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各有优点,总的来说比较有名的是东北民猪、莱芜黑猪、皖南黑猪、赣东黑猪、八眉猪、香猪、塘猪等。
1、民猪(大民猪、二民猪、荷包猪),原称东北民猪
产地(或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主要特性(二民猪):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全身被毛黑色,冬季密生绒毛。抗寒能力强。在-28℃仍不发生颤抖,-15℃下正常产仔哺育。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为195千克,母猪为151千克。胴体各部分的早熟性是按骨骼—肌肉—皮肤—脂肪顺位而先后出现的。性成熟早,母猪4月龄初情,卵泡直径900~1000微米,9月龄排卵约15枚,护仔性强。产仔数头胎11头,三胎11.9头,四胎以上13.5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屠宰率为72.5%,体重达90千克后脂肪增加,瘦肉率下降。
2、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包括互助猪)
产地(或分布):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被毛黑色。生长发育慢。大八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千克,母猪体重80千克;二八眉公猪体重约89千克,母猪体重约61千克;小伙猪公猪体重81千克,母猪体重56千克。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配种,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以下介绍以淮猪为例。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千克,母猪体重114.9千克,头胎产仔9~10头,经产仔13头,日增重为251克。深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千克,母猪为100~150千克,头胎产仔10.1头,经产仔12.8头,高水平营养日增重为434克,屠宰率为72.8%。马身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千克,母猪为101~128千克,初产仔10.5~11.4头,经产仔13.6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0克,瘦肉率为40.9%。莱芜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千克,母猪为138.3千克,初产仔10.4头,经产仔13.4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59克,屠宰率为70.2%。河套大耳猪:成年公猪体重149.1千克,母猪为103千克,初产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25克,屠宰率为67.3%,瘦肉率为44.3%。
4、汉江黑猪(包括黑河猪、铁河猪、铁炉猪、水磑河猪、安康猪等)
产地(或分布):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主要特性:分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个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二型,马脸型猪体型大,头大,脸直,身长,腿高;狮子头型头短宽,面微凹,耳大下垂,达于嘴角或与嘴齐,形如蒲扇,耳根较软,嘴筒粗。小耳猪头小,嘴尖,耳小而薄,耳根较硬,半下垂,仅达眼下,形如杏叶。成年公猪体重为61~138千克,母猪为92千克。性成熟早,农村公猪3~4月龄、母猪4~5月龄开始初配,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561克,屠宰率为66%,腿臀比例27.5%,瘦肉率为49.3%。
5、沂蒙黑猪(沂南二茬猪、莒南猪)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临沂市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宽,有金钱形皱纹,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倾罩,嘴筒短而微撅,胸宽而深,背腰平直且宽,四肢结实,皮灰色,被毛黑色,分为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为199千克,母猪为154.3千克。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9~680克,屠宰率为76.3%,膘厚4.6厘米,瘦肉率为43.9%。
6、两广小花猪(包括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广东小耳花猪,广东小耳花猪又包括黄塘猪、中垌猪、塘猪、桂墟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与广西自治区相邻的寻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和尾短等“六短”特征,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7、粤东黑猪(惠阳黑猪、饶平黑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惠阳、饶平和焦岭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略呈长方形,头清秀,额宽平,仅少数呈倒八字形或菱形皱褶,耳较小斜竖,嘴筒稍长而较尖,下颌狭窄,当地群众叫“禾虾头”,背腰微凹,腹部稍大,但不拖地,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短适中。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75千克,母猪为58.5千克。性成熟早。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1克,屠宰率为70.3%,瘦肉率为46%。
8、海南猪(包括文昌猪、临高猪、屯昌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文昌、屯昌、临高县。
主要特性:头小,鼻梁稍弯,耳小而薄、直立、并稍向前倾,耳根较宽广,嘴筒短而钝圆,体躯较丰满,背宽微凹,腹大下垂,臀部肌肉发达,飞节处有皱褶。毛色白多黑少,从头部沿背线直到尾根有一条黑毛黑皮的宽带,俗称“黑背条”。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小公猪15~20日龄有爬跨行为,60日龄有配种能力,90日龄配种,母猪3~4月龄第一次发情,7~8月龄配种。2岁母猪产仔9.5头,3岁以上产仔12.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47~368克,屠宰率为69.4%,眼肌面积25.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8.5%。
