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产物,也是水产养殖的世界性难题。增城市正果镇养殖户赖岸辉养鱼三年,连年遭遇蓝藻暴发危害,损失很大。去年当他再次遭遇蓝藻暴发之后,应用壹易生6号水质调理剂,终于有效应对。
赖岸辉是增城市水产行业协会会员,有3口鱼塘,每年清明之后,便大量暴发蓝藻,2009年5月,其中一口5亩的塘蓝藻暴发特别严重,水面盖满厚厚一层蓝藻水华,鱼不吃食,几乎天天浮头,解剖鳊鱼、大头鱼,只见肠道内有大量未消化的蓝绿藻。检测水质,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无奈之下,赖岸辉只得按常规办法用硫酸铜杀藻,2个多月用硫酸铜4次,可蓝藻量不仅未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还散发浓浓腥臭,令人掩鼻,赖岸辉急得干瞪眼。
到了8月,协会向他介绍了使用壹易生6号水质调理剂结合酵素菌产品治理蓝绿藻,改善水质效果好的成功案例。听说有这样好的产品,赖岸辉马上购买并使用,第一次施壹易生6号水质调理剂50公斤,和2号酵素菌水产养殖肥1袋(20公斤)。6号全塘干撒,2号化水全塘泼洒,施用时开启增氧机。10天后,蓝藻不见了,水变成了褐绿色,又靓又爽,鱼摄食旺盛,生猛活跃,直到今年3月份,塘水依然保持靓爽状态。“今后再也不用愁蓝藻暴发了。”心病去除,赖岸辉心情格外舒畅。
本协会总结了多个会员使用案例,在鱼塘出现蓝藻后,凡是使用壹易生6号水质调理剂,并结合使用酵素菌产品,都能有效治理蓝藻,水质良好,稳定持久,这种以培育益藻(主要是硅藻、隐藻)驱除蓝藻的新型方法,彻底改变了过去用硫酸铜等杀藻剂处理的旧方式,不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对象构成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增城市水产行业协会
还一个建议使用丝藻沙(喷剂)
成份 高分子有机酮衍生物和聚合物
产品特点与功效本品为高分子有机酮聚合物衍生物精细调配而成,浅**透明液体,对养殖水体的丝状藻类(俗称青泥苔、水绵、水毛子)有选择性亲合、吸收,破坏丝状藻体细胞,使其3~5天死亡。对水中的虾蟹、鱼类无毒无害,不杀水花生、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等水草。广泛适用于养虾、养蟹、养鱼、养水草池塘选择性清除丝状藻类。死后的丝状藻类变色成散沙状,不需要打捞,自行降解为无毒物质。长期使用“丝藻沙”无环境危害。用药池水对人畜禽无毒无害。
使用方法 将本品兑水(井水、自来水、池塘水均可)稀释到200倍后,用喷雾器(或喷洒农药的同类机器)直接喷洒在浮于水面的丝状藻藻团表面,力争喷洒均匀、周到,3~5天后丝状藻死亡(丝状藻变色成散沙状就表明开始死亡)。如果水中丝状藻很多,第一次用药后若还有少量活的(丝状藻没有变色,仍是绿色就表明是活的),第7~8天后第二次用药,再过3~5天,池塘中的丝状藻彻底消灭,死亡的丝状藻成为散沙状,不用人工打捞,在水中随风消失。
池水中刚发现有少量丝状藻时,全池泼洒“丝藻沙”,使池水成0.15mg/l(ppm),6~7天后丝状藻死亡,有效控制丝状藻类在高温季节池中泛滥。
推荐使用条件和方法:晴朗无风天气直接喷洒使用,用药省,见效快。
效果判断用药3~5天后,表面的丝状藻先变色,由原来的绿色变为灰**、褐色、黑色时,藻团变成散沙状,表明丝状藻死亡。
注意事项本品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严格避免手、皮肤和眼睛直接触及。用药时的天气情况直接影响药效;丝状藻死亡后藻团变成散沙状,池水会变成黄褐色,对养殖鱼蟹虾和水草没有危害。
规格包装100ml/瓶,棕色塑料瓶。
保存方法保质期12个月,荫凉干燥避光处存放。
产品研制上海水产大学和上海攀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研制
受到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多地出现多地鱼塘连片,所养鱼类被洪水冲走。至少有数千万元的鳜鱼、草鱼、罗非、鲫鱼、鲤鱼......逃跑、死亡,受浸淹没的鱼塘不计其数......
