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明细:
五花肉、五香蒸肉粉辅、料香、葱姜、蒸鱼豉油
家常粉蒸肉的做法步骤:
1原料图如图。
2五花肉冻两三个小时后,切薄片。和葱末姜末混合。(肉片当然越薄越好,冻的原因就是比较好切,要是自己刀工很棒,就别冻了)
3加入一汤匙蒸鱼豉油,一茶匙白糖,一茶匙鸡汁,一茶匙使用色拉油腌十分钟。
4拌上蒸肉粉,抓匀。
5码放在碗里,上锅蒸30——40分钟。
6倒扣在盘中即可。
小窍门: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是江西名菜,另在川菜、湘菜、浙菜等中都有这一菜式。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
蒸肉米粉可以选择原味的,五香的,还有麻辣的。我比较喜欢五香的。也可以自己做。具体我是没做过。可以去搜一下。腌一下的目的是更入味,颜色也不会白生生的。看起来要好看点。中火蒸就可以了,水要加够,别烧干了。用高压锅应该更快的。
重庆粉蒸肉的家常做法有哪些
养生导读: 粉蒸肉,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根据烹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老藕、南瓜、红薯等配菜。
粉蒸肉,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在江西、四川、陕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都有传统的。不同地域选择的配菜有差异,可以采用红薯、南瓜、莲藕、芋头、青豆等。该菜肥而不腻、酱香突出、咸甜适口、回味无穷。
粉蒸肉的制作方法一:
材料:带皮花肉、姜、葱丝、炒米粉、甜面酱、白糖
:
1、把五花肉皮刮净,10公分长,0.5公分的厚片。
2、放入炒粉 ,甜面酱、白糖、姜葱丝拌匀上笼蒸5个小时,扣盘即成。
粉蒸肉的制作方法二:
材料:小南瓜1个、肋排、粉蒸肉粉1包、黄酒、酱油
做法:
1、小南瓜顶 部1/3处切开,捞干净籽和瓤。
2、肋排切小块,放黄酒和少量酱油抓匀,再撒粉蒸肉粉,用手抓匀。
3、肋排腌渍半 个小时后放入南瓜,盖上南瓜盖,放蒸锅蒸。
4、开盖在肉上浇少量水,继续蒸15分钟。
5、开吃前可撒点葱花或者香菜碎。
粉蒸肉的制作方法三:
材料:猪肋条肉(五花肉)、莲藕、稻米、甜面酱、白砂糖、胡椒粉、黄酒、桂皮、八角、小葱、丁香、姜、盐、味精、酱油、腐乳汁
做法:
1、将猪肉切成4 厘米长 ,2.5 厘米宽,1 厘米厚的长条,用布搌干水分盛钵中。
2、搌干水分的猪肉加精盐,酱油、甜面酱、腐乳汁、姜末、黄酒、味精、白糖一起拌匀,腌渍5分钟。
3、将稻米下铁锅中 置微火上炒5 分钟,至成**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3 分钟起锅。
4、炒好的稻米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制成五香米粉。
5、老藕刮洗干净,去掉藕节,切成3 厘米长、1厘米粗的条粉蒸肉。
6、藕条内加精盐、五香粉25克拌匀,放入钵内入味。
7、将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粉再拌匀。
8、将拌匀的五香粉的猪肉,皮贴碗底,整齐地码在碗内,两边镶肉条。
9、盛猪肉的碗与盛藕的钵一起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1 小时取出。
10、先将蒸藕放入盘内垫底,然后将蒸肉翻扣在藕上,撒入胡椒粉、葱花即成。
粉蒸肉的制作方法四:
材料:猪肋条肉(五花肉)、豌豆、面包屑、糯米粉、鸡蛋、花椒粉、江米酒、酱油、腐乳汁、姜、白砂糖、菜籽油、甜面酱、盐、大葱、淀粉
做法:
1、五花肉切片;五花肉内加花椒面、醪糟汁、酱油、豆腐乳汁、姜末、白糖、料酒等和匀,再加入米粉拌匀,装入碗内。
2、豌豆用盐和米粉拌匀,也加入碗内,上笼蒸软。
3、盐、花椒面调配成椒盐味碟待用。
4、蒸好的粉蒸肉翻扣在盘内,挟出肉片,再把豌豆上笼馏起。
5、然后将肉豆装在盘的另一端,随椒盐味碟上桌即可。
粉蒸肉的制作方法五:
材料:五花肉、胡萝卜、姜片、小香葱、麻辣花生适量、蒸肉米粉、块状咖喱。
做法:
1、咖喱切碎,放入锅中,加入少许水,一边小火加热,一边搅拌,直至咖喱融化至粘稠状。
2、五花肉片放入咖喱酱,抓匀,腌制半小时。
3、待的时间里,将胡萝卜去皮擦丝;取一只空盘,铺一层胡萝卜丝。
4、粉打湿,将腌制好的肉片裹满米粉,码入盘中。
5、水上锅,大火蒸,出锅后撒上花生碎和葱花即可。
粉蒸肉,脂肪丰富 ,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钙、铁等和磷酯、烟酸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消化,便于吸收,是进补佳品。
重庆粉蒸肉
所需食材
五花肉一块、姜蒜末适量、盐适量、白糖适量、老抽适量、生抽适量、料酒适量、花椒几粒、豆瓣酱适量、蒸肉粉适量、土豆适量、葱花适量。
做法步骤
1、重庆人吃新鲜肉都要把皮烧一下,把皮烧至焦黄,然后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再切点姜蒜末,放入肉里,再加入盐、白糖、老抽、生抽、料酒、搅拌均匀。
2、放入几粒花椒,放一勺豆瓣酱,搅拌均匀后,放入蒸肉粉,再次拌匀,让肉均匀地裹上蒸肉粉。
3、准备一个土豆去皮后切成小块,铺在蒸笼的底部,然后均匀地摆上裹好的肉片,粉蒸肉就是拌干一点,不能拌的太清了,因为蒸起来会有水汽,蒸熟了就好了。
4、锅里烧水,水开后放入蒸笼,蒸40分钟,再撒入葱花。
这样做出来的粉蒸肉,肥而不腻,特别好吃,重庆人都爱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