9、滇南小耳猪(包括德宏小耳猪或景颇猪、僳匕猪、勐腊猪或爱尼猪、文山猪或阿尼猪)
产地(或分布):云南勐腊、瑞丽、盈江等地。
主要特性:体躯短小,耳竖立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按体型分大、中、小三型。小型猪群众称“细骨猪”、“冬瓜猪”或“油葫芦猪”。体型短小,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成年大型公猪体重为64.2千克,母猪为76千克;小型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9.6千克和54.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3月龄,母猪4月龄可配种。初产仔7.7头,产活仔7.3头,经产仔10头左右。肥育期日增重为220克,屠宰率为74%,瘦肉率为31%。
10、香猪(包括从江香猪、环江香猪)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
主要特性:体躯矮小,头较直。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后肢多卧系。被毛多全黑也有“六白”。公猪生长较慢。4月龄7.87千克,6月龄16.02千克,母猪4月龄11.08千克,6月龄26.29千克。成年母猪体重41.1千克。性成熟早,公猪170日龄配种,母猪120日龄初配,头胎产仔4.5头,三胎以上5~6头。肥育期日增重较好条件下为210克,香猪早熟易肥,宜于早期屠宰。屠宰率为65.7%,膘厚3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6.7%。肉质鲜嫩宜做腊肉和烤乳猪。
11、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
主要特性: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弯。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被毛大部为黑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成年母猪体重30~35千克。性成熟早,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4月龄初配。头胎产仔4头,经产仔6~8头。小公猪1~1.5月龄有性行为,当地不留公猪,即小公猪性成熟配种后就宰杀。
12、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或流沙河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宁乡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平均排卵17枚,三胎以上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
13、华中两头乌(包括监利猪、通城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东山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和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广大地区。
主要特性: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四肢较坚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6月龄前生长快,成年公猪体重为98.9千克,母猪为92.5千克。平均排卵19枚,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1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3~428克,75千克屠宰率为71%,瘦肉率为41%~44%。
14、湘西黑猪(包括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分长头型和短头型,额部有深浅不一的“介”字形或“八”字形皱纹,耳下垂,中躯稍长,背腰平直而宽,腹大不拖地,臀略倾斜,四肢粗壮,卧系少,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13.3千克,母猪为85.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4~6月龄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初产仔6~7头,经产仔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0~300克,屠宰率为73.2%,眼肌面积21.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2%,瘦肉率为41.6%。
15、大花白猪(包括大花乌猪、广东大花白猪、金利猪、梅花猪、粱村猪、四保猪、泥陂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被毛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133千克,母猪为111千克。母猪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4头,仔猪存活率96.2%。肥育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为519克,屠宰率为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3.2%。
16、金华猪(又名两头乌猪、金华两头乌猪)
产地(或分布):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嘴,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中间白两头乌。按头型分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约112千克,母猪体重约97千克。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配种,三胎以上产仔13~14头。肥育期日增重约460克,屠宰率为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瘦肉率为43.4%。有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淹制火腿。
17、闽北花猪(包括夏茂猪、洋口猪、王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闽北地区。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前倾下垂,颈短厚,背腰宽且凹陷,腹大下垂,臀宽而稍倾斜,毛细稀短,毛色不一,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和尾部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为白色;有的颈部有宽窄不一的白色环带。母猪6月龄前相对增长快,成年母猪体重为83.9千克,公猪为78.1千克。公猪性成熟早,6月龄开始配种。平均产仔7.5头,经产仔8.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00克,屠宰率为75.2%,膘厚5.7厘米,腿臂比例23.9%,瘦肉率为41%。
