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纹玉,其产地在陕西蓝田、甘肃酒泉、辽宁岫岩等 ,
价廉色美的岫玉岫玉现为我国蛇纹岩玉石总的工艺名称。广义的岫玉包括辽宁岫岩玉、广东南方岫玉、四川会理岫玉、新疆昆仑岫玉和北京十三陵所产京黄岫玉等。狭义的岫玉则专指辽宁岫岩县所产的岫岩玉(简称岫玉)。
岫玉有哪些特点?
岫玉是一种蛇纹石类矿物的集合体(蛇纹岩),是由细小的纤维状和叶片状蛇纹石晶体组成,是一种十分细腻的致密块体。它的颜色多种多样,但以白色、淡绿色为常见。它的硬度为2。5---4。5;比重2。5左右;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也有极少数为透明,与有机玻璃比较相似。
岫玉在我国玉石中的地位如何?
岫玉是我国早已被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玉器原料,是中"四大名玉"之一。由于它的颜色美观,加工性能良好,且原料价低,故在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大批玉雕厂用岫玉作原料,制作各种玉器首饰和工艺品。岫玉的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岫玉有哪些主要用途?
岫玉的用途很广,大量的优质岫玉主要用于雕琢成各种山水盆景、人物、动物和茶具、酒具等工艺品,由于其美丽的淡绿色及柔和的光泽很可爱,颇受人们青睐,因而在国内外都很畅销。另外,接近透明的优质岫玉还广泛用于制作手镯、项链珠、各种小挂件(观音、弥勒佛及玉元宝等)和健身球等,在低层次的消费者中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的岫玉品种和产地有哪些?
由蛇纹岩形成的岫玉,在我国各地有许多品种。据宝石专家栾秉 先生在其《宝石》一书中绍,国内主要的岫玉品种,有如下10种:
(1)岫岩玉:是由纤维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其颜色不下十余种,辽宁岫岩县是我国岫玉的主要产地。
(2)南方岫玉:简称"南方玉",主要产地在广东省信宜县,故又称"信宜玉"。是一种呈暗绿色至淡绿色的致密块状蛇纹岩。由于其有较美丽的绿色花纹,故适合作大型玉雕摆件。
(3)酒泉岫玉:简称"酒泉玉"或"祁连玉",是一种含黑色斑点和不规则黑色团块的暗绿色致密块状蛇纹岩。
(4)陆川岫玉:简称"陆川玉",是一种在黄绿色基底上常见有黑斑的致密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广西陆川县。
(5)昆仑岫玉:简称"昆仑玉",玉质与辽宁岫岩玉很相似。产地在新疆的昆仑山麓。
(6)会理岫玉:简称"会理玉",是一种外观似碧玉的暗绿色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四川省会理县。
(7)云南岫玉:是一种绿色的块状蛇纹岩,常含绿泥石。
(8)莒南岫玉:简称"莒南玉",是一种黑绿色的块状蛇纹岩,产地在山东省莒南县。
(9)京黄岫玉:简称"京黄玉",是一种**、淡**或柠檬**的蛇纹岩,产地在北京十三陵老君堂。
(10)都兰岫玉:是一种具竹叶花纹的块状蛇纹岩,故也称"竹叶玉",产地在青海省都兰县。 (补充)貔貅 又名皮丘
一、貔貅的传说和史记
貔貅(音皮休)是一种瑞兽,和龙、麒麟一样皆不存在於现世间。在传说中;曾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古代除舞龙、舞狮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请神宝诰」文中,谓有一神只名讳为「先天辖落灵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负有雷神之职,更统有百万「貔貅神将」,负责天上巡视工作,类似人间纠察工作,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摄毒伏群魔,防备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扰乱天庭。在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传说貔貅是龙生九子的第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龙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胜父千倍,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而兽之优,有嘴无屁股,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另据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称在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史记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在佛教中,貔貅还被用为地藏菩萨的坐骑,但是被称为“谛听”,但是从造型上看与貔貅无异。
二、貔貅的造型
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是如凤凰、麒麟一样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但现在流传下来都没有分为雌雄的了。还有古时貔貅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致于“天禄”则较为少人用以称这类瑞兽,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
貔貅的造型很多,难以细分。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龙头、马身、麟脚,额下有长须,两肋有翅膀,会飞,且凶猛威武,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到现在常见到、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须。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此兽无肛门,只进不出,比喻为招财进宝。
三、貔貅的功用
因此貔貅在风水上用来驱邪、挡煞、镇宅其威力是无庸置疑的。相传貔貅喜爱金银财宝的味道,常咬回金银财宝来讨主人的欢心,故有言此乃招财之物。因而貔貅另有旺财的功用。貔貅在五行风水中带火性,能招来大量的金钱,使世间财源自此打开.
