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用水中添加碳酸钾可以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0:28:33
字号:

千万不要在饮用水中加入碳酸钾,即使是食品级的!人体中K+过量时人的反应是恶心、拉肚子,如果长时间人体内K+浓度超标会导致体液中K+浓度超标,体液浓度降低,直接危害到身体,表现为:肌肉强度降低

在饮用水中添加碳酸钾可以吗?

、疲劳、皮肤干燥、高血压、性绪低落

、恶心……

总之饮用水中不可加碳酸钾,你还是不要尝试!当然,长期拉肚子有脱水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充K+是有必要的,但要在医生嘱咐下补充!

祝你健康!

碳酸钾的用途

大自流盆地的水为什么能自动流出?

因为他是承压水,水位高处自流盆地只故:

名称的由来

在澳大利亚古陆岩层上,覆盖着基岩不透水层、侏罗纪砂岩承压含水层和白垩纪页岩不透水层,露头在东部多雨地带,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循含水层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编辑本段]人工钻井

第一个人工钻井于1878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伯克附近钻成,1970年前后,共有自流钻井4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 2 万孔 ,70 年代末,前者已减为约2900孔。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是离东部受水区越远就越高。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钠离子含量太高,不宜于农业灌溉,但大部分尚可供牲畜饮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须待降温后方能使用。地下水到达地面的水量不大,全盆地年总涌流量仅1.99亿立方米,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作用极大。一年中盆地可供水1.99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盆地。自流井盆地的地质构造为一大向斜层,间有褶皱、断层和花岗岩山脊。盆地由不透水的白垩系海相和湖相页岩以及含水层的侏罗系砂岩组成。盆地东缘的露头处高于海面244-900米,由此向西倾斜,至昆士兰州西南边缘低于海面下2,130米。在北部地方和南澳大利亚州露头处的高度为150—l,550米。盆地内一般有2—3个含水层,最上面的含水层已普遍开凿利用,只需钻深约30米用抽水机就可吸水。最初凿井可获得大量地下水。但是,由于凿井太多(已达18,000个),而且抽水时间已久,地下水量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有些钻孔已无地下水供应。

在大自流井盆地各处钻孔深度不同,如昆士兰州的最深钻孔为2,179米,是在布莱克霍尔区域;新南威尔士州为1,390米;南澳大利亚州为1,654米。地下水的温度与含水层的深浅有关,一般是含水层距地面越近,则水温越低;反之越高。据记录,最高地下水温见于昆士兰州的1,735米钻孔,其水温为110℃。在南澳大利亚州东北部的戈伊德拉贡(Goydcr Lagoon)深1,435米的钻孔,地下水温达97.7℃。钻孔内的地热梯度(亦称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以下每往下加深一定深度,温度增加的速度)各地也不一样。如以地热梯度0.3℃为例,在新南威尔士和南昆士兰需凿深19米,而在南澳大利亚只需凿深3.1米。

澳大利亚盆地的地下水大多为含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和氯化钠的热水井,不适于农业灌溉,但是为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北部地方的干早牧区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饮用水源。

碳酸钾”的用途有: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可在面制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通常在制造面条、馄饨时适量加入,可赋予产品以特有的风味、色泽和韧性(常与碳酸钠等并用)。

碳酸钾可用于玻璃、印染、肥皂、搪瓷、制备钾盐、合成氨脱羰,也用于彩色电视机工业,主要用于食品中作膨松剂。

主要用于分析试剂。如高纯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等。也可用于硅酸盐和不溶性硫酸盐的助熔剂,有机液体的吸水剂及电镀、化肥、照相行业。

用于玻璃、印染、肥皂、搪瓷、制备钾盐、合成氨脱羰,彩色电视机工业,食品中作膨松剂;作气体吸附剂、干粉灭火剂、橡胶防老剂等;用于已曝光的感光材料的冲洗加工。

用于电子工业显像管玻壳的制造、化肥生产脱碳、钾盐制造,用作分析试剂、助熔剂,也用于各种钾盐的制备;用于分析试剂、基准试剂及熔融硅酸盐和不溶性硫酸盐的助熔剂。

化学实验中做干燥剂。其吸水能力中等,能形成带两个结晶水的碳酸钾(K2CO3·2H2O),但是与水作用较慢。适用于干燥醇、酯等中性有机物以及一般的碱性有机物如胺、生物碱等。但不能作为酸类、酚类或其他酸性物质的干燥剂。

碱性剂和面团改良剂,且可抑制面条发酸,可用于面制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用于生产光学玻璃,可提高玻璃透明度、强度和折光系数。

制取方法:

碳酸钾的生产方法:碳酸钾生产有草木灰法、吕布兰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常用的是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

1.折叠草木灰法

草木灰法是最古老的方法,即从各种植物壳(如棉籽壳、茶子壳、桐子壳、葵花子壳)烧成的草木灰中提取。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等可溶性盐,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可加以分离。此法由于产品质量低、不经济,且受原料来源限制而很少采用。吕布兰法是将硫酸钾与煤粉、石灰混合,还原焙烧,得黑灰(含碳酸钾、硫化钙等烧成物),经浸取、过滤、蒸发、碳化,得碳酸氢钾,再经过滤、煅烧得产品。此法由于工艺流程长等原因已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2.折叠电解法

将氯化钾电解后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在碳化塔中以二氧化碳碳化。经多效蒸发器蒸发、过滤得碳酸氢钾,再经煅烧制得产品。此法因原料易得、钾利用率高、无三废产生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耗电较多。

3.折叠离子交换法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氯化钾交换。再用碳酸氢铵洗脱成碳酸氢钾稀溶液,经多效蒸发、碳化、结晶、分离、煅烧得产品。此法产品质量好,工艺流程短、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0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