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养殖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3 03:25:40
字号:

1、建设场地

泥鳅怎么养殖技术

想要养殖泥鳅,就要在场地的建设上开始准备。场地一般是选择泥底的鱼池,如果是水泥地则需要铺上15-20厘米的泥土为底,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即可,在进行投放之前要对池底泼洒生石灰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之前,先要在鱼池中倒入一些肥料,让肥料融化在水体中之后等到水体呈现出清亮爽嫩的黄绿色即可种植一些水草和投放大量浮游生物,以作为鱼苗的食物所用,每一亩面积的鱼池投放大约5-10万尾左右的鱼苗是最合适的。

3、配制饵料

泥鳅的食性比较杂,只要是没有腐败变质、能够啃咬动的生物质大多都能够作为饲料喂食泥鳅,但想要它长得好的话还是要以各种富含营养和蛋白质的豆粕、米糠、麦麸、酒糟等为主,搭配上鲜活的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

4、定期巡查

养殖泥鳅的鱼池要定期进行巡查,做好换水和防病防逃等工作,水色要做到清亮黄绿,能见度30厘米左右为宜,及时进行换水注水的处理,每天打扫一次饵料台,捞出食物的碎屑和杂物防止污染水体,修补鱼池上的漏洞防止泥鳅逃跑。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

但由于近些年野生泥鳅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泥鳅养殖优势也较为明显,很受养殖户的欢迎。

那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

但由于近些年野生泥鳅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泥鳅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泥鳅养殖优势也较为明显,很受养殖户的欢迎。

那么泥鳅要怎样养殖才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池塘条件

培育池最好是土池,池深在50cm左右,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

池底泥土要夯实,池四周离岸边1_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

2、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彻底清塘消毒。

放苗时则需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进行放养。

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3、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

4、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并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此外,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补休,以防出逃。

当然,做好病害防治也是关键,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

5、水质调控

随着鳅种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天气炎热的时候还可再加深一点。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环境。

另外,夏季高温池水易缺氧,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

6、适时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总的来说,泥鳅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是非常适合农民朋友养殖的水产项目。

而且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需求量也很高,只要找对销路,就能获得不错的养殖利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20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