在家宅或工作地点的适当位置放置貔貅,可收旺财之效。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赛马、期货等等。貔貅与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凶狠的瑞兽,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古代还用它来镇墓,是墓穴的守护兽,一般古墓的墓前都可以看到,可知其杀气的勇猛。
貔貅可摆放在风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师都认为有催财作用,而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一般摆放玉质制造的貔貅,催财力量会很强。其实貔貅对于正财或偏财都会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有流行起来的迹象;不过,利用貔貅来催财,总带点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贵神时或鸟兔太阳吉时,开光的貔貅催财力量是最强的,不论工作属于正行或偏行。但有一点要留意,作*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这便是灵兽的特性。貔貅在风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点说明:
1、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
2、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尤对偏行、收入浮动者有奇效,例如销售、经商、外汇、股票、金融、彩马、期货、赌场等等。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要辨别真假,假的一般几十,是人工的
真的质量好的上千,差点的几百
李凤苍? 王维月? 刘树奎
洙边镇洙边村家前有一条河,名曰仙女河,河水从上游的窑沟而来潺潺向西汇入洙溪河,其河畔耸立着一突兀的大土墩,名曰九天仙女墩,墩高约19米,方圆约5000平米,墩上野草丛生,树木茂盛,说起墩名之由来,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唐朝时期此地就有白姓人居住了,因窑沟周围的地下黄泥柔韧细腻,非常适宜拉坯制作瓦、盆等陶器,勤劳手巧的白姓人就以烧窑为生,并取村名为泥瓦庄。到了明朝初年,由于战争、瘟疫等原因,此地一片荒芜,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居住了。明景泰年间,刘氏始迁祖伯元与妻子金环氏率四子一侄自东海大村迁徙而来,见这里山清水秀,草绿花香,土地肥沃,是适宜居住的好地方,他们就在这方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仍沿用泥瓦庄村名,直到清康熙年间,因地处洙溪河边才改称洙边村。刘氏部分村民一直沿袭白氏村民制作瓦、盆的传统,以烧窑为业,烧出的窑货清脆响亮,光洁细腻,村民挑着烧制好的盆罐等还到异地叫卖销售。话说村里有户人家,家道殷实,主人有个儿子名叫刘生,这年正在私塾里读书,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全家正指望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呢,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刘生的父母先后患病离开了人世,为了给父母治病,刘生变卖了土地及所有家产,转眼间就变的一无所有成为孤儿了。村里有一高大的土窑,专门烧制泥瓦、碗、罐、盆等,生意非常红火,大家看到刘生孤苦无依,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让他到土窑作坊里干活,晚间住在里面顺便看护土窑。过去普通人家办个红、白事需要许多盘子和碗装菜盛饭用来招待客人,一般就到土窑里来借,因刘生心地善良,乡亲们前来借用,他都有求必应,因在使用过程中,借用的东西有损毁的,还有借了不还的,再说用过的碗盆就变成旧的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这些损失全由刘生本人垫付,因此每年下来刘生的工钱所剩无几,仅能勉强糊口而已。经过数年的跌打滚爬,刘生已有一个文弱书生磨炼成了像模像样的健壮后生了,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家中一贫如洗,只能过着单身生活。九天之上有位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天生丽质,婀娜迷人。她深感天庭的寂寞冷清,羡慕人间美景。