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修复申请报告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2:41:44
字号:

水利修复申请报告4篇

水利修复申请报告

  篇一:关于申请农田水利修复救助的报告

 湖南省水利厅:

 我村地处耒阳市三都镇上山田村高寒山区地带,村两边是高山竹林,中间一条4.5公里长、曲折不成形的小溪。全村共有1800人口,良田600亩,旱地200余亩,山塘3个。 20xx年“7.15”特大洪灾,我村位于暴雨中心区,特大暴雨洪水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横冲直下,以致于小溪冲垮,山塘淤塞,土坝决堤。在受损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之时,2007年8月,强台风“圣帕”再一次袭击,我村的良田山土再遭重创,雪上加霜,致使良田变沙洲,小溪不能排水,干旱不能灌水,大部分耕地不能耕作。由于我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3亩,村民无其它经济来源,负担很重,仅以有限的田地为生。尽管村委会积极采取了措施,召集村民集资维修,也只能是修修补补,无以大计。为确保全村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现急需对我村毁损的小溪、山塘等水利灌溉设施进行修复建设,经村组现场勘测工程预算需维修经费肆佰陆拾万元整,现特请求各级政府予以大力救助为盼。 特此报告!

 谨呈

 报告单位:耒阳市三都镇上山田村村委会

 二O一x年四月二十六日

  篇二:申请水利修复的报告

 黄花村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东南方向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群众饮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现需重修水利设施如下如下:

 1、 黄花村土丘里到根积窝2500米水渠、花冲到黄花塘1550米河

 道、大冲水库到象鼻冲1800米河道、罗家冲尾到铁井里1650米河道、上湖冲到甘塘水库2200米急需清淤,修复。

 2、 黄花村无塘坝可以蓄水到40%,全村有大小水塘30多个,但是从未修缮过,很多塘坝已经残缺不全,不能蓄水。老百姓无资将塘坝进行水泥加固,只能挑些黄土进行填补,但效果不明显,也不持久,关键问题还是要水泥加固。

 3、 大冲水库是黄花村唯一一座蓄水量较大的水库,可蓄水63000立方,堤坝年久失修,为避免蓄水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只能蓄水5000立方,根本无法满足下游农田的灌溉需要,也未发挥到大冲水库的实际作用。

 解决以上的三大问题不但能满足大部分农田的'灌溉需要,还可以促进农户增收,以及农副产品的多样化发展,甚至可以补给地下水,改善地容地貌。

 综上所述,黄花村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处理,请贵单位予以支持

 解决为感。

 特此报告。

  篇三:水塘申请报告

 县水利局:

 位于太平关乡谷塘村五组的南塘,灌溉农田面积百余亩。历年来,该塘由于水土流失,水利年久失修,该塘存在坝体单薄,输水洞堵塞等问题,导致雨季无法蓄水,旱季无法灌溉。由于缺乏灌溉水源,百姓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多数耕地产量低微,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现我村全体村民一致提出池塘维修的请求,迫切希望水利部门解决我们这一实际问题,对该塘坝体进行维修加固,对池塘进行清淤,对输水洞进行维修疏通。经专业人员测算,该项工程总造价约需28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可直接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使本组群众直接受益,使百姓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由于我们村人口较少,经济基础薄弱,自身无法完成此项工程,特申请县有关部门拨付该项目资金,请予以解决为盼。

 特此申请

 太平关乡谷塘村五组全体村民太平关乡谷塘村委会

 20xx年5月28日

  篇四:申请报告

 兹因新屋村民组为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民小康致富道路,为解决村民组多项建设项目,现经全体村民协商,利用鲍洼山老石子场重新开发,恢复生产,主要解决事务如下:

 1、村庄水塘的扩容,构筑塘坝;

 2、冯店河边路的石阶修砌;

 3、各户门前道场的平整;

 4、多户村民新房的建筑;如要解决以上各项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建筑石料,望各级政府关心民生工程,特备报告前来,恢复老石子场生产开发项目,请求批准为盼!

 全民签字盖章: 新屋村民组

 呈

 20xx年7月2日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

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完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环保性,并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要不断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喷灌技术是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溉形式。喷灌技术指的是通过管道和内部压力,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当中,并将水资源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的表面,既保证了农作物可以受到均匀的灌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一般来说,喷灌技术可以保证90%以上的农作物受到均匀的灌溉;相对于以往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节水量可以达到50%左右,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喷灌技术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的投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农作物受到均匀灌溉,因此降低了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1.2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调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渗灌、滴灌、微喷灌等形式。相比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精准地控制用水量,进而形成局部灌溉,因此需水量更少,有效地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微灌技术还可以将肥料和水进行融合,一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在进行微灌技术之前,需要建立完善的输配水管网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分配,所以具有耗时长、灌溉周期短的弊端,无法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农作物。从目前来看,微灌技术一般多用于经济农作物和设施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来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1.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针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研发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部分农田的灌溉需求。步行式灌溉技术将相应的灌溉设备,与目前农田种植所用到的农机机械相结合,来对农田进行移动式的灌溉。因此,步行式灌溉技术可以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都通较为简便的组装和配置,来提升灌溉工作的机械化操作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急需灌溉的农田来说,步行式灌溉技术不许需要太过繁琐的操作技术和修复工程,不光可以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成本费用,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1.4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是指通过压力灌溉系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方便、快捷、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者的应用。同时,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还能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水资源在蒸发过程中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相对于明渠灌溉技术来说,在渠灌区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耗,并且减少渠道占地,不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还能够强化灌溉技术,使农田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让农田水利建设区域规模化发展[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1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2.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中所包含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农作物是灌溉需求,来进行科学、自由的灌溉调节。一方面,提高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合理的灌溉,从而使农作物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并且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由于灌溉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事业的高效、长远发展。

