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4:44:58
字号:

 没有精准扶贫,哪来康庄大道?下面是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1

 5月17日,在单位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小组共40人,坐上大巴,开赴塔山瑶族乡双河村进行扶贫走访活动,天气晴朗,沿途风景无限,但我的思绪却随着风儿在飘动,车沿着山路艰难前行,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山区的空气格外清新,下车后,当地乡村干部组织我们开了个短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快速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会后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安排和带领下,分开走访各自结对帮扶对象,乡亲们非常淳朴,热情地给我们递凳倒茶,茶是自采自制的粗茶,但空气中却飘着浓浓的山茶香,沁人心脾,坐下来,与老乡们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子,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聊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分析了当前困境和致贫原因,结合湖南脱贫攻坚工作手册,探讨了如何进行改善的初步计划和措施。这种场景非常像电视里看到的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工作,与老百姓那种鱼水情深的画面,历经时光穿越,在新时期崭新重现,此时,老乡贫困犹在,但内心却无比激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脱贫的自信流露在脸上,大家知道,这不是一人或一个家庭在战斗,是全党、全国人民一起在战斗,走在国家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期间,我们还谈到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等,这些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必将持续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产生的发展成果一定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返回途中,看到大家非常疲惫,但心情却无比开心愉快,在车上继续着分析讨论、沟通总结。立刻明白了,是党的这项伟大事业,凝聚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心,让大家紧密相连、责任倍增,并深深感受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接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2

 不知不觉在于都县仙下乡山塅村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已经好几个月了,从最初接到任务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对村情的初步了解;从刚进农家,村民客套的“肖干部”,到如今见面时他们亲切的“小肖”。尽管只是一句称呼的变化,但感觉扶贫对象已然把我当作了他们的朋友,而我也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有事没事串串门的亲人、朋友、家人……

  初到

 山塅村位于于都县仙下乡的最北边,这里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自然资源匮乏,生活饮水困难。为了改变生活,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所谓“386199”部队。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老致贫,劳动能力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的是因学致贫,对仅靠耕种的农民来说,读书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有因愚致贫,个别农户由于智力障碍或没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导致贫困;个别是因懒致贫,因为赌博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调研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因病致贫。村民王洪谐今年84岁,儿子三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一家人为治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去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孙子为了给父亲治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今年7月,王洪谐的儿子去世了,老人心情非常底落,不愿与人说话。

 我买了点老人爱吃的水果、点心和一瓶小酒看望他,开始老人还不愿说话,只是望着门前的李子树发呆。我听说年轻时老人当过村支书,也曾是村里响当当的能人,就与他聊当年带领大伙修渠铺路的事,他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开心处还不时地笑出声,这次畅谈让老人心情好了许多,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具体困难。回到工作队后,我们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帮扶措施,并协助乡村党组织一起做工作,帮助他较好地度过难关。

 “她家最困难了,丈夫和大儿子都患精神分裂症,小儿子还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撑。”在去贫困户李咸军家的路上,村书记邹永平介绍说。

 “我其实是想养猪、养鸡,但是我是真的脱不开身啊。”望着房间眼神迷离、口中喃喃自语的丈夫和儿子,李咸军的妻子饶连凤遗憾地叹了口气。

 是的,丈夫、儿子都需要人照料,离不开人,产业扶贫不现实,可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长远发展怎么办?我担忧地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两年,等小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去镇上找点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有一两千,再种几亩地,搞点生产,养些猪鸡,而且小儿子毕业后也能挣钱补贴家用,那就好多了。”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我震撼和佩服,生活给她这样的不幸和打击,她却始终没有被压垮,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对策

 工作队入村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山塅村实际的村情、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比如,协调对原村部进行了搬迁扩建,对山塅村的通组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协调建设了100亩的天宠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鸭嘴鱼、四大家鱼、家禽等,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16户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体会

 随着这几个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抛开“大水漫灌”实施“精准滴灌”,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才能拔“穷根”掘“富源”。

 同时,也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要带着责任心和情感去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脱贫后带来的快乐。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现在工作队同志都信心满满,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2篇

