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怎么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3 05:54:41
字号:

鲟鱼鱼苗吃生物饵料,有轮虫、卤虫、水蚤、水蚯蚓等。由于生物饵料诱食力强、适口性好,且不污染水质,所以大多苗种培育场家都采用生物饵料开口。

鲟鱼怎么养

鲟鱼成鱼吃的,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

鲟鱼养殖:

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

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

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扩展资料

鲟鱼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河口区的鲟鱼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这时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鲟鱼

中华鲟观赏鱼怎么养

1、中华鲟鱼苗非常可爱,从育苗开始就正式开始了中华鲟的养殖,根据养殖的规模,可以选择平滑的玻璃缸或者水泥池,池壁一定呀光滑,因为中华鲟喜欢沿着池壁游,如果粗糙很容易弄伤鱼,然后保证其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就可以。

2、中华鲟的小鱼苗相对比较弱小,容易生病,所以水池在使用前,需要用盐水或者其他的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之后,再将鱼苗放入开始养殖。

3、喂养中华鲟鱼苗,可以采用新鲜线虫、沙蚕、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因为中华鲟是肉食性的鱼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清理。

4、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流是活动的,中华鲟对溶氧和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保证水中溶氧量,同时注意水的酸碱度、水温等。

5、同样条件喂养下的鲟鱼个体之间生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要及时按照大小将其分开,以避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这件事情可马虎不得。

6、鲟鱼养殖中最麻烦的就是病害,如果发现鱼行动迟缓、消瘦、不进食,基本上就可以判断鱼得病了,患病鱼要放到专门的池子中。然后用克霉唑和1%食盐、小苏打水混合溶液对生病的鲟鱼进行浸泡消毒。

准备一个透明美观、大小适中的鱼缸,将自来水暴晒一天再注入,水温保持在13-25℃为宜,将鲟鱼放进去。一天喂2-3次食,投喂小虾、红虫、海藻为主,需定时处理食物残渣。此外,鲟鱼不耐低氧以及鲟鱼粪便重易沉底,所以要经常换水和清洗鱼缸。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21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