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是农家宝,全靠施得巧”、“风潮年年做,只怕处暑夹白露”、“秋后划层皮,春天顶一犁”……走进农家谚语区,映入眼帘的是由58根巍然耸立的石柱构成的石林。石柱上,苍劲有力地刻着171条农家谚语,这些谚语是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经验总结,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地展现了天气变幻、耕种原理和庄稼收成等内容,让人一见难忘、流连忘返。
这个占地42000平方米的农耕谚语区,以实物、雕塑、八卦田、日晷等表现形式,形象地展示天时、地利、人和、气象等农耕谚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农谚知识。171条农家谚语的形体,是由86位苏州籍全国书协会员挥毫泼墨而成,书法家们匠心独运、飘逸优美、龙飞凤舞的笔墨豪情,给人以极大的视觉美感。 弹棉花、磨豆腐、做布鞋、酿酒榨油、摇纺织布、拉风打铁,这些儿时曾经常听祖辈挂在嘴上的传统手工艺名词,如今在江南作坊区内一应俱全。陪着爱人、带着小孩一起前来亲手体验传统手工作坊已变成了现实,新鲜、好玩、刺激,大家不妨来试试吧!
这个占地24000平方米的江南作坊区,设有酒坊、棉花弹作坊、织布坊、染坊、布鞋坊、豆腐坊、榨油坊、铁匠铺、风筝制作、小蜡烛、折纸、插花、沙画、橡皮篆刻、手工编织。在这里,您不仅能看到传统江南手工作坊生产流程,买到具有江南风味的绿色农家食品和生活用品,还能请师傅亲自教您体验一下坊间农活的滋味。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早已实现了将自然能源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样,在乡村能源区,您可以尽情地感受江南平常百姓广泛应用自然能源的历史变迁。
乡村能源区占地6500平方米,展现了风能、水能、太阳能及沼气(生物能)等乡村能源的使用,并配以大量的文字和介绍,展示了乡村能源的发展历史和使用原理。其中,风能介绍和展示了帆船航海、风力机械、风力发电等利用方式及原理;水能介绍和展示了水磨、水车、水力发电的发展历史和原理。来到乡村能源区,您不仅可以亲自体验踩水车浇灌花草、用沼气烧水泡茶,还可以在体验自然能源中广博见闻。 农家休闲区,绿树林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各类休闲文化设施齐全,是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闲时,约上三五好友相聚精致小木屋,垂钓、下棋、玩牌、品茗,兴致勃勃,怡然自得;周末,带上父母小孩,嬉戏儿童游乐场里,品尝风味烧烤小吃,尽享欢乐幸福时光。游览整个园区,您可以使用传统的马车、牛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也可乘坐观光电瓶车或竹帘摇橹船,尽情感受景区美景和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
同时,在江南农耕文化园里,种植了上百种江南的花、江南的树和江南的果,而且还有十多个种类的濒危植物。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随时感受到不同季节的鲜花绽放时带来的芬芳与花香,而且还可以体验不同时节果实采摘时带来的无穷乐趣。 走进农户设施区,你一定会被这以农家小院形式呈现的景象吸引。小院正中央的木质桌凳,挂在西墙上的斗笠、蓑衣,放在东墙角的磨石,江南农户各种各样有趣的摆设,会让你对江南农户家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户设施区,还展示了各类耕作工具、浇灌工具、收割脱粒工具、凉晒工具、运输工具、储存工具、编织工具、量器用具、捕捞工具等种种江南特色的农耕工具,它们的操作方法、功能及历史演变等,配有文字及解说,让你一目了然、开阔眼界。 走进生肖区,你一定会被十二根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生肖雕塑所吸引。急速奔跑的马、安详静卧羊、龇牙咧嘴的猴子、仰天长啸老虎,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充分展示出十二生肖的性格特色。
这个占地9500平方米的生肖区,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十二生肖的雕塑为主题,将生肖成语、故事融入其中,展示有关生肖的、文字资料、装饰品等,让你对生肖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水的梯田,泛着银白色的光泽,鲜明的光照层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宛如棋盘的墉浦圩田系统变涂泥为沃土,累累硕果点缀其上,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岸上,桑树叶大而肥,幼蚕卧于其中;塘中,波光潋滟,鱼儿跳跃撒欢……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桑基鱼塘,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了浓缩的江南“鱼米之乡”。
走进这个以植物种植为主,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利用展示区,我们不仅可以尽情地了解畲田、梯田、圩田、渚田、葑田、涂田及桑基鱼塘等各类土地利用形式和形成历史,亲身体验源远流长的土地利用方式演变历程,感受远古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还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这是动物的天堂,鹦鹉、鸽子、鸳鸯等珍禽鸟类应有尽有,鸡、猪、羊等家禽家畜样样齐全,马术、斗鸡、耍猴等动物表演丰富多彩,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动物养殖区占地37000平方米,处于园区中心,由六座风格各异的桥梁与其他功能区相连。动物养殖区遵循“自然、开放、亲切”的理念,养殖了以鸡鸭鹅、猪牛羊等家禽家畜等72个品种,高18米的天网里养殖了孔雀、百灵、八哥等56个鸟种类,以及鹿、马、白水牛、小香猪、野猪等常见与珍稀动物。养殖区内专门开设了动物表演场,开展小猪赛跑、小狗跳绳、鹦鹉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让游客观看江南农家动物、各类珍稀动物的同时近距离接触动物,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该区还拥有许多形态逼真的动物雕塑,如孔雀开屏、鲤鱼跳龙门、喜洋洋与灰太郎等,既可爱时尚,又展示了博大的动物文化。 走进农耕历史区,您可以尽情地了解几千年来的农耕方式、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和著名的农业历史著作,切实感受先人们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
