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的闲什么意思?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56:31
字号:

悯农

四海无闲田的闲什么意思?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四海无闲田”意为: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全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一》。

原诗:

《悯农二首.其一》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扩展资料: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唐代诗人李绅。他自幼敏而好学,20岁便中了进士,可谓才学出众,皇帝赏识他的渊博学识,特意招他来做翰林学士,可见对他的器重。

一年夏天,在仕途小有发展的李绅回到故乡亳州探亲访友,偶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正巧他准备回朝奏事路经亳州。李绅与李逢吉是同榜进士,且二人在吟诗作画上有着深厚的交情,此次久别重逢,自然要团聚一番。

二人相约登上城东的观稼台,一同眺望远方,一时间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李绅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感悟。他看到在田野之上,烈日骄阳之下,辛苦锄地的农夫,心潮起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眼之所见,是农夫的忙碌和辛苦,是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一粥一饭皆来得如此艰辛,高官厚禄又能如何,心怀百姓和天下,才是为官之人最应在意的事情。

兴之所至的李绅继续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透过眼前的景象,不由联想到农夫更为悲惨的境地,是隐藏在丰收喜悦背后的苦涩和酸楚,也许都不敢妄想有朝一日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果实。

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