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1、传动系统(牙盘、链条、飞轮)缺少清洁保养或缺少润滑油,沉积的污垢、锈蚀、干涩会让传动系统中的各部分零件出现异常的摩擦,那么多金属零件在恶劣的环境中蹭来蹭去。
所以,要经常对自行车的传动系统进行保养,使用专用的清洗剂彻底清洁传动系统,并重新上油,对锈蚀严重的零件进行及时更换。
2、传动系统疲劳:自行车在行驶较长的距离后,传动系统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或疲劳,比如链条被拉长,飞轮、牙盘的齿尖被磨损,甚至断齿。
这些情况会导致传动系统的咬合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产生杂音,甚至跳齿等不良现象。所以,每行驶5000公里,应更换新的链条,10000公里左右时,应考虑更换飞轮,保证传动系统能够正常、高效地工作。
3、中轴、脚踏的轴承进水或磨损严重,也可导致异响。有时,在大雨中骑行后,你的自行车在踩踏时可能会出现“嘎吱嘎吱”的响声,这也许就是中轴或脚踏的轴承进水了,这种异响多见于中低端的零件,大都会在水分蒸发后消除。
但也会对轴承的寿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如果你的零件防水性能不是很好,请尽量避免在较大的雨水中骑行,淋雨后,也应及时将车擦干,尽量避免积水渗入轴承内部。
如果没有进水,踩踏时脚底部分也有“嘎吱嘎吱”的响声,那很可能是你的中轴或脚踏中的轴承出现了损坏,一般为滚珠磨损不圆,或是轴承壁磨损严重导致滚珠转动不畅。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相应的零件进行更换了。
4、座杆与车架立管间有灰尘:有时候,在骑行中坐姿发力踩踏时,屁股下面会有“咔嗒咔嗒”的声音,感觉像是座杆或车架被搞“裂”了,其实不然,这个原因很有可能是座杆与车架立管间进入了灰尘,在骑行发力时发生挤压导致杂音。
此时,可以将座杆拆下,清洁车架立管内壁及座杆外壁,并在座杆外壁插入车架的部分涂上一层固体润滑油(即俗称的黄油),再将其重新安装,便可达到一定的防尘效果,并减轻座杆与车架立管的碰撞与摩擦,从而达到保护的功效。
别担心,正确安装的座杆夹可以把你的座杆锁得很紧,完全不会因为涂了黄油而在骑行中导致座杆滑落。
5、辐条松动:许多车友不经常检查自行车轮组的辐条,认为只要不偏摆、不跳动就没事。其实,许多中低端轮组在长期骑行,尤其是长时间经过颠簸路面之后,辐条都会产生松动,过度松动的辐条间可能会在交叉处产生摩擦,从而在骑行中发生异响。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手去捏一捏自行车的辐条,或是去车店检查辐条的张力是否标准,如果发现松动,应及时到车店去进行调整,特别是新的自编轮组,由于刚刚开始进行磨合,在骑行1个月左右时,应对辐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辐条松动除了可能产生杂音,还会降低整个轮组的强度,以及骑行整车的支撑感。
山地自行车后轮有异响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刹车闸皮与轮圈摩擦:山地自行车后轮由两块刹车皮对轮圈夹紧,使轮圈停止转动。当刹车皮与轮圈间隙小或摩擦时,可能会产生异响。解决方法是调整刹车皮位置或更换刹车皮。
2. 碗组松动:碗组是山地自行车的关键部位,如果碗组松动,可能会导致后轮有异响。解决方法是拧紧碗组盖的紧固螺丝,确保碗组紧固不松动。
3. 飞轮盘片松动:山地自行车的飞轮盘片如果松动,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拆下飞轮盘片,重新拧紧固定螺丝,确保飞轮盘片紧固不松动。
4. 中轴、脚踏松动:中轴和脚踏如果松动,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拧紧中轴和脚踏的紧固螺丝,确保它们紧固不松动。
5. 链条跳齿:如果链条跳齿,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检查链条是否松弛或磨损,调整或更换链条。
6. 曲柄松动或缺少润滑:曲柄如果松动或缺少润滑,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拧紧曲柄的紧固螺丝,并在轴部适当上油,确保曲柄紧固不松动。
7. 牙盘的固定螺丝松动或缺少润滑:牙盘的固定螺丝如果松动或缺少润滑,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拧紧牙盘的固定螺丝,并适当上油,确保螺丝紧固不松动。
8. 大盘低速时前拨擦链条:如果大盘低速时前拨擦链条,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调整前拨的位置或更换合适的档位。
9. 尾钩松动变形:尾钩如果松动变形,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拧紧尾钩的紧固螺丝,或更换尾钩。
10. 脚踏松动或缺少润滑:脚踏如果松动或缺少润滑,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拆下脚踏,清理沙砾,上油润滑,并拧紧脚踏的紧固螺丝。
11. 花鼓杂音:花鼓如果杂音,也可能会导致后轮异响。解决方法是检查花鼓轴承是否损坏或缺少润滑,适当上油或更换轴承。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将自行车送往专业维修店检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