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人才培养坚持务实、创新,注重学生理论训练与法律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在法学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提出了“观摩审判”、“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法律实习”和“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该成果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引进师范教育教师培养方法,创设法学微格教学法。此外,法学院与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36个实践教学基地。
法学院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达成协议,在本科三年级开设《案例课》,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每年选派十位优秀法官,担任主讲教师。案例课按学科性质分别开设,共五大模块,即刑法案例课、民法案例课、行政法案例课、合同法案例课、知识产权法案例课。
法学院与广州各大律所展开合作,聘请33位专业律师组成校外导师团队,建立“法律诊所”,每周二周三下午及周四全天提供法律服务。
法学院建立了“华师法律实践教学中心”,整合案例课、律师制度与实务与法律诊所等课程,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和免费线上咨询服务,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和案例分析能力。
法学院办学经验丰富,人才培养卓有成效。自1988年设置法学本科专业以来,已培养各类法律人才5000多人,其中法学硕士研究生400多人。
法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由专任教师为本科生提供在校4年期间全程学习指导。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法官、律师担任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校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超过50%,就业率达98%,考研(包括出国留学)率近20%。学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学院辩论队多次获得广东省高校法学辩论联赛冠军。
法学院寻求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设立了“科德投资助学金”、“安道永华律师事务所华师法学实践基金”、“同益法律基金”、“德赛法律基金”以及“岳成法学科研基金” “沁森法学科研基金”等,为学生从事科研提供经费,奖励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关爱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