18、嵊县花猪(包括富润猪、新昌猪、章镇猪、蒋岩桥猪)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嵊州、新昌二地。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耳大而厚、垂向前下方,面微凹,胸宽,背腰平直,腹下垂,四肢粗短,体躯皮肤有皱褶,被毛有“全黑”、“大斑花”和“六白”三种。6月龄公猪体重为39.1千克,母猪体重40.9千克。成年公猪体长136厘米,母猪107.5厘米。性成熟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及以上15~16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为257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5%。
19、杭猪(又称杭口猪、上杭猪,包括大乡猪、莲花猪、武宁花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修水县的杭口、上杭等地。
主要特性:体格中等,体质疏松,头型分“狮头”和“狗头”两种,狮子头猪的前额稍凹陷,嘴筒短,颜面皱纹多而深,又称“八卦脸”;狗头猪的嘴筒长直,颈也较长。耳中等大小,背腰稍凹,腹大,四肢粗圆,多卧系,毛色为“乌云盖雪”。成年公猪体重117.9千克,母猪体重134.6千克。公母猪8.5~10月龄初配,但农村公猪5~7月龄,母猪6~8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三胎以上10~11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300克左右,屠宰率为68%~70%,在较高的饲养水平下日增重为477克,屠宰率为72%~75%,肉脂比例1:1. 28~1. 31。
20、赣中南花猪(包括茶园猪、冠朝猪、左安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中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小适中,额部较宽,皱纹较多,呈菱形,额面微凹,耳中等大、薄而下垂,背微凹或较平直,腹大而圆,臀稍倾斜,毛色可分为三种:“乌云盖雪”、“三花”和“过颈花”。成年公猪体重110千克,母猪体重100.7千克。初产仔7~8头,经产仔数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36克,屠宰率为72%,瘦肉率为38%。
21、玉江猪(包括玉山乌猪、广丰乌猪、江山乌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玉山县和浙江省的江山县。
主要特性:体型稍小,体质较疏松,耳中等大下垂,嘴筒短宽、微翘,颈短而丰满,背腰较宽、稍下凹,腹大小适中,臀稍丰满、略倾斜,四肢较短、坚实,被毛全黑。成年公猪体重84.2千克,母猪体重75.6千克。头胎产活仔数7~8头,三胎以上产仔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90~362克,屠宰率为70%~75%,膘厚4.5~5.5厘米,瘦肉率为37.2%。
22、武夷黑猪(包括闽北黑猪、赣东黑猪)
产地(或分布):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面稍长微凹,额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中等大、前倾下垂,颈短背宽,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宽丰满,四肢较细且结实,毛稀而短。被毛黑色,有的呈灰黑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成年公猪体重90千克,母猪体重89千克,性成熟较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9~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00~3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4.8厘米,眼肌面积22.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2.6%。
23、皖浙花猪(包括皖南花猪、淳安花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的淳安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额有皱纹,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腹较大不下垂,毛色都是黑白花,在吻突、四肢下端、前胸和下腹部微白色,头臀两端微黑色,额部有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白毛星”。分狮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母猪4~5月龄配种,头胎产仔6~7头,三胎以上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50~250克,屠宰率为68.7%。
24、莆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甫田、仙游两地和福清西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形,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26.4千克,母猪体重77.4千克。初产仔6~7头,经产仔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11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2%。
25、福州黑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分布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稍大下垂,胸较深,背宽平或微凹,腹大稍下垂,臀稍倾斜,四肢坚实,皮肤略显粗糙,被毛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88千克,母猪体重173千克。头胎产仔10~11头,经产仔12.2头。日增重为400~5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3~3.5厘米,眼肌面积21~2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7%。