这个占地22000平方米的农耕历史体验区,通过各类实物、雕塑、碑刻、文字,充分展示和说明由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的农耕历史;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演变方式;由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个体自耕等土地制度的沿革;由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编户齐民、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到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历史赋役制度的演变。
同时,沿着历史区小径漫走,您随处可见道路两旁,有许多石刻书籍平躺在地,有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农耕历史的重要著作。
杭州八卦田的历史沿革
一般从3月开始就是看油菜花的最佳时间。你的朋友没见过五颜六色的油菜花吗?杭州有几个地方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油菜花。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西溪湿地
观赏时间:3月初开始开花,3月初将进入半个月的盛花期。
主要种植区域:绿堤、四季花海、舒眉水道。
面积:4000平方米
彩色油菜的种子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由花粉与优良材料杂交,回交,再自交选育而成。
目前,西溪湿地的五彩油菜花主要种植在绿堤、四季花海和舒眉水道,总面积4000平方米,已首次投放。
预计到3月初,五颜六色的油菜花将进入半个月的盛花期。行走在五彩缤纷的油菜花中,犹如行走在童话世界,带来五彩缤纷的视觉体验。
2、新叶古村
在建德市大慈岩镇新野古村,乡村田野里的油菜花竞相开放,与古村、溪流、绿道、田园等春色相映成趣。
新野古村连续六次被评为“华东十大油菜花观赏地”。每年春天的三月,新野古村的油菜花盛开,大量的油菜籽散落在古村四周,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农村田园画卷。
今年的新叶油菜花与往年不同。有七种颜色,如粉色、橙色、**、白色等。洁白如雪,粉红如霞,一簇簇五颜六色的油菜花在阳光下开出不同的颜色。
仿佛步入了五彩缤纷的动漫世界。放眼望去,你赢了芳菲,争美第二次绽放。春天这是一片美丽的田野。步入其中就像步入了五彩缤纷的动漫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拍照。
3、钱塘新区河庄街道将东村
这两天,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江东村140亩油菜花也开了,特别好看。
油菜花田是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江东休闲梦”农业综合体的一部分。从农科院引进了五颜六色的油菜品种,油菜的一些营养成分比普通油菜高,也更受欢迎。
这片油菜田位于钱塘新区江东三路与创客路交叉口。在导航地图上搜索“杭州钱塘新区江东村”即可到达油菜田附近。
另外杭州还有这些地方可以打卡油菜花。
4、上城区八卦田
多云的花海,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春天的八卦田风景如画,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5、江干区钱唐农园
油菜花满地开,鸟语鸽声春深。在钱塘农业公园北部的景观地里,油菜花奋力绽放,白粉蝶穿梭其中,形成一派田园美景。赤脚走在山脊上,少了一些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些田园般的宁静。
6、滨江区井山湖农耕文化园
近日,滨江区景山湖农耕文化园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春风抚着**的花蕊,透露着春天的信息,吸引着蝴蝶和蜜蜂一起翩翩起舞,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让人陶醉。
7、余杭区文正街
余杭郑文街路两侧,数百亩油菜花渐开,为现代都市增添了几分田园野趣。
这片大面积的油菜花大约有200亩。今年的油菜花比去年晚开一个月。最佳观赏季节预计在4月中旬,5月中旬将再次翻耕整块土地。这片区域还将种植硫菊、百日草等植物,与周围的粉色、马鞭草形成新的花海。
8、临安区夏禹桥村、於潜镇等地
临安区玲珑街道夏于乔村油菜花盛开,漫步在花间小路。入口弥漫着连绵不断的金色浪花,远处群山环绕,幽林掩映,为这片罕见的油菜花海增添了几分美丽。
一片片金**点缀着绿色,覆盖着田野,微风徐来,金浪翻滚,蝴蝶飞舞,蜜蜂飞舞,多么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八卦田曾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籍田是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古代帝皇通过神圣仪式活动对农业生产予以重视的场所。八卦田最早出现于明代记载,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八卦田的处境逐渐不容乐观,周围灰暗的建筑、嘈杂的市场以及污染严重的仓储加工场所等等构筑起的脏乱差环境将这方原为圣地的沃土湮没在市井之中,环境整治势在必行。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整治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
基础设施修缮包括全场土地平整、修筑4座木桥和300㎡建筑、铺设园路和木栈道6400㎡、建设驳坎和挡墙约4200㎡、以及安装弱电、给排水和监控等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工程整治立足于保护遗址,整治环境,挖掘文化旅游休闲资源为原则,在维持原有的中间土埠阴阳鱼和外围八边形平面格局的基础上对八卦田进行保护性修缮,以此来恢复其作为南宋时期皇帝躬耕以示劝农藉田的自然风貌,打造成一个展现农耕文化的农业科普园地和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四大板块区域: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