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与平台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0:32:58
字号:

广西热作所拥有木薯、甘蔗、芒果、澳洲坚果、剑麻、龙眼荔枝、番木瓜、菠萝和核桃的选育种与栽培,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作物组培与病虫害防治,中草药引种与栽培,及烟草引种与栽培的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芒果产业创新团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与平台

广西热作所成立了广西木薯研究所、广西农垦甘蔗研究所、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芒果研究中心、澳洲坚果研究中心、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信息中心、亚热带花卉及园林植物研就中心和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机构。现还拥有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规模栽培技术研究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室,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研究室、梧州综合试验站,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南宁剑麻综合试验站;国家科技部木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外专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国外木薯种质的引进与利用”、“澳洲坚果产业化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科技研究中心、广西千亿元糖业研发中心、广西木薯良种繁育中心、广西芒果良种繁育中心等一批高起点的科研设施和平台。

广西热作所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全所占地面积500多公顷。经过60年的发展,建立有亚热带植物科普园、缩影园、棕榈园、名特优稀水果示范园和木薯、芒果、澳洲坚果、剑麻、木瓜、龙眼、荔枝、杨桃、姜黄、菠萝、甘蔗等种质资源圃,以及10多个区域作物品种资源圃,建立了100多公顷的科研试验基地。引进收集和保存各类作物品种资源2000多份,其中木薯优良品系30多个,种质资源580份;澳洲坚果67份,芒果350份,荔枝71份,龙眼56份。热作所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之一。

果树栽培技术

1、肖邦森主编《毛叶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

2、肖邦森主编《南方优稀果树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3、陆超忠主编《澳洲坚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4、肖邦森主编《番石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5、肖邦森主编《番荔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6、肖邦森主编《杨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7、肖邦森主编《莲雾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8、马蔚红主编《火龙果、西番莲、蛋黄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

9、马蔚红主编《芒果无公害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10、陆超忠副主编《热带、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

11、陆超忠副主编《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2、孙光明主编《剑麻栽培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13、陆超忠、杜丽清参编《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14、陆超忠,杜丽清主编《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

15、张鲁斌编委《植物制片、标本制作和植物鉴定》气象出版社,2008.5

16、潘永贵、谢江辉主编《现代果蔬采后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17、武丽琼副主编《华南地区乡土树种及应用》中国建筑出版社,2010-12

18、詹儒林主编《芒果主要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

19、王松标参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20、谢江辉编委《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 1、橡胶外部形态特征选择高产无性系方法研究 广东省科学大会奖 1979

2、人工冷冻方法鉴定橡胶耐寒力 广东省科学大会奖 1979

3、橡胶树抗寒无性系93-114选育 农垦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0

4、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 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2

5、协作乙稀利割胶新制度剂型试验研究 农垦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

6、胡椒在湛江地区引种试种推广 国家科委、农委科技推广奖 1982

7、龙舌兰麻杂种第11648号引种试种技术改进和示范推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

8、我国橡胶树的缺镁症及其防治的研究 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6

9、花叶龙血树快速繁殖技术 广东省生物技术专项奖 1987

10、橡胶单倍体育种生物技术 广东省生物技术专项奖 1988

11、麻主要矿质营养缺乏症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9

12、剑麻新品种粤西114的选育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

13、橡胶热作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评价 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

14、橡胶热作资源主要情况鉴定评价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

15、橡胶无性系IAN873引种利用研究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

16、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7、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

18、澳洲坚果引种试种研究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9

19、红芒6号 (Zill)芒果引种试种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

20、澳洲坚果扦插繁殖快速育苗技术研究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3

21、澳洲坚果扦插繁殖快速育苗技术研究 云南农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

22、荔枝果实套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2004

23、套袋技术提高荔枝果实品质的研究与推广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5

24、色拉特罗大翼豆选育及推广利用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

25、毛叶枣高产优质栽培生理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

26、荔枝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

27、桔小实蝇食物诱剂的配制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28、芒果炭疽病生物学基础及其可持续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2009

