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花友看来,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是植物比较难度过的,夏季还能够注意遮阴的方式来改善一下,寒冷的冬季如果家中没有暖气的话,那么植物的越冬问题就会很重要。究竟植物应该如何安全过冬呢?
月季
一些畏寒的盆花,可放在大一号的花盆内,两盆之间和盆面上放些锯末、谷糠、珍珠岩、木炭等保温物,再罩上塑料膜或玻璃罩,保温效果也很好。
在阳台上搭简易温棚,放较耐寒的花木,如茶花、杜鹃、含笑等,这对来年生长、开花有好处。对于一些喜温暖畏严寒的树桩盆景和浅盆、小盆栽植的盆景,冬季易遭冻害,进入冬季后应根据其耐寒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对于耐寒性强的梅花、榆树、银杏、五针松、雀梅、石榴等,可以放在室外,但也要注意防冻和冻裂损伤,可适当增施钾肥,增加抗寒能力。对于较耐寒的六月雪、南天竹、罗汉松等要移入室内,但室内不需加温。
对于不耐寒的九里香、棕竹、榕树、凤尾竹、罗汉竹等,就要放在加温的室内,对于那些用浅盆、小盆栽植的盆景和生长不良的盆景也要放在室内,并适当加温。观叶植物大都喜高温、中温,它们不能忍受低温,否则会产生冻害,甚至死亡。因此,观叶植物在越冬时,要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 不同的观叶植物,对越冬温度要求也不相同。能耐5℃以下,2℃以上温度的有:一叶兰、棕竹、苏铁、文竹、橡皮树、吊兰、南洋杉(详情介绍)等;能耐5℃以上,10℃以下温度的有:彩叶草、芦荟、朱蕉、八角金盘、龟背竹等;温度需要在10℃以上的有:绿萝、广东万年青、喜林芋,变叶木,凤梨等。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抗寒力强的树木、花卉。
2.肥水管理
春季适时施肥挠水,有助于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藏,还可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保证树木健壮。秋季控制灌水,及时排涝,适量施用磷钾肥,锄草深耕,可促进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从而提高树木抗寒能力。
3.灌冻水
在冬季土壤易冻结的地区,于土地封冻前;一次灌足水,称为灌冻水。灌冻水的时间不宜过早,一般以日化夜冻期间灌水为宜。封冻以后,树根周围舍形成冻土层,以维持根部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外界温度骤然变化而使植物受害。
4.根茎培土
冻水灌完后结合封堰,在树木根颈部培起直径80-100厘米、高40-50厘米的土堆,防止低温冻伤根颈和树根。同时也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5.覆土
在土地封冻以前,可将枝干柔软、树身不高的乔灌木压倒固定,盖一层于树叶,覆细土40-50厘米,轻轻拍实。此法不仅可防冻,还能保持枝干湿度,防止枯梢。耐寒性差的树苗、藤本植物多用此法防寒。
6.设风障
对新植或引进的树种,有主风侧或植株外围用塑料布做风障防寒,有的品种还需加盖草帘(如南种北移的大叶黄杨),一般过上1至2年即可适应。
7.涂白
用石灰加石硫合剂对枝干涂白,使树木发芽延迟2-3天,可减小向阳面皮部因昼夜温差过大而受到的伤害,从而有效防止树木遭遇“倒春寒”的危害,同时还可杀死一些病虫害。对花芽萌动早的树种,进行树身喷白,还可延迟开花,以免晚霜危害。
8.春灌
早春土地开始解冻后,及时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温,延迟花芽萌动与开花,避免晚霜危害,防止树枝干枯梢条。
9.覆盖
多用于圃地露地花卉,在霜冻前,在地上覆盖干草、草席、马粪等,此法既经济效果又好,应用极为普遍。另外也可覆盖塑料薄膜等材料,但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10.熏烟法
常用于圃地露地花卉,一般在晴天的夜里进行,点燃草堆,利用烟雾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温度过低时使用此法效果不明显,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此种防寒措施在靠近市区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
11.堆土防寒
对于一些宿根花卉或花灌木,浇封冻水后在其根茎四周堆起30至40厘米高的土堆(土堆要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