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老婆非要喝喜茶,我陪她足足排了一个小时才买到,累得我都七孔生烟了。我也非常不解,明明就是一杯奶茶,喝不到就换别的嘛,怎么那么多人都跟我老婆一样执拗非要排队买。老婆怂了我一句,不知道当年是谁为了小米mix大早上4点半就起床跑到小米之家去排队,于是我乖乖闭嘴了。
我想很多人从小米一战成名的故事中都听说过“饥饿营销”这个词,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但是饥饿营销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利润,因为限制产量同时也就是限制了销量,所以利润也会受到影响。其实饥饿营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品牌附加值。
喜茶排队的照片传到网上瞬间就让这个品牌成了网红,短短几个月,全国网民都知道有个卖奶茶的店叫喜茶,都在心里好奇这么多人排队究竟奶茶有多么好喝啊,有机会就一定要亲口尝尝。而同时喜茶的产品并不便宜,一杯奶茶的价格基本与星巴克齐平,比街边其它奶茶店贵了2、3倍。
为什么不直接扩大店面、减少排队,这样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提升销量?
没学过营销的人肯定会这样想,但饥饿营销这种战术通过严格限流控制产量,维持较高售价,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从而进一步简介扩大销售额。要知道,喜茶虽然没有扩大店面,但是单店门数逐年增加,2012年发展至今已经由当初的1家门店扩展到如今的全国80多家门店,而且每家门店的生意都爆棚,排队现象已经成为每家喜茶门店的常态。喜茶如今取得的成功,与其使用的饥饿营销带来的品牌附加值不无关系。
不过使用饥饿营销有三个前提:
①产品具备不可替代性。比如小米1999元的智能手机,这性价比在手机市场确实具备不可替代性。喜茶在这方面略逊色一点,同品质的奶茶也有不少。
②消费者心智不成熟。饥饿营销比较适用于品牌推广的初始阶段,有很多人正是看到网上排队照片感到好奇才去喜茶凑热闹排队。一旦喝过一两次以后,如果还是需要排很长的队才能买,估计很多顾客都会失去耐心。
③市场竞争不激烈。喜茶发展市场是在2012年,当时奶茶市场中并没有很大的品牌,如今再使用饥饿营销,消费者可能就会选择其它替代品COCO、贡茶了。饥饿营销的实施难度比较大,产品推出市场的时机和饥饿的度都必须拿捏好。如何通过媒体、社群、网络等渠道不动声色地造势,不断攻占消费者的心智,把消费者的胃口给吊起来。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犹不及,过度饥饿营销不仅会把客户送给竞争对手,如果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被愚弄,就有可能损害企业诚信形象,消耗企业品牌忠诚度。
答主:张似中,爱好营销的IT汪。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一起探索奇妙的商业世界。
生意火爆的网红美食店,你会为了吃上一次去排长龙吗?
周杰伦MV奶茶店开业排队,前面排着200人,有160个人是黄牛,足以看出,网红奶茶店的热度。奶茶饮品一直是年轻人所推崇的,口味特别棒,连我这中年人都很喜欢。网红店开张,从凌晨排队,一直到早晨九点,一杯售价达到了300元,这个价钱也是不菲呀,可是排队的人却很多,有的人甚至排了一天队也买不到。看到此处,网友们是不是也觉得很奇怪,这钱是不是也太好赚了? ?
通过网上的曝光可以看到,奶茶店门前排队的多是一些大爷和大妈,他们从凌晨就拎着小板凳开始坐在这里了,更令我们感到奇葩的是,有一名黄牛透露说,这些大爷大妈是他花钱雇来的,而且一天的佣金还不低,有200元。看到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这个奶茶店在哪里?我也想去应聘。 ?
代排队和黄牛是不同的。代排队,比如我们两个的关系不错,你是我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等关系,我恰巧有时间,我就帮你去排队了。熟悉的人之间互相帮助,这也是应该的事情。帮助熟人去排队的行为就叫代排队。
黄牛排队,他们的性质也可以算是代排队范围里的。前面说的代排队,帮助熟人的是免费的,无偿的排队行为。黄牛的行为就是有偿的代排队行为,而且他会把这种有偿的费用一提再提,从中间进行炒作,他得到很高的利润。 ?黄牛排队的行为属于搅乱市场正常秩序,应该进行严肃管理。如果商家也参与其中,就该共同处罚,这样才能保证更多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
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影响,国内餐饮行业逐步告别快速增长的时代,部分高端餐饮企业的生意规模甚至呈现下跌趋势。
而与传统餐饮的“不知所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快速休闲餐饮俨然呈“一枝独秀”之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休闲餐饮的市场空间逐年增长,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休闲餐饮品牌有两个核心产品:一方面是有形的、狭义上的产品、菜品;另一方面则是在于用户体验,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作为休闲餐饮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咖啡厅到奶茶店、甜品店,各类“下午茶”或“小零食”形式的店面更是在当下这个移动网络普及、“随手拍”成为日常习惯的时代蓬勃发展起来。
而由于此类新兴店铺的口碑往往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与积累,广受年轻群体追捧,故而也被大众形象地称为“网红店”。
需要承认的是,抛开“排队托”、黄牛代购等情况,真正排队为了自己买东西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过对于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真的由于网上的口碑安利或现场的从众心理而排大队买那一口吃的或一口喝的,其实往往还有心理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
专家指出,过去人们是由于生活必需品的稀缺而排队,那时候,“不用排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现如今人们去排队则不是为了购买稀缺品,或者说不是为了商品本身,而是为了一种象征品。
比如对网红店的美食来说,排队的象征意义可能是自我满足、时尚品味,甚至社会肯定。因此或许可以说,排队背后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再者,不惜排长队也要买网上得到广泛认可、朋友圈里受到大量推荐的食品,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寻找一种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即便不同店面的同种食物在口味上可能并无太大区别,但当“终于吃到了最正宗的XXX”/“终于买到了传说中的XXX”发到朋友圈的那一刻时,心理上的满足感才是人们用排队的时间成本真正想换来的东西。
所以,我们买来喝的其实不是奶茶,而是寂寞。排大队在网红店购物已经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时尚”。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套路走得真
虽然相关店家明确表示自始至终没有聘请过人假排队,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类营销手段也已经在“网红店”轮番上阵,以至于让消费者们在真正吃到东西之前,就完全出于各方的“好评”口碑而对产品的优质程度深信不疑。
诚然,良好的营销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客流量,但是难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消费者终究会生意兴隆的店固然会人满为患排长队,但需要排队店的并不一定等于“生意兴隆”。
只有产品本身这块“里子”夯实了,口碑这块“面子”才能撑得住。毕竟,一个店要想长久火爆下去,终究还是要靠在提高产品本身品质上多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