29、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2010

30、苹果属植物优良种质资源变叶海棠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0

31、荔枝高产高效关键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一等奖 2011

32、芒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

33、剑麻斑马纹病病原生物学、遗传多态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

34、桔小实蝇安全高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

果树是龙何示范区几年来重点发展的经济植物(表30)。据统计,2002年~2005年,龙何示范区种植的果树种类(品种)包括火龙果、无核黄皮、牛心李、桂华李、澳洲坚果和酸梅等,总株数达43618株,合计面积33.50hm2。在此期间,科技人员对部分种植地采取集约型的栽培管理技术,探索出石漠化地区种植这些果树的基本技术。

表30 龙何示范区经济植物调查统计表

(一)火龙果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具肉质茎,自然状态下匍匐于地面生长,支撑力差,根系分布较浅,耐旱力强,产量较低,而采取柱式栽培或棚架栽培则能够大大提高火龙果的产量(陈振东等,2001)。火龙果具有成活率极高、恢复期短、生长迅速和结果期早等特点,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多。火龙果耐旱忌涝,移栽成活率几乎达到100%,在定植15 天后即开始萌发新芽,每年抽芽5次以上,并且在定植当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第3年即进入盛产期,最高产量可达到1500kg/亩。

龙何示范区采用柱式栽培。定植前,先在定植点固定一个高2m(含入土40~50cm)、宽10cm的四方形水泥柱,然后深翻(深30cm、宽60cm)其周围的土壤,放入10~15kg沤熟的农家肥拌匀。定植点之间的株、行距3m×4m,每亩55株。

充足的水肥供应是火龙果速生、丰产和优质的重要前提。火龙果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每年施基肥两次,即生长季前(3月)和采完果后(9月)各一次,每次20~25kg/坑。“早、薄、勤”是火龙果追肥的基本原则。“早”是指在其成活萌芽后不久即开始施肥;“薄”是指以麸水、沼气水等水肥为主,浓度要低;“勤”是指间隔期要短,次数要多,每隔10~15天一次,在其开花前至采完果后还要适当缩短间隔期。

绑扎和修剪对促进火龙果生长和提高产量十分必要。在其枝条尚未伸长至支架前,只保留生长最好的1个芽节靠在水泥柱上并用布绳绑住,以后每隔30~40cm绑扎一节,使其肉质茎顺着水泥柱向上蔓延和生长。待其长至水泥柱顶的支架后,一般只修剪掉一些生长较差的弱枝,其他则尽量保留。产季结束后,将已结果过的老枝或者过于密集的枝条剪掉,让其重新萌发新枝。

在龙何示范区,每年7月初为火龙果的初花期,然后陆续开花和结果至9月中旬,持续时间较长,开花数量较多,但在自然状态下座果率较低和果实较小。为提高座果率和单果重,采取疏花疏果、人工授粉以及增加施肥和灌溉次数等技术措施,即在其开花初期摘去生长弱小的花芽或花蕾,每一结果枝(节)只保留1~2个花蕾;而在开花后,用毛笔蘸花粉后再轻触柱头进行人工授粉。在开花结果期间,除保证水分供应外,每隔半个月淋施水肥(沼气水+复合肥)一次。

(二)无核黄皮

无核黄皮属芸香科,是由黄皮发生变异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吴健华等,2004年),具有果大、味甜、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无核黄皮忌湿,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不宜种在地下水位高或易受水淹的地方(徐炯志等,1998)。平地栽培的株、行距为3m×3m,每亩74株;在宽度较窄的梯地,根据梯地走向布置定植点,相邻两行的定植点呈“品”字形排列,株间距离可适当减小为2.5m。定植坑宽80cm、深60cm,挖好后按先表土、后底土的方式回坑至离地面1/3处,再放入20kg的农家肥并与土拌匀。定植后在离地面35~40cm 处截顶,并在树盘盖草或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无核黄皮生长快、结果早,一般每年可抽生4~5次新梢,定植后第3年即可开花结果。为培育良好的丰产树形,龙何示范区对无核黄皮的早期管理采取了“定干、抹芽、施肥、修剪”等技术措施。定干是定植时在植株离地面50~60cm 处截顶;早抹芽是在苗木成活后首次抽生的多个新芽中,只保留3~4个不同方向且生长良好的新芽培育主枝,其他则予以除去;在苗木成活后第1次新梢老熟前后及其每次抽梢前,开浅沟撒施尿素、复合肥或淋施沼气水等,每年2~3次,每株用量0.5~1.5kg,此外每年冬末春初施放基肥,沿树冠滴水线挖一宽20~30cm、深30cm左右的环沟,每株施农家肥5~15kg加少量复合肥。每次新梢老熟后,结合采用摘顶芽、轻修剪等措施,使树冠逐步形成有利于丰产的自然圆头形(吴耕民,1979)。