雨季是整个养鱼环节中需要重点防范的重要一环,此时,养殖池塘的光照条件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明显降低。鱼虾排泄分解迟缓,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缺氧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在暴雨、雷阵雨时,池底溶氧不足。短暂的雷雨会使得池塘的温度出现差异,水面温度低于池底,极易造成水对流。池塘底部的腐殖质被翻起到水面,在分解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鱼虾缺氧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科学调整投喂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杜绝霉变的饲料,保证鱼虾的正常生长。控制好投喂量,要结合天气、水质变化以及鱼虾的摄食量进行灵活调整。在雨季鱼虾投喂要控制在八成饱,保持鱼虾的活力。同时要防止饲料发霉,保证饲料仓的干燥通风。如果是河蟹就要减少冰鲜饲料的投喂量,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饲料一次采购的量不要太大,因为水溶氧性降低,鱼类进食也会减少。在天气转晴时多投,闷热时要适当停食。投喂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保证满足鱼虾生长需求。投食要少量多次,比如精饲料的投喂保持在一天3~5次。选择在溶氧性高的时段进行投喂,合理地运用自动投食机。
2、定期调节水质
雨季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也是十分的重要。雨季的鱼虾残食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池塘水池更易恶化,出现缺氧和溶氧不足的情况。经常开启增氧机,在虾养殖池中要预防低溶氧综合症的出现。在夜晚和后半夜适当增氧,养殖人员要保持警惕。在没有增氧设备的池塘,就要每隔3~5天投放一次粒粒氧。最好选择在后半夜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增加池底的溶氧量,减少池底有害物质的产生。
针对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稳定的池塘则要适当地增加使用频率,及时向池塘增添新水,进一步抬高水位并尽可能地换掉池塘底层水。每隔7~10天就要注入新水,每次加水在15~20cm。保证池塘水色为草绿色、茶褐色,或者选择生石灰化水之后进行全池泼洒,定期调节水质。选择底制改良剂来改善池塘水质,配合粒粒氧进行投放。一周一次,可以有效地清除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效地预防病菌繁衍,更好地防治底质恶化。
3、综合防治鱼病
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减少经济损失。定期对池塘、食场、鱼体进行消毒,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全场泼洒的方式。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常见的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不能选择光合细菌。适当运用维生素C、多维、活菌类和饲料进行拌喂,不仅可以改善鱼虾的消化能力,还可以增强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每隔7~10天添加一次,连续使用2~3天。在雨季少使用杀毒剂和杀虫剂,特别是虾、蟹养殖,控制好水质。
在暴雨、阵雨、持续的阴雨天,水体溶氧量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增加。鱼虾会呈现出应激的状态,甚至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的情况。在天气急剧变化之前,需要向池塘泼洒水体解毒剂,降低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含量。强化水体的溶氧性,为鱼虾创设更加舒适的环境。在遇到连续降雨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天气好转时及时泼洒。开足增氧机,不断搅动水体。打破水体温度和盐度的分层,使得池塘的水盐度、温度变化降到最低。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比如pH、亚硝酸盐、氨氮等,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藻相变动的情况,可以采用有机酸进行泼洒,第二天泼洒有益微生物。如果水体澄清也要注意,采用有机酸、酵素菌肥、单细胞藻类改变水质。
除了水质会导致鱼虾应激,饲料营养不全面、药物质量、使用时机、使用方法也可能造成鱼虾应激反应。在雷阵雨、暴雨、阴转晴、低气压等气候环境下,为病菌提供了条件。鱼虾疾病治疗和应激反应的预防同样重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强鱼虾抵抗应激的能力。
4、加强养殖管理
雨季要重视巡塘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异常情况要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比如发现泛塘缺氧时,就要及时使用增氧灵。开增氧机,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鱼虾在进食后要及时清扫食场,积极捞出池塘中的残余饲料。鱼虾养殖换水受到影响时,需要在池塘内部增加水泵设置空气压缩泵。保持池塘的水体流动,强化水溶解氧能力。如果池塘的水草覆盖较大,就要适当进行清除。留下相应的无草通道,保证水体流动和光照。如果水草表面出现大量污渍时,就要促进水体流动。采用芽孢杆菌进行泼洒防治,大都选择在雨季后泼洒一次,及时调节池塘的水质和pH值。
加固塘基,做好防汛、防逃、防雷等灾害,管理好饲料、药物、肥料等易于霉变的物品。避免饲料和药物在运输途中淋雨,将其保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存放要离开地面30cm以上,也不能靠墙。控制好拉网的次数,尽可能减少拉网对鱼体的伤害,鱼虾感染病害的概率增加,同时搅动池塘底泥造成有机物的石灰粉消耗,鱼虾应激反应增强。针对水产养殖情况要做记录,为后续的养殖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要积极探索雨季水产养殖管理要点,积累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科学调整投喂,结合天气、水质变化以及鱼虾的摄食量进行灵活调整。定期调节水质,增加池底的溶氧量,减少池底有害物质的产生。综合防治鱼病,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