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需要搭架是因为黄瓜属于蔓性蔬菜,当长到6片~7片叶后,节间开始拉长,又因茎是草质,因此无法挺立而倒地,随着茎的逐渐生长,节间也加长,中部节间可达13厘米-15厘米。
进入结瓜盛期,植株长势开始变弱,节间也开始缩短。丰产的黄瓜茎长可达4米~5米。日光温室亩产1.5万千克的黄瓜,茎长可达6米。而且有时还会出些分权。
若任其倒蔓后爬地生长,必然会造成株形紊乱,茎叶交错,挡风遮阳,病害严重,影响产量。60年代普遍种植的地黄瓜,因不搭架,密度只能有目前搭架黄瓜的1/2。若加大密度,由于叶片相互遮荫,病害严重,会造成大量”化瓜”。
相关说明
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
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瓜 (葫芦目葫芦科植物)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蔬菜设计主要是根据所要种植的作物而定,如要搭架的瓜类、豆类等蔬菜棚架要高些。
大棚蔬菜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时间的早晚,反季节蔬菜,春季前后是效益最高期,应把种植时间确定春季前后为产量最高期作为依据。由原来一年一茬发展到现在70%为一年两茬的地方。
大棚蔬菜生产有着土地利用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生产技术要求不严等优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一起来看看。
温室大棚土壤消毒的方法随着设施栽培的普及和推广,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这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条件。但是,设施条件下温湿度极有利于病虫害的生长和传播,特别是土传病虫害。如何进行温室大棚的土壤消毒现在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土壤消毒用甲醛、呋喃丹等药剂消毒,这不但需要一定的经费开支,而且药剂的残留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现在介绍一种既省钱效果又好的消毒方法?太阳能消毒方法。
每年将用旧的废薄膜收好留作土壤消毒用,在7、8月份利用太阳直射时间长温度高来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为:每667平方米施入碎稻草1000?2000kg、生石灰30-60kg(ph6.5以下,如ph6.5以上用同量的硫铵),深耕,整地成宽60?70cm、高30cm的小厢,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地表面积使地温升高快。厢面上盖上旧薄膜,沟内灌满水至厢面湿透为止。将温室大棚天膜盖严密封7d以上(天气晴好时为7d,如阴雨天多时间要加长),采用该方法地表温度可达80℃以上,一般的病虫都能杀死。这种消毒方法因为室棚内温度高,要将室棚内的不耐热的物品搬出室棚外。
降低湿度预防棚室病害每种病害都需有适宜的发病环境条件,在棚室管理中尽量避免出现发病的环境条件,既可防病于未然,又省下了打药的成本,避免了农药污染。湿度是多种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棚室内防病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
1、浇水。播种前、定植后要浇足底水,缓苗后浇足缓苗水。尽量减少在生育期浇水,防止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可开沟灌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2、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度差异大,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也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3、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也可降低空气湿度。
4、合理密植,利用大小行栽培。棚室内定植密度勿过大。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小行栽培,以利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5、中耕松土。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6、通风。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7、浇水时间。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等到了中午和下午时再加大通风,排出湿气。
8、减少传播病害途径。蔬菜病害的病菌从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传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个或数个传播途径。
在管理中阻断这些途径,可减轻病害的流行。以芹菜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传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减轻病害的流行传染;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农事操作、接触传播,在田间管理时,尽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触,减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虫传染,及时防治蚜虫可减少传染。
可使棚菜获高效的方法一、园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灵或溴化甲烷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二、双层覆盖:在大棚内覆盖地膜或增设小拱棚。覆盖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温度提高2℃,增设小拱可使蔬菜生长环境的气温保持在15℃以上。
三、改进架膜方式: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为攀附物,能减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进灌水方式: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10%以上。
五、选用无滴棚膜:此种植上不会凝聚水滴,适光率可达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涂灭滴灵或每日坚持清扫,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强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经常撒干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促使蔬菜健壮生长。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内燃烧沼气,既提高了棚温,又增补了二氧化碳气体。
八、设置反光幕。在棚室后墙设置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强弱光区的光照,提高2℃-3℃地温。
九、施用生长调节剂。正确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长激素,可促进植株生长,防止落花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