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冬瓜栽培技术
1、土壤选择:冬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冬瓜最怕连作,种过瓜类和病害较多的蔬菜田块都不适种冬瓜。
2、育苗管理浸种:先用55℃热水浸泡3分钟,种放在热水里面要不断搅动。然后放在清水里浸泡15小时,每隔7-8小时换一次水。换水,用手搓洗,把表面粘液洗净。然后用纱布过滤,放在40℃的热水里再洗一下,用力甩水,先把尖的一头的外悫轻轻咬破,在种子里加少量干净河沙,外面再用一个食品袋扎好。
3、电热毯催芽:先用一个纸盒,把装有种子的品袋放在纸盒里(每袋不超过150 克种子)。白天把纸盒放在床上,把电热毯开成低温,上盖一床被子。晚上有人时可不开电,每10小时检查一次干湿度,一般经2-3天就可出芽。
4、电热线育苗:先把苗床地整细,做成1.1米宽,17米长的面,浇透底水(湿土层在4厘米左右),然后用800倍液的多菌灵和辛硫酸边泼边用沙抹平,抹平后用尼龙绳弹成8厘米宽的线,再用小刀划成8×8厘米的方格。把电线按间距8厘米顺厢面铺设,轻轻按在苗床,深度为1-2厘米即可,电热线在苗床一般绕6圈,剩余的可把它挂在小棚竹片上。然后在方格中间挑一个1厘米深的窝子放上一发好芽的种子,盖上一小把湿润的细土。做一厢后,在上面平铺一层地膜,盖上小棚,接电源。
苗子有70%出土时就可断电,去掉地膜,天气特别寒冷,室外温度2℃以下,大棚内在5℃以下,也可在晚上适当补充几小时的电。一般在4月1日以后播种的冬瓜可不催,直接播干籽,把种撒在浇湿的苗床上,盖上土,铺上地膜,盖上小棚即可。
5、大田消毒:前期病害较多的田块,可按1平方米3-5克地菌灵撒施,或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进行撒施,翻耕混匀即可(注意:生石灰不可连年使用)。虫害较多的田块,可用辛硫磷1公斤拌成毒土进行撒施;再翻耕混匀。施肥一次性施足底肥,每亩用肥料配方如下,可根据情况任选一种:
⑴腐熟人畜粪肥3000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⑵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腐熟油枯100公斤,磷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⑶腐熟鸡鸭粪3000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20公斤。
6、移栽:在大棚里育的冬瓜苗,一般经25天即可移栽(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移栽前,先在做好的厢面(1.5米开厢,包沟)上打好窝子,每厢两行,窝距50厘米,窝中心离边缘20厘米。移栽时,不要把方格土块弄散,方格表土与厢面平行即可,不要栽得过深和过浅。栽好后,浇足定根水,浇水量根据土壤干湿度定。然后盖好地膜,引出苗子。在引苗时可把地膜口子开得大一点,不要损伤苗子,用少量细土把破口压一下,栽好后可在地膜上浇少量的水,再盖好小棚。
7、温度管理:在大棚和小棚里面都要挂温度计。温度计要挂在大棚中心,距作物顶部生长点30厘米处。小棚前期可倒插于土上。在棚内温度高于35℃即可通风(太阳光强时,可把通风口开大一些,反之则小),下午气温低于25℃即可关棚。
8、水分管理:观察瓜苗的长势,若水分不足,苗子长势不快、颜色死黑不绿,就要进行补水。看地膜上有没有水,土壤湿不湿润,根据具体情况在地膜上浇一些水或把地膜揭开浇水。
9、搭架:移栽后如气温正常,经过25-30天即可搭架(苗高在50厘米左右),一般搭人字架,用1.5-2米的架子,隔1.5-1.8米远搭一组。在1.5米高左右捆上横杆,离地面50厘米高的地方在两边各捆一道横杆,然后把苗捆在下面横杆上。浸花授粉当冬瓜出现雌花时,就可把下面的侧枝剪掉。以8-15叶之间的雌花座瓜较好,在定瓜时把8-15片叶的花选两个进行人工授粉,在上午采一朵盛开的雄花,把花瓣去掉,用花心对准雌花的花心沾一下。或用座瓜灵5毫升对水1公斤用微型喷雾器,喷瓜胎一次。
10、定果整枝:当冬瓜长至鸡蛋大时就要进行定果,留一个8-15片叶之间的果形周正、长势良好的瓜。在瓜上面留10片叶子就可进行摘尖,将瓜以上的侧枝叶全部剪掉。幼瓜有1斤左右进行挂瓜,把可以挂到两边横杆上的瓜,全部挂在横杆上。
11、追肥浇水:挂瓜后进行一次追肥,每隔4窝在厢面中间挖一个小坑,按每亩1000公斤人畜粪水、10公斤尿素、2000公斤清水混匀,浇在挖好的小坑内。若是土壤较干,也可灌一次浅水,进行沟灌,不能漫灌。灌水前把瓜架加固,以防灌后架子倒伏。采收冬瓜早春栽培主要突出一个早,所以冬瓜一长大就可采收(一般坐果后20天),不能等到瓜老再摘。
冬瓜在南方广泛栽培,要获得优质高产,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一、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冬瓜种子因种皮较厚,不易吸水,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催芽和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0分钟。经消毒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再浸泡5—6小时,捞起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以30℃左右为宜。