0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区国土房管局就2**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大力关心指导下,我局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调度行业资源,努力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同时,严格遵守和贯彻区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确保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散、力度不减,重点开展D级住房改造和土地整治复垦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结对帮扶的镇村和其他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相关责任

2017年,按照区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我局7名局领导组成的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仍然正常运转,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继续认领任务。对我局结对帮扶的万古镇、季家镇梯子村的扶贫工作,局党委经常加强与镇政府、村委会的工作联系,对镇村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全力予以支持。对区级领导临时或随时安排的事项及时进行落实。局系统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不定时的对结对帮扶对象进行电话联系或进行实地走访,为帮扶对象出谋划策,全力助其尽快脱贫致富。对我局牵头的万古镇扶贫工作,按照区统一部署,经常做到强化与镇政府联系,并及时组织万古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足旅开委落实相关工作。

二、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推进落实

自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相关工作主要立足于国土房管职能职责,重点在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危房改造等工作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有效地促进有关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去年,基本竣工32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8798.6公顷,总投资2.1亿元,涉及棠香、龙岗、龙水、玉龙、季家、石马、拾万、金山、回龙、国梁、万古、雍溪、龙石、珠溪、高坪、铁山、宝兴、三驱等镇街的有关村社。正在进行招标17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4359.2公顷,预计投资1.1亿元,主要涉及雍溪镇石堡村、龙水镇袁家村、高坑村、龙石镇保家村、凤凰村、高坪镇冒咕村、高峰村、瓦店村、新兴村、月台村、季家镇梯子村、石马镇石门村、七里村、智凤街道福寿村、万古镇沙河村。二是开展精准扶贫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去年,开展2个精准扶贫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除双桥经开区3个街道外,涉及到24个镇街。2个精准扶贫复垦项目涉及140户,总面积为93亩,总投资1450万元,目前已拆除复垦,正进行竣工测绘工作,预计今年5月前可以完成验收发证。去年,首次补偿已支付201万元,验收发证后即支付余款。

(二)及时拨付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项。按照区残联《关于申请拨付2017年度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的函》(足残联函﹝2017﹞24号)文件精神,按每户5000元拨付169户残疾人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84.5万元全部到位。同时,我局在资金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237万元,全力支持万古、拾万、高坪、高升、古龙、季家、邮亭、中敖等镇开展扶贫攻坚、地灾隐患消除、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

(三)认真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按照区扶贫办《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的方案》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我局作为万古镇脱贫攻坚工作牵头单位,于去年11月30日组织旅开委、万古园区有关人员,对万古镇的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情况、新增识别对象情况、脱贫对象情况等进行了现场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核查核实,相关工作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扶贫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局作为万古镇扶贫攻坚的牵头部门,受职能职责所限,深感力量单薄。二是从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个体来看,受各种因素限制,在推进有关工作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工作建议。一是组织构架方面。建议取消目前由部门牵头的扶贫攻坚模式,由各镇街政府(办事处)承担主体责任,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或落实具体精准扶贫相关项目。二是政策方面。建议扶贫工作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贫困户的进与出的具体政策、进一步加强审核对比,以便各镇街顺利开展识别和整改。

四、下步工作计划

2018年,我局将切实按照区扶贫攻坚有关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相关工作。并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地灾防治、耕地保护、危房改造等领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为各镇街开展脱贫攻坚贡献应有的最大的力量。

02

一、主要成效

截至7月底,全市已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204个,占全市286个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71.3%,其中,有101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35.3%;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有44418户,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3046户的83.7%。全市有27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260个贫困村、28618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主要工作