 2.3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3、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

 3.1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

 想要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由于种植者是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种植者的节水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喷微节能灌溉技术可以使农田灌溉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使种植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强了种植者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去[2]。

 3.2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对农作物灌溉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把控,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节水灌溉工作都比较重视节水环节,从而忽视了配水环节的重要性。基于此,想要更好地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种植者应该加强对输水管的重视,利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配水环节、提升配水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性。

 3.3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种植区域较大,因所以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更为合适的灌溉。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种植者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力资源,来合理规划对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于山东省济南地区来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生产率都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可以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来进行灌溉,更好地提升了灌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增强宣传工作力度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现代化灌溉技术与农作物实际灌溉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基于此,应该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有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宣传讲座,让种植者充分了解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还可以让种植者体验节水灌溉设备,使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5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

 对节水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成长。但由于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充分,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于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例如:输水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防渗漏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输水系统缺乏稳定性。因此,有关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使防渗漏处理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光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力度,提升人们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还要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环节与配水环节相结合,并且加强对节水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

 5、参考文献

 [1]李庆德.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32):93-94.

 [2]王六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43-44.

 [3]孔德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4):49.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

 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如何分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是在农田耕作的过程中,但产量要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对于耕作的面积也需要有保证。随着我国农业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今农业灌溉已经在很多未知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那么节水无疑已经成为了农业灌溉的新主题。

 二、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

 规划原则是指在确定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准则。包括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设计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承继性、规划目标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基础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基本农田水利具有生态服务、应急农产品生产和建设用地隔离等功能和用途,必须在基本农田水利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协调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要求,避免顾此失彼。

 2、承继性原则。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必须以现状利用系统为基础,承继其合理的成份,调整其不合理的部分,多功能利用结构合理和功能优化的目标,应尽量保持农田水利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相对稳定性。在对农田水利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

 3、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优化具有相对性,它需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保持相对优化的状态。即在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确定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互相结合。

 三、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规划的建设规模预测分析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需根据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区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依据大中型灌区以及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试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进而确定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耕地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素质潜力分析根据当地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素质以及发展潜力。

 (3)可供灌溉水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以县为单位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从水资源角度论证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则需要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分析农业内部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进一步证明改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4)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预测通过上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关于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建设内容

 (1)小型水库(即所谓的引水)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固定渠道(包括排水沟)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设物的建设(2)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对于固定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3)水源工程(小水池窖(水池)、新建塘坝、提水设施等等);(4)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5)排涝泵站的建设。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技术与实施

 (1)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进行重建或改造、固定渠道(含排水沟)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涵闸完好率 50%以下的拆除重建;(2)对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固定渠道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涵闸完好率50%以下的拆除重建;(3)水源工程改造、除险加固、新建;(4)完好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排涝泵站进行机电设备更新并且给予相应的建筑物改造和确实需要重建的拟重建。

 4、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和水源工程建设,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小了农民耕种的风险,改善了土壤结构,肥沃了土地,耕作物绿化土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自然环境。同时耕作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了社会空气。增产增收,减少了社会矛盾,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且同时也相当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内涝洪水泛滥而污染环境、危害圩内人民群众健康等问题,环境效益显著,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

 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

 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 3 类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积极支持区域内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强调以建设促保护,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3、综合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激励与监督措施。根据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建立新的资源核算标准,确定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高补偿标准,激励农民保护基本农田水利的自觉性。提高基本农田水利占用的经济成本和政策成本,丰富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监督管理手段。

 4、完善 GIS 支持的基本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结合 GIS 支持的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与之互联互通的基本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协调统一管理,以及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内不同功能基本农田水利的动态变化管理的精确化。

 5、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渠道设计

 灌溉规划与金山镇抗旱规划、农作物种植规划和乡镇道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人畜饮水需求,统筹兼顾,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地扩大灌溉范围,保证灌溉用水单位水量,实现最大效益。灌溉渠道设计规划符合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需求,突出金山镇抗旱、防洪等灾害重点区域的防治,选定最适合的灌溉渠道设计方案。联合利用水库、沟渠、河流及深井开挖等方式,充分利用灌溉区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农田灌溉规划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是在设计的过程实现灌溉的集约化,最大程度的满足我国农业设施的建设,为我国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建设做出贡献。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1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