2、育苗。适时早播,在1月底至2月初播种。播后用薄膜拱棚覆盖防寒。待苗长出一叶一心时移植于营养袋,营养袋规格为15×18厘米,营养土选用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肥沃土壤,植后再用薄膜拱棚覆盖防寒。
二、定植
1、选地。选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新地或已进行水旱轮作3—5年的田块种植。
2、起畦、整地。做成畦面110—120厘米,沟宽50厘米,田块四周有环沟,达到沟沟相通,方便排灌。
3、合理密植。当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选晴天进行移植,定植时把营养袋除去。每畦植一行,株距60—70厘米。亩植450—550株,植后淋定根水。
三、肥水管理
1、施足基肥。基肥在起畦整地时于畦中间开长沟埋施。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2、巧施苗肥。待苗长出5—6片真叶时亩施三元素(N、P、K含量各15%)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8—10公斤。促进伸蔓,增加植株营养积累。利于雌花的形成和坐瓜。第一朵雌花开放后控肥控水,防止徒长。保花座果。
3、重施壮瓜肥。当果实长至3—4公斤时加强肥水管理。亩施三元素(N、P、K含量各15%)复合肥15—20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8—10公斤。隔10—15天施一次,连续施4—5次。冬瓜生长需水量大,应及时灌水,于上午进行,灌至畦高二分之一处待全畦湿润后排水,保持土壤湿润,雨期注意排除积水。
四、搭架与整蔓。
定植后待苗高50—60厘米时即搭架引蔓。架高60—70厘米。坐果前摘除所有侧蔓,至果重3—4公斤时留2—3条侧蔓。
五、人工辅助授粉。
冬瓜的花为雌雄同株异花,为提高坐瓜率进行人工授粉,做法是选择上午刚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后将花药往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一下。
六、选留幼瓜。
冬瓜的大小与结瓜节位及幼瓜素质有关。留瓜时在瓜蔓生长粗大的节间段选留,一般在21—27的节间上选留2—3个上下部大小一致,全身披满茸毛且有光泽的幼瓜。坐瓜后待其直径达10厘米时摘除预备瓜,一蔓留一瓜。
七、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冬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和疫病。防治上采取栽培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栽培防治,采用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4年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等。化学防治。枯萎病发病初期用瓜枯宁800倍液或农抗120的200倍液或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疫病注意在大雨或暴雨过后防治,用58%雷多米尔或72%克疫霜6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800倍液喷施。
2、虫害防治。冬瓜的主要虫害有椿象、瓜蓟马、瓜绢螟等。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轮换使用。椿象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600倍液喷杀,瓜蓟马注意在坐瓜前防治,用25%扑虱蚜2000倍液或好年冬1000倍液喷杀。瓜绢螟用虫螨杀星或爱福丁3号1500倍液喷杀或辛硫磷800倍液于下午4时后喷施。
在苏家屯区辽官线公路王刚街道办事处南,有一处数十亩冬瓜种植园,有兴趣可以到那里参观交流一下。
你好,适当间疏幼嫩枝蔓。保留适量的粗壮枝蔓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结瓜能力。但若幼嫩枝蔓留得太多,会出现争光、争空间、争养分的矛盾,以致于多数枝蔓生长细弱,结果能力和结果质量反而下降。
对于生长势弱的茎段可以回缩到生长粗壮的部位,过密的枝蔓即使生长健壮,也要适当疏减,以集中养分供应壮蔓生长和果实膨大。
使用促花王3号代替去除徒长枝蔓。在旺长前期及时使用促花王3号精品,把植物营养生长转化成生殖营养、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提高花粉受精质量,多开花,多坐果,防落果,促发育,建议使用海餐沃含氨基酸叶面,促进瓜类作物开花结果。
疏删老弱枝,去除老叶、病叶。一些已结过瓜且果实已收获的二次枝蔓或三次枝蔓,既消耗养分,又占据棚架等生长空间,可以回缩到茎叶强壮粗大的茎段,让留下的茎节重新发蔓。如果整条枝蔓都很瘦弱,结果后可以疏删掉。一些长期披垂于棚架之下的枝蔓,由于养分与供应的劣势,一般生长差,可以疏删。不断地去掉老叶不仅可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而且可以腾出空间,增加透光率,从而提高光合效率。病叶是病害再侵染的主要来源,要彻底摘除,并拿出田外烧毁,以减轻病害发生。
拔去病亡植株,预防病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