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日常管理:猪群的健康是养猪场成败的关键,作为猪场管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的思想放在首要位置。1.日常预防措施(1)检疫检疫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我国制订有相关的检疫法规或条例,它们是动物检疫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①立足于国内畜群流通的检疫:主要包括产地、集市、运输检疫。产地检疫:是对畜禽生产地即将出售、收购和运出的畜禽进行检疫。集市检疫:主要是在农村集市上对农民饲养出售的畜禽进行检疫,一般由市场兽医或乡镇兽医执行。运输检疫:指畜禽及其产品在起运前必须经过兽医检疫,合格后方能装运。②进出境检疫:凡从境外引进种畜禽,甚至包括胚胎、精液、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以及畜禽产品均需进行检疫。进出境检疫一般由国家有关口岸动物检疫部门执行。(2)预防接种指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给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患于未然。在预防接种之前,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了解所在地近期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针对所掌握的情况,拟定预防接种方案,若有疫情存在,则应先安排对特定病的紧急预防,稳定后再安排其他预防接种;二是要对被接种的猪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要注意其健康状况,因为不同的健康水平,预防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是有差异的,因此,应将猪群健康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三是对疫苗要进行逐瓶检查,不能用无瓶签、保存不当及失效的疫苗,疫苗用法、用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四是备齐足够的器械、消毒药品,并做好人员的组织。预防接种后,有的疫苗对猪只可产生局部的或全身的反应,一般讲,这不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因为生物制剂对机体来讲,是一个异物,接种后总有一个反应过程,但不应有不良的或剧烈的反应。若有剧烈的反应,则必须查明原因,是疫苗质量有问题还是接种量过大,或是接种技术和途径不当等等。对于免疫效果,其影响因素很多,与疫苗种类、性质以及接种途径、运输保存等有关,也与猪只年龄、体况、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会受到母源抗体等体内原有抗体的影响。因此,在预防接种中均应该加以注意。(3)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在于预防或减少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发生。猪场一般常用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和各种磺胺类药(磺胺嚼暖、磺胺甲基咳暖等)。此外硝基吱喃类药(吱喃陛酮、吱喃西林等)以及各种驱虫药(毗喳酮、丙硫苯眯哩、驱虫灵等)。在兽医防治技术上,一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对某些药物敏感,疗效佳(如猪丹毒对青霉素敏感,弓形虫病对磺胺类药敏感),但在总体上考虑群体防治无疑是一个新的途径。在兽医防治治疗上,注意使用抗菌增效剂,它与磺胺类药并用,可增强疗效,与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辛氨咳淀和二甲氧节氨哦睫(又称敌菌净)。药物防治主要针对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疾病(包括驱虫药),猪场的兽医应该要根据猪场现实检疫和诊断情况,选择药物,使之获得最佳防治效果。(4)消毒、杀虫、灭鼠①消毒: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性清扫,第二步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机械性清扫是通过清扫、冲洗、洗刷等措施搞好畜舍环境卫生,此方法可使畜舍微生物污染程度大大下降。在清扫和冲洗后再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可提高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消毒目的。当前市面上销售的消毒剂很多,应注意依据不同环境条件和要求进行选用,也可选不同消毒剂交替使用,避免长久使用同一种消毒剂。②杀虫:首先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③灭鼠:首先对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对饲料的贮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5)健全兽医管理制度这是维护猪群健康的保障。①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第一,在猪场大门,要设立长于汽车轮1周半的水泥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应有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进入场区应更衣、换鞋后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猪场。第二,饲养猪只尽量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一批猪转出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空闲1周后方可再进猪。第三,种猪可不必转移,选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带猪喷雾消毒,此时仔猪应注意保暖。第四,猪舍要通风良好,每天清扫卫生,定期消毒。②建立疫病监测制度:第一,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第二,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要在隔离猪舍饲养和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并入生产群。第三,每天早、晚巡视猪舍,发现异常猪只,应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副检作出明确诊断。第四,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副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③建立可行的免疫、驱虫制度:第一,猪场免疫程序和驱虫计划的制定,应符合本场的猪群实际情况,也应考虑社会,尤其是邻近地区疫病流行状况。第二,免疫前、后应做好免疫监测,确定免疫时机,观察免疫效果。第三,因地制宜进行药物预防,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第四,严格做好尸体处理,发现死猪,应送剖检室解剖,并及时作出诊断,然后对尸体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第五,若猪场发生传染病,则应按传染病的性质,采取检疫、隔离、封闭、消毒等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病,减少经济损失。2.疫病扑灭措施(1)隔离 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作出诊断,明确传染病性质,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一旦病性确定,对假定健康猪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隔离开的猪群要专人饲养,用具要专用,人员不要互相串门。根据该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经一定时间观察不再发病后,再经过消毒后可解除隔离。(2)封锁 在发生及流行某些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封锁应根据该疫病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按“早、快 、严、小”的原则进行。封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3)紧急预防和治疗 一旦发生传染病,在查清疫病性质之后,除按传染病控制原则进行诸如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处理外,对疑似病猪及假定健康猪可采用紧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可应用疫苗,也可应用抗血清。(4)淘汰病畜 淘汰病畜,也是控制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1年养殖新补贴政策,养猪有哪些呢?
国家环保局对养猪场有以下规定:
1、不能建在居民区。
2、落实“三废”处理,废水废渣和废气都要有完善的处理设施。
3、水源地不能在上风口,对环保要求较严格。
4、要有化粪池,沉淀处理。
具体条例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扩展资料:
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是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将恶化生产环境,大量病原体、高浓度恶臭气体、粉尘等,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导致疫病,直接威胁生产安全,导致经济损失。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常常引发社会问题。
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滞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妨碍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要提升效益,就必须走综合利用的路子,走生态化、循环化的路子。畜禽养殖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就必须搞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走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无法可依,仅有的原环保总局2001年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效力有限,无法作为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的依据,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低,环境管理不到位。
部门规章也无法协调更多力量、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化肥使用的补贴等政策,导致畜禽粪肥的应用受到限制,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浪费,形成污染。
百度百科-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人民网-中国工程院院士:以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2021年,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的今天,官方依然要求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也可以让那些担心拆迁之风再起的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在推出的各项政策中,真金白银的生猪补贴总是最为抢眼。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的《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的通知》,中央预算内投资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主要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建设动物防疫、粪污处理、养殖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最低不少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将养殖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现行的500头,这无疑给养猪产业恢复注了支强效针。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猪粮安天下,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1年,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
2021年相信养猪业依然会是中央关注的重点,虽然生猪的复产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毕竟还没有百分百完成,猪价的高涨也反映了这一点。养猪业的复产彻底完成的标准,除了存栏的恢复,猪价真正恢复正常才是最核心的指标。对未来来说,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政策的出台,更期待政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