为病害的传播途径。
1、生长停滞
在前面粉虱的形态特性中我们提到,粉虱具有刺吸式口器,成虫通过直接刺吸蔬菜植株叶片汁液,导致植株衰弱,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粉虱的活动具有明显地趋嫩性,吸食汁液时对植株顶端的幼嫩叶片更感兴趣。因此,被粉虱危害的蔬菜植株,往往由于生长点受损表现出生长停滞的现象。
2、影响蔬菜植株的光合作用
粉虱的成虫和若虫在吸食叶片汁液的同时,还会排泄大量的蜜露,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面积,轻则造成有机营养合成不足,影响果实品质,严重的还会引起整株植株衰弱枯死。
3、传播病毒病
我们都知道,蔬菜只要得了病毒病,就会终身携带病毒,而引起病毒病流行的罪魁祸首就是粉虱的发生。这是受粉虱的迁移性所决定的,粉虱在健康植株和染病植株之间飞来飞去并吸食汁液,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因此,防治病毒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断传播源,也就是控制粉虱的发生。
被病毒病侵染后,蔬菜植株会出现矮化、黄化、褪绿、卷叶等症状,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表现症状,这点菜农朋友要注意区分,以免和一些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混淆。
果菜类蔬菜:果实成熟不均匀;叶菜类蔬菜:叶片萎缩、黄化、枯萎;根茎类蔬菜: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三、粉虱的综合防治措施
粉虱之所以难防治,主要是因为个头小,几乎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等植株表现出症状后,已经大面积发生。第二个难防治的原因是粉虱的死亡率低、发生时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容易爆发成灾。另外,在粉虱的体表有一层蜡粉,蜡粉的存在使得农药很难侵入。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我们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轮作:如果当地的粉虱大面积发生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轮作一些粉虱不喜欢的作物,如芹菜、菠菜、油菜、芹菜、茼蒿等,减少寄主的同时降低虫害基数。及时清园:在拉秧后,粉虱的虫卵会藏匿在蔬菜植株的残枝败叶中,因此,为了减少虫口基数,不建议将拉秧后的植株翻耕至土壤中,应及时清理出园。安装防虫网:在温室大棚的放风口、通道等地方安装防虫网,可有效减少外界粉虱的传入。由于粉虱的个头极小,因此,安装的防虫网以40~60目为宜。黄板诱杀:粉虱的成虫具有趋黄性,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在温室大棚内悬挂黄板对其诱杀,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但黄板真正的作用不在杀虫,而在检测棚室粉虱的发生情况,以达到预警的效果。普遍的做法是在每亩地悬挂20~30片黄板。2、生物防治
为了提高蔬菜的品质,近年来通过引入粉虱天敌也逐渐被普遍使用。如丽蚜小蜂,丽蚜小蜂会将卵产在粉虱的若虫里并孵化成幼虫,以粉虱的弱若虫为食,最终达到杀死粉虱若虫的目的。同时,除了产卵,丽蚜小蜂还能够将粉虱若虫的体壁刺破,取食粉虱若虫流出的体液,这也会导致粉虱若虫慢慢死亡。
在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时,蜂卡的悬挂时间选择很重要,当每株作物上的粉虱成虫达到0.5头时,就要及时悬挂,如果悬挂的时间过晚,粉虱的数量已经很多,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悬挂蜂卡时,每株蔬菜植株放蜂3~5头即可,每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
悬挂蜂卡后,要为丽蚜小蜂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建议将温室大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15℃。
在放蜂期间最好不要喷施杀虫剂,丽蚜小蜂对菊酯类、有机磷都比较敏感,如果非要喷施农药,可选择一些含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剂,相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要小很多。
3、化学防治
以上防治方法如果对粉虱都不见效,我们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有药剂烟熏和喷雾两种。
(1)药剂烟熏
烟熏的时间最好选在傍晚,密闭大棚后,用吡虫啉烟熏剂,每亩300~400克,分放5~6堆,点燃后密闭大棚。第二天早晨打开通风口,排出剩余气体,防止对人体危害,每隔7天左右一次,连续2~3次。
(2)喷雾防治
可选择噻嗪酮、灭螨猛、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乳油、吡虫啉、啶虫?仲丁威、呋虫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由于粉虱世代重叠,为避免同一种药剂长期使用出现抗药性,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在这里着重推荐啶虫?仲丁威+呋虫胺的组合,田间实际防治效果表现较佳。同时,为了防止病毒病的传播,可在化学药剂里加入盐酸吗啉胍,起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在喷雾时,要着重喷洒叶片的背面,因为粉虱的活动基本都在植株的背面,只要背面打严实了,粉虱就能很好的控制。
喷雾防治的时间要根据粉虱的生活特性来确定。由于清晨气温低,粉虱的活动弱,因此,喷洒药剂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的时候进行。
虽说粉虱的个头小,但危害大,而且防治起来难,在掌握了粉虱的发生规律后,采用多种防治方式相结合,粉虱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从而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