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洲农业有利区位(区位问题一般是读图读材料获得答案,农业侧重自然,工业侧重人文):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绿洲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其他如交通,市场,劳动力就读图读材料具体看。
发展旅游业有利条件:有沙漠,绿洲,少数民族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濒临国界线,可以发展边境贸易;国家政策扶持;其他也是具体结合图形材料。不利条件:自然环境恶劣,水源短缺,多风沙;经济较落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其他也是结合图形材料。
一、“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二、“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这六个要素,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三、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四、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五、重要证件如护照、签证、身份证、信用卡、机船车票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出发前最好各复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证件时也不要轻易答应,应报告领队处理。如领队不在场,可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或工作证件,否则应予拒绝。若对方是警察,也应记下其证件号、胸牌号和车号。
六、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七、国外旅游要尊重所在国,特别是有特殊宗教习俗国家的风俗习惯,避免因言行不当引发纠纷。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政治动乱、战乱、突发恐怖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要冷静处理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我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或与国内有关部门联系寻求营救保护。
农业耗水概况
一般而言,员工的待遇与其职位、工龄、工作表现等因素有关。您可以通过拨打当地林果研究所的人力资源部门电话或者参考相关招聘信息以了解更多细节。建议您对于待遇问题多了解一些,同时也考虑您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
石家庄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李军,1998),冬小麦是10月初种植次年6月中旬收获,夏玉米是6月中旬种植9月底收获。这种种植制度每年的实际蒸散量约为800~900mm,大大超过了同期的降水量(Liu Cm,1999)。因此,为了补充作物水分的亏缺而获得高产,灌溉是必需的。但是,该地区地表水利用率已较高,主要是抽取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刘昌明,1989),冬小麦生长期间一般需要灌溉3~4次水,夏玉米需要灌溉1~2次水,年灌溉需水量300~350mm。而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和降水补给量远小于需水量,导致该区大量开采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埋深从20世纪70年代的10m左右降至现在的20~30m,近年连续干旱使地下水位下降速度>1.5m/a,如此发展使有些地区浅层地下水将面临枯竭,高产农业难以为继(孙明,1997)。
另一方面,目前的灌溉制度仍然是以需所取,取水量和取水时间完全是农民根据气候和所种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决定的。单井保浇面积一定,以畦灌为主,灌水定额没有限制,完全出自经验灌溉。年灌溉次数与降水年内分配有关,遇枯水年就会出现争水现象。一个灌溉轮次,相差13天。作物种类不同,取水量变化很大(孙明,1997)。目前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平原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为50%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水的生产效率约为1kg/m3,低于发达国家2kg/m3以上的水平(张喜英,1999)。
图2.2反映了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的消耗构成,可以看出,2005年农业用水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78%左右,是地下水用水主体。生活用地下水量和工业用地下水量分别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12.56%和9.84%。在农业用地下水开采量中,小麦和玉米大田耗水是地下水主要消耗部分,占75.54%,其次是蔬菜用地下水量,约占15.85%,园林水果用地下水量占农用地下水量的8.60%(图2.3)。
图2.2 2005年地下水消耗构成
Fig.2.2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consumption in 2005
图2.3 2005年农用地下水消耗构成
Fig.2.3 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groundwater consumption in 2005
表2.2反映了进入21世纪以来农用地下水构成中,菜田用水、大田用水及林果用水的比例变化。大田用水量只是2003年时比重略低,2001~2005平均为75%左右。蔬菜用地下水量总体有所减小,从2001年的约20%减小到2005年的16%左右。园林水果用水量的比重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平均约为9%。
表2.2 农用地下水构成及其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