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推荐表里有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本人适合于从事何种类型或性质的工作。在这一栏很多人系统性的以工作类型的名称作为自己适合于从事工作的填写内容。这样写很宽泛,而且即使写了也就是一些几乎无人问津的空话。
我们都明白不是自己适合于什么工作,而是用人单位需要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用人单位的意见是关键!那么我们在填写大学生就业推荐表中适合于从事何种类型或性质的工作这一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考虑和衡量自己的措辞是否合理。?
如果我们写,自己适合于做公务员,很难说在现在人人都想进入体制内的时期,这样的填写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从实际考虑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能力和特点,又怎么可能进入公务员这样的岗位呢?所以如果我们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公务员,那么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变动可能使表格就显得实际而贴切于自身现状了。
比如:我适合于从事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做起的公务员。简单看似乎有讨巧的嫌疑,其实接着往下写,如果我们善于从事的另外一项工作是销售,那么我们仍然表达自己希望从最艰苦的地方和最基层的岗位做起,这样一系列的表达就能够说明问题了。因为我们很谦虚,明白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不会是简单的大学生活,而是在社会中实实在在打拼和奋斗的历程。
扩展资料:
应届毕业生求职最佳时间:毕业前一年到半年
■学生求职时间提前,势必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创造更宽裕的求职空间,减少择业与上课的冲突,不要在毕业那年安排过多课程,不要提过高的毕业设计要求。
■学校看重当期就业率,是因为这一数据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
■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一事实表明,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焦虑,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前找工作,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再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麦可思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最佳时间是毕业前一年到半年之间。而调查同时发现,2007届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官方数据为70%),大大低于半年后的就业率87.5%。
毕业生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的区别有:
第一,两者的作用不同:
毕业生推荐表的作用:
毕业生推荐表是毕业生具有就业资格的证明文件。只有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才有资格领取毕业生推荐表。定向、委培毕业生、非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没有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毕业生申请户口、报考公务员等的必备资料。用人单位申报解决毕业生户口,推荐表是要提交的申报材料之一。同时,毕业生如果报考国家公务员,也必须要提交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正式书面材料。推荐表内容需要经过毕业生所在高校审核并加盖公章。
就业协议书的作用:
就业协议由学校作为见证方,有利于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就业协议经学校和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聘用双方不得任意违约。
就业协议是一种文字契约,确定了甲乙双方的聘用关系,毕业生不得另找单位,学校按协议派遣后,用人单位不得拒收毕业生。
就业协议毕业生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依据。签订就业协议书是国家为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避免混乱,杜绝就业欺诈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肃性,为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
第二,两者的内容不同
毕业生推荐表的内容有:
基本情况、学业情况、本人简历、本人特长、爱好、社会表现及社会活动能力、在校奖惩状况、本人就业意愿、学校推荐意见、备注等信息。
就业协议书的内容有:
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专业、学制、毕业时间、学历、****等。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应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性质、联系人及****、档案接收地等。
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约定的有关内容,可包括:工作地点及工作岗位;户口迁入地;违约责任;协议自动失效条款、协议终止条款;
双方约定的其他事宜。各方应严格履行协议,任何一方若违反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其他补充协议。
第三,两者的性质不同:
毕业生推荐表的性质是一种推荐材料,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就业协议书的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也是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用工协议。
扩展资料: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原则:
主体合法原则: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如果学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具有从事各项经营或管理活动的能力,单位应有录用毕业生计划和录用自主权,否则毕业生可解除协议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平等协商原则:就业协议的双方在签订就业协议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学校也不得采用行政手段要求毕业生到指定单位就业,用人单位亦不应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求毕业生交纳过高数额的风险金、保证金。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是一致的。
百度百科-就业推荐表
百度百科-就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