一天,仙女乘着白云游历至此,她轻轻拨开云雾朝下一望,见绿树翠蔓,鲜花遍野,农夫在耕地里往来穿梭,窑工娴熟地做着盆罐等各种生活用具,她立即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禁起了思凡之心,于是就按下白云,来到大窑前,恰巧刘生从窖里出来,与仙女碰了个正着,刘生见眼前来了一位纤指柳腰、体态轻盈、貌美如花的姑娘,不禁看呆了,仙女见刘生英俊魁梧、体格健壮、仪表堂堂,心中颇有好感,便含情脉脉地抿嘴一笑,刘生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急忙施礼,两人仿佛前世注定,一见倾心,越说越投缘,很快沉浸在爱河之中。其后二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缔结了一段美好的仙俗姻缘。仙女贤惠善良,乐善好施,同情人间疾苦,她看到村民劳作之余都喝白开水,就把随身带的茶树种子播撒在周围大地上,霎那间就长出一丛丛的茶树来,村民就根据仙女传授之法采其叶饮用,用其叶泡出的茶水碧绿明澈,清香爽口,为农家生活平添了乡野情趣;她见刘生虽非常勤劳,但生活并不富裕,全因外借碗盆所致,只见她长袖一甩,就变出许多金银碗、盘、盆及筷子等,供前来租借之人用,并告诉来人:凡红、白事及亲朋好友均可免费租借使用,用后要原数归还。周围十里八乡有需要者,便在晚上来到大土窑前说出需要的数目,等到第二天清晨,需要的碗盘和筷子会一样不少的摆在土窑门口的石台上,等家里事办完了,村民都守诺送还。从九天下凡的仙女护佑着这一带风调雨顺,年景太平,村民安居乐业。
刘生与仙女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一场灾难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玉皇大帝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心想仙女只不过是迷恋凡间的花草,玩够了也就回来了,没想到仙女不但逗留凡间迟迟不归,还敢私自下嫁凡人,因为天条律令规定绝对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与凡人相恋的,玉皇大帝闻知后龙颜震怒,马上派遣天兵天将速速捉仙女回天庭问罪。土窑不远处有个摸天岭,岭上有块巨石,石上较为平坦,仙女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巨石上面梳洗打扮,这天早晨,天兵天将撩开云层朝下俯视,见仙女正在巨石上面梳头,就对仙女厉声说道:“玉皇大帝有令,限你即刻回天庭,如抗旨不遵,定斩不赦!”仙女听后抬头一看,知道大事不妙,本想回去收拾一下并与刘生道别,来到眼前的天兵天将那容仙女说话,就押着仙女飞上天庭复命去了。此时刘生正在窑中劳作,尚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待他从窑中出来后,仙女就不见了,到处寻找未果,他突然想起清晨仙女梳洗打扮的地方,便攀爬至巨石之上,见有仙女留下的梳子、篦子等,知道仙女已经走了,无力回天的刘生天天茶不思饭不想,接着就疾病缠身,容颜憔悴,时间不长就在思念中去世了。仙女在天庭中也愁眉不展,天天思念着凡间的丈夫,常常以泪洗面,有一天她偷偷来到人间,听说丈夫已经去世了,两行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泪水掉在地上就在土窑前形成了仙女河,此后的土窑已废弃不用变成了一个大土墩。附近外姓家族中有一小财主,是一个喜欢贪小便宜的主,他因故借了好几桌金银碗筷,用完后就起了歹心,就私自留下耍赖不还,这可惹恼了心情不好的仙女,从此以后村民便再也借不到金银碗盆了,这外姓族人就开始家道中落,境遇困顿,日趋潦倒,后代一个个地疯了。后来仙女在天庭里每当想念丈夫,就偷偷来到土墩之上停留良久,传说每当仙女到来时,天就会下起淅淅沥沥的细雨,接着这个大墩顶上就会有云雾缭绕,并传出仙女断断续续、嘤嘤噎噎的哭泣声,听起来是那样的缠绵、凄婉与悲伤,不由得让人心生酸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九天下凡的仙女,就把这个大土墩叫“九天仙女墩”,把墩前之河叫仙女河了。
其后有关九天仙女墩还有诸多传说。在过去的蒙昧时期,人们都相信风水,为了日后子孙代代都能兴旺发达,老人去世后墓址的选择要看风水。话说清朝某年间,附近村庄就有一大户人家,老人离世后,就请风水先生查看墓地,好酒好饭的伺候。风水先生拿着相盘到处察山观水,转悠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中意的地方。这天早晨,他来到九天仙女墩旁时,就看到在轻纱般晨雾中,墩顶瑞气四射,还有股祥云缭绕盘旋直上云天,他急忙来到墩顶环顾四周,见东南方向有一通体浑圆鱼脊状的岭,似龙身,脚下的土墩正好是龙头,他连声赞叹:“果然是块风水宝地,好一条龙脉!在这龙头上做墓地,子孙必定福禄万世,说不定还能出个皇帝,这回和主人有交代了。”他正高兴着准备回去告诉主人,谁知一步从墩顶跨下刚落脚时,突然感到土墩有点晃动,他感到大事不妙,急忙来到仙女河边拿出镜子对着九天仙女墩一照,原来整个土墩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在这样的地方做墓穴,无疑会根基不稳,再仔细一想,该墩是龙脉之所在,普通人家是万万动不得的,于是就放弃了在墩上建墓穴的念头。