(一)谋划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根据省、市部署要求,我市谋划制定出台了《亳州市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17〕149号),明确了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和重点培育发展十大扶贫产业。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分别在3月、6月、7月份,开展了三次调度会,并于7月底召开了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对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有力推动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落实。为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和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我市各县区都出台了特色种养业精准脱贫扶持政策。谯城区:2016年4月1日出台了《精准扶贫(产业类)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6879户,发放扶持资金2008.27万元。2017年2月20日出台了《贫困村莲藕种植扶贫实施方案》,对未出列的20个贫困村,按照每亩补助1万元的标准发展莲藕种植,目前共种植莲藕 230亩,发放扶持资金230万元。于2017年5月25日和28日分别出台了《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和《进一步推进扶贫养羊补助实施办法》,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涡阳县:2016年6月10日出台了《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扶贫财政补贴实施办法》,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3954户,发放扶持资金335.8074万元。2016年9月,利用省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发展资金675万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37个贫困村,打造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19.9万亩。蒙城县:2017年5月10日出台了《2017年特色产业扶贫奖补办法》,按照该方案,目前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10076户,发放扶持资金2028.528万元;对达到省规定的特色专业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分别按照每村10万元和20万元的标准奖补,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利辛县:2017年3月3日出台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乡镇已上报到户特色种养业补助资金计划数。其中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585户、奖补资金162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361户、补助资金995万元;农机作业补贴覆盖全部未脱贫贫困户共42546户,补贴资金2600万元。目前资金已落实,近期可以打卡发放。

(三)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实施。我市结合实际,通过“傍大款”和金融支持,依靠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是涡阳县温氏养猪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78个贫困村建设156栋猪舍,每栋猪舍总投资75万元左右(不同地方的猪舍招标价格不完全一样),其中由政府投资60万元左右、由温氏公司投资15万元左右,产权归乡镇政府。猪舍由温氏公司经营,每栋猪舍每年分红8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共能带动624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目前正在建设140栋,8月15日前建成;16栋已完成招标,8月底前建成。二是蒙城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按照户贷企用和企业担保贷款的模式建设立式笼养大棚330个(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2个),每个鸭棚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由建设鸭棚的养殖户出资5万元、使用贫困户户贷企用资金15万元、使用强英鸭业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65万元,鸭棚产权属于能人或大户。每个鸭棚带动3户贫困户,共能带动99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目前已投产12个,正在建设32个。三是利辛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90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肉鸭养殖扶贫小区(每个小区建设2个立式笼养大棚,第一批先建设1个),每个大棚平均总投资86万元,其中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入股20万元、强英公司选定的养殖户自筹20万元、强英公司担保养殖户贷款46万元,产权归养殖户。每个鸭棚每年分红3万元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分配给贫困户。目前已投产3个,建成40个,正在建设47个,第一批于8月底前可全部建成。四是利辛县金鸡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建设存栏240万只的蛋鸡产业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63亿元,其中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作为生物资产及流动资产、利辛县依托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农发行融资1.5亿元,县财政整合扶贫资金1亿元),产权归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公司。项目建成后,租赁给德青源公司15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收取租金,租金分期归还贷款本息、土地租金、税费等相关费用后年剩余约600万元用于带动3000个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2000元;可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每人年均收入可达1.5万元。目前,青年鸡一区养殖场6栋标准化鸡舍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产蛋鸡一区养殖场工程已于7月25日正式开工。五是银行贷款支持扶贫项目。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发放贫困户自贷自用扶贫小额贷款10108户、44040.43万元,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5048户、25330.75万元。

(四)加强扶贫模式和政策宣传培训。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市农委积极参与全市“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扶贫业务培训,市农委主要负责人上第一课,又精心挑选了4名熟悉业务的人员赴县区授课。共参与培训40场次,培训了89个乡镇、13218人。同时,我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研,总结出可复制的特色种养业扶贫模式范例,先后编印《特色种养扶贫模式汇编》和《亳州市特色种养扶贫重点模式汇编》发放到县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五)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监督检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我委抽调8名工作人员组成2个督查组进村入户实地抽查特色种养业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已抽查贫困村32个、贫困户240户,形成7期《特色种养业扶贫实地抽查情况报告》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并报市扶贫局以亳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通报,要求各县区限期整改,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建立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库,努力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政府、对扶贫政策依赖性较强,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性不高,与贫困户间的风险与利益分配不均衡,带动能力不强。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精准贯穿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各个环节,继续开展扶贫抽查,深入查找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出台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落实政策和重点项目,并谋划出台新政策、新项目,使每个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推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三是创新主体带动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构建适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推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2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