保花保果对提高无核黄皮产量和果实品质非常重要,其基本措施包括施足基肥、勤追肥和勤除新梢等。无核黄皮开花量较大,座果率也较高,但其生理落果早、次数多、数量大,如管理不够极易造成低产或者绝收,因而重施基肥、勤追肥和防治虫害十分必要。2004年,对开始挂果的幼树基肥每株10kg+复合肥0.25kg,2005年略有增加,每年追肥2~3次,每次复合肥0.25kg+尿素50g;在第1次生理落果前后各喷一次2%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水或“保果灵”溶液,果实成熟前还不定期地抹除全部新梢和疏除生长不良的小果等,并根据虫害情况喷洒敌敌畏(800倍)或乐果(1000倍)等。

(三)牛心李、桂华李

两者均为蔷薇科李属落叶果树,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优良果树品种,具有品质好、结果早、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今后岩溶地区值得重点发展的果树品种。牛心李和桂华李的定植密度和技术与无核黄皮相近,只是两者定植后截顶高度以70~80cm为宜(果树整形修剪,1983)。

牛心李和桂华李成活率高,恢复期短,在定植后15 天左右即开始萌发新梢。与无核黄皮相比,两者在一年内的生长期较短,每年抽梢2~3次,但其每次新梢的生长量较大,间隔也较短,因而其每年的生长量也较大,对水肥需求也较多。一般是每年每株施基肥2次,冬天和夏天各一次,每次5~10kg;追肥2~3次,每次复混肥0.5~0.75kg,结果树可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和数量。

牛心李和桂华李修剪分夏剪和冬剪,以冬剪为主。修剪时根据树体状况和枝条位置及长势等采取重剪或轻剪,幼树和弱枝轻剪,大树和强枝重剪。

牛心李和桂华李开花结果早,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但挂果很少,第3年后即大量开花,第5年将进入盛产期。在龙何示范区,牛心李于2003年定植,2004年即有少量植株开花。2005年,牛心李开花的植株占定植总数的95%以上,开花量也很大,而且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2%的磷酸二氢钾或“保果灵”,但由于适逢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座果率很低。

(四)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属山龙眼科,原产澳大利亚,是近年来引进的适宜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一种常绿果树(杜丽清等,2004),因其营养价值高、生长快和适应性广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澳洲坚果根系较浅,须根较多,但主根不明显(陆宗超等,1997),忌湿,树体和冠幅较大,其株行距、定植坑规格以及基肥用量等均要略高(大)于无核黄皮等果树。澳洲坚果的株、行距为4m×4m,亩植42株;定植坑宽度和深度均为80cm,每株施农家肥20~25kg。定植苗选用2年生嫁接苗,由于澳洲坚果存在较高的自交不孕性的特点,龙何示范区选择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两个优良品种“695”、“900”混种,混种比例为1∶1。

由于澳洲坚果的生理期较长,始果期较晚,一般在定植后第5~6年才少量开花,同时它又是较粗生的树种,水肥需求量较少,病虫害也不多,管理技术比较简单。在龙何示范区,澳洲坚果从定植到现在主要是确保其植株的营养生长,每年2月和7~8月各施1次有机肥,每次5kg/株,同时在抽梢前(促梢肥)和抽梢后(壮梢肥)各追施化肥一次,每株用量为复合肥25g、尿素50g和钾肥15g。2005年,澳洲坚果开花率约占25%,挂果植株约占10%,表明其已经开始进入结果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0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