26、太湖猪(包括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27、圩猪(又称皖南黑猪、宣城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宜城市诸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有的称“青鱼头”;有的称“狮子头”,数量以前者为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倾伸,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被毛黑色。6月龄公猪体重26千克,母猪体重32.12千克。头胎产仔8~9头,三胎以上产仔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4克,屠宰率为70.6%,眼肌面积20.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2%。
建制沿革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定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9郡,福绵区属合浦郡。
1949年12月,属鬰林县。
1950年3月, 属鬰林县。
1962年,属福绵区。
1966年4月,撤销区编制,全县共设南江、名山、茂林、新桥、沙田、樟木、成均、福绵、仁东、龙安、大平山、石南、葵阳、城隍、山心、沙塘、高峰、蒲塘、北市、小平山等20个公社和城关镇。
1997年4月22日,属玉州区。
2013年6月,国务院批覆同意设立玉林市福绵区。
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福绵区辖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6个镇。
玉林市福绵区行政区划 镇名称 面积 人口 邮政编码 福绵镇 74平方千米 8万 537023 樟木镇 218平方千米 8.2万 537026 成均镇 208平方千米 7.1万人 537024 沙田镇 148平方千米 5.3万 537034 新桥镇 82平方千米 5.56万 537033 石和镇 85平方千米 3万 537033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福绵区中心位于北纬22°35′2″ 东经110°02′42″,玉林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东北连玉州区,西北接兴业县, 南邻博白县,东南与陆川县接壤。全区总面积787平方千米。 (注:面积有差异,民政部查询面积为787平方千米,福绵区 *** 网面积为829平方千米,以民政部为准。)
地质 地层境内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和三迭系外,寒武纪以来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泥盆--石炭系和白垩系出露最广;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沙田等盆地中。
构造玉林市自早古生代以来,属钦州残余地槽,东吴运动使地层发生强烈褶皱隆起,燕山和喜山运动,断裂构造发育,并形成了若干北东向断陷盆地,使其现今的构造格局复杂多样。 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且十分发育,不论境内主要的断裂带,还是大型的褶皱轴迹,都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北东向断裂和褶皱组成了市内基本构造骨架。中部以大容山--六万山复背斜为主体。西北侧为灵山--藤县深断裂带(腰古深断裂带),东南侧为博白--梧州深断带,两深断裂带间为灵山--容县大断裂(寨圩大断裂)。市内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为中生代--新生代红岩盆地。北西向构造亦较发育,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亦可见。相配套的次级北东、北东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相互交切,构成了市内菱形格状的构造特征。
地形福绵区地处桂东南丘陵盆地,西南有六万大山,主峰1118米。作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0千米,宽30-40千米。
气候福绵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气温较高,热量充足。一岁之间,暑热过半;冬寒无雪,偶有低温霜冻,六万大山可有冰冻。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夏湿冬乾,春雨连绵,夏季台风暴雨较多,易造成局部洪涝,春秋常有干阜;雨水山区多,平地少,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按气候学标准划分,各季持续时间夏季最长,春秋季次之,冬季最短。春季平均始于2月6日,结束于4月22日,持续76天;夏季平均始于4月23日,结束于10月20日,持续181天;秋季平均始于10月21日,结束于次年1月8日,持续80天;冬季平均始于1月9日,结束于2月5日,持续28天。
机场蓝图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兽类:黄猄、狸猫、笼狗、抓鸡虎、狗狸、野猪、毫猪、鼠类、穿山甲、蝙蝠等。禽类:候鸟主要有燕子、杜鹘、催耕、凫(野鸭)。其他野禽有猫头鹰、鹧鸪、锦鸡、毛鸡、鸡、乌鸦、吊丝鸟、画眉、白露、青翠、麻雀、了哥、伯劳、山胡鸟、黄莺、夜狐雀、白燕、山麻雀、鸬鹚、禾花雀、白面水鸡、米鸡、鹦鹆、鹧[票鸟]、花了、伽(娄鸟)、鹌鹁、斑鸠、过山狼、灰鹤、黄牛鹤、喜鹊、鹞鹰等。
鱼类:品种有50多种,数量较多的品种有青鲢、[鱼用] 、鲩、鲤、鲮、鲫、鲇、鳝(有黄、白之分)、(鱼咸)鱼、塘角鱼(、餐条鱼、马口鱼、黄颡鱼、花星鱼、生鱼(斑鱼)、泥鳅鱼、沙膏鱼、[鱼肙]鱼、骨钳鱼、河咀鱼、桂花鱼、镰刀鱼、菩萨鱼、黄虾角鱼、沙黄鱼、石蛤鱼、白漂鱼、大眼鱼、赤眼鱼、淡水白鲳等。
节肢、两栖、爬行类节肢动物有虾、蟹、蜈蚣。
两栖动物有青蛙、马蜴、石蛤、蟾蜍。
爬行动物有龟(山瑞)、金钱龟、鳖、蛇(有南蛇、蟒蛇、赤练蛇、黄梢蛇、眼镜蛇、金银蛇、草花蛇、泥蛇、水浪蛇、青竹蛇、七寸枕、过风蛇等) 、蛤蚧、晰蜴、壁虎等。
软体动物有螺(田螺、石螺)、河蚌(分三角、长条形)、蚬、蜗牛(分人工养殖、野生)等。
环节动物有蚯蚓、蚂蝗(分水蚂蝗、山蚂蝗)等。
昆虫类:有益的昆虫主要有蚕(分家养、野生种) 、蜂(种类较多,有益的有寄生蜂、家养蜜蜂)、紫胶虫、七星瓢虫等。一般昆虫有蝉(分青、黄、黑各色)、蝼蛄、蟋蟀、斑[?]、灶鸡、纺织娘、蚁(有红、白、黑之分,白蚁为害最大)、萤火虫、蝴虫、地龟虫、天牛、金龟子、牛粪虫、竹笋虫、蜘蛛、露虫、竹虾、禾虾等。
植物资源树木类:有马尾松、大叶樟、香樟、泡松、栎、大叶栎、华栲、格木、野山楂、棕榈树、无患子、人面子、狗骨、枫荷桂、朴树、荷木、大白玉兰、红藜、白藜、楠木、稠木、青椽木、铁屎木、鸭脚木、熊胆木、鹤木、黄桑木、乌臼木、苦楝木、木棉树、野漆木、五倍子、灯檠木、重阳木、柳、柏、黄榄、黑榄、柿子木、黄杨木、大叶榕、细叶榕、枫木、枫杨、楹树、黄檀、牛肋巴、沙构椎、桐木、黄杞、麻轧木、牛尾木、构树、天竺桂、黄梁等。
竹类:野生的主要有泥竹、簕竹、鸡簕竹、山竹笋、排竹笋、篱竹、蒲竹、黄京竹、苦竹、扫把竹、笔杆竹、大眼竹等,人工栽培的有单竹、黄竹、撑篙竹、沙箩竹、大头竹、马蹄竹、青皮竹、甜笋竹、吊丝竹、宁竹、毛竹等。