仙女河流经九天仙女墩处,有一碧水荡漾的大渊子,大雨不浑,旱天也从未干涸过,因深不可测,显得幽奇神秘。村中有一青年,水性极好,他对大渊子到底有多深,颇感好奇,有一天,他想亲自试试其深浅,就一个猛子扎了下去,在下潜过程中,恰巧遇到两只大鳖,他一手抓着一只鳖,鳖带着他飞快地下潜着,水越来越凉,透肌彻骨,在正前方突然看到了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的华丽宫殿,他感到大事不妙,万一进去不让回来就坏事了,因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于是,他用力向前推开两只大鳖,立即返了回来,此后再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水下潜了,于是人们就开始传说这个大渊子是与东海相连的一只“海眼”,是通往龙王水晶宫的一个入口。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片古老之地爆发了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为铭记历史、缅怀抗日阵亡的烈士,王家野疃村的乡贤王子平先生四处奔波,号召大家捐款,自己也慷慨解囊,在九天仙女墩之上建了一抗日烈士纪念塔,并制碑镌文。塔由塔帽、塔身和塔座组成,塔身簌碑数通,整座塔肃穆庄重,巍峨壮观。建成后不久纪念塔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毁了,破碎的石碑散落在附近,后经刘氏后人搜集收藏在刘氏宗祠内,碑帽、碑座尚在九天仙女墩旁,在宗祠外尚有一通石碑,是当年纪念塔中的石碑之一,为紫砂岩材质,上书:为国抗战阵亡将士之公墓,官 任金才 士 牛金才 武金堂 连舟城 兵 张福山 张廷轩 师宪荣 徐发强 潘金才 袁永龙 王其然 王廷立 黄志民 张福祥。昔日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虽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些英烈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令后人肃然起敬,陡生无限景仰之情。
解放战争时期,驻守在当地的八路军因供给不足时常忍饥挨饿。有一天,几个战士在九天仙女墩旁巡逻时,看到渊子里有拳头大的气泡往外冒,接着水面上泛起巨大的波纹,波纹下有数条一庹多长的大鲶鱼在悠闲地游动着,这一发现立即报告给领导,领导为改善士兵的生活,决定逮着这几条大鱼,于是就截断河流,发动战士戽水,水终于戽干了,一条大鲶鱼也没见,只逮了几条小鱼秧子,大伙儿议论纷纷,深感疑惑。此后民间就有了士兵戽水惊动了龙王,大鲶鱼顺海眼游走了、海眼被龙王堵死了的传说。
70年代江苏省有个金平磷矿厂生产钙镁磷肥,因需要大量的蛇纹石作原料,而九天仙女墩的地下就是蛇纹石矿,村领导就组织部分劳动力,在墩后挖取蛇纹石去卖,不久就挖出了一个大坑,恰巧村里几个年轻人相继死亡,村里一时间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市井百姓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人郑重其事地说这与九天仙女墩遭到破坏有关,村领导权衡再三,最后决定把这个矿坑用砂石填了起来。说起来也真神奇,恢复土墩原貌后,村里的年轻人就安然无恙了。这种说法在当今开明的时代听起来封建迷信色彩甚浓,但对九天仙女墩的保护起却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90年代,洙边镇政府首开小流域治理之先河,在对仙女河治理的同时,也对该墩靠河的一边用红砂岩进行了加固维护,其后又在墩顶建有休闲亭,并在亭旁塑一古树桩,上刻“九天仙女墩 欢迎您”等字,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目前九天仙女墩已是洙边村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的目光。(本文根据刘元勋、刘家记、刘树松、刘玉树、聂其相等老人的口述整理而成,另承蒙李树彪、吴瑞强、臧金生等先生戮力协助,谨此致谢)
第一作者单位及联系电话:李凤苍 莒南县人民医院 13864993760
编辑:临沂沣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陆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