药材类:有何首乌、黄精、菖蒲、五茄皮、石灵芝、天冬、南星、使君子、紫苏、荆芥、菊花、香苏、夏枯草、木贼草、车前草、蒲公英、益母草、鱼腥草、苍耳子、排前草、千斤拔、金银花、葛根、黄枝子、野山楂、艾、鹅不吃草、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黎头草、了刁竹、淡竹叶、苦参、勾藤、虫蜕、过山龙、茅根、野百合、金樱子、香付、马齿苋、狗脊、一包针、两面针、山菊花、地稔、草决明、大茶藤、屈头鸡、五色花、玉桂、天花粉、川古、枇杷叶、三棱、莪术、红花、射干、苦楝子、灵仙、凤仙子、大黄、红杜仲、地丁、石香、石艾、地榆、火麻仁:黄连、常山、竹茹、葫芦茶、九星明、沙姜、姜黄、茵陈、百解薯、木通、薄荷、苦丁茶、吴朱萸、冬虫草、土茯苓、天门冬、独活、赤小豆、沙仁、罗汉果、生地、鸡血藤、淮山、巴戟等。
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较高的有禾本科药用野生稻、葡萄型野生稻。
麻类有舌兰麻。
水果类:有山蕉、藤梨、牛甘子、桃金娘、金樱子(兼药用)、无花果、金刚子、盐夫子、酒饼子、合欢子等。
牧草类 :有五节芒、鸭咀草、鸬鸪草、画眉草、雀稗、牛筋草、马塘、黄茅、金茅、荩草、蜈蚣草、三棱草(兼药用)、蟋蟀草、秀草、铁线草、狗尾草、粘人草、铁线蕨、马毛蕨、淡竹叶(兼药用)、野碗豆、小叶野花生等。
人口2013年末,福绵区总人口42.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29‰。
经济概况 综述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81万美元。财政收入3.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31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1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57元。
201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亿元,增长23.1%;实现外贸出口581万美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新引进工业项目48个,投资总额19.14亿元。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续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27.1亿元。
第一产业福绵区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盛产黑皮冬瓜、八角、肉桂、荔枝、龙眼等农副产品,还是优质谷、禽蛋、瘦肉型猪、甲鱼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素有玉林市"粮仓"之称,还是玉林城区"米袋子"和"菜篮子"的重要来源。
2013年新增耕地流转面积1万亩,流转率49%。全年播种粮食40.56万亩,总产粮食16.14万吨;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1万亩,产值达11亿元。全年出栏家禽2828万羽;出栏生猪27.5万头,增长2.5%。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1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福绵区形成了成衣、羽绒、皮革、精米、芒编加工和建材、饲料、兽药、养殖等龙头企业,其中皮革、羽绒、芒编制品年出口创汇近2亿元,年加工销售中高档西裤4000万条,人称"世界裤都"。
世界裤都201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亿元,增长23.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新引进工业项目48个,投资总额19.14亿元。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5个,完成投资17.6亿元;续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27.1亿元。
第三产业2013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增长33.11%;旅游总收入1亿元,增长138%。
201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581万美元。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2013年,完成通行政村硬化道路27.6公里,硬化率90.5%;完成村屯硬化道路169条共117.7公里。
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51.67%。南流江福绵段、车陂江、丽江、沙田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文化事业2014年福绵区共建成社会敬老院1个,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1个,影剧院1个,镇级文化站6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39个,农家书屋11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村级篮球场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16个。
医疗卫生福绵区先后投入928万元对辖区116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建,区、镇、村三级基本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路体系。
2013年,该区已有35.25万多人参合,参合率98.09%。
社会保障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63%,新农合参合率98%以上;全区有475名城镇居民和3万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1987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新建五保村1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00套,360户。
教育事业2013年,福绵区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18所,其中国中12所,国小106所(其中中心校6所,村总校100所),另有村级以下教学点42个。义务教育在校生42102人,其中国中在校生13612 人,小学生28490人。义务教育在校生共编设1323个教学班,其中国小1080个教学班,国中243个教学班。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专任教师2234人,其中国中962人,国小1272人。
高中 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