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有哪些?出血病应该如何处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3:30:46
字号: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主要有水霉病、出血病和小瓜虫病。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有哪些?出血病应该如何处理?

1 水霉病

原因

长吻鮠鱼卵在孵化过程中常发此病,感染了水霉的鱼卵其卵膜外部着生菌丝,呈毛绒状,严重影响鱼卵孵化。此病也常危害苗种和成鱼,感染了水霉的病鱼,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和背鳍硬棘顶端有白色絮状物。由于水霉能分泌大量的蛋白质分解酶,使得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鱼表现焦躁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此病终年可见,对鱼的规格大小没有选择性,从鱼卵到亲鱼都可受害。在鱼卵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由死卵引起;鱼苗、鱼种、成鱼和亲鱼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操作时不注意,使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1)鱼卵在孵化过程中,保持良好水质,并及时剔除死亡的胚胎。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前者浸洗2~3分钟,后者浸洗20分钟,均有防病作用。

(2)对受伤鱼体可直接在伤口上涂抹高锰酸钾溶液,可起到预防作用。

2 出血病

原因

长吻鮠出血病由细菌引起,主要危害鱼种,在连续高温时暴发,来势猛、蔓延快。症状是鱼的鳍基部和腹部充血发红,肝、肾脏有许多出血点。患该病的部分病鱼在水中打转乱窜,不久即死亡。

预防方法

(1) 每隔15天每立方米水体用25~4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

(2)采用内外结合方法,即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土霉素溶液泼洒池水。?

3 小瓜虫病

原因

小瓜虫病一般在出现水质不良、鱼池面积过小、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在25℃以下、连绵阴雨天气多发等情况时,会严重危害3~5厘米规格的长吻鮠苗种。在鳃、鳍和体表皮肤上出现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此后数量增加很快,2~3天之内就能布满全身。

预防方法

小瓜虫病较难处理,如果发现晚了往往难于救药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而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即使不用药物,成虫也会自然死亡。原池用福尔马林液彻底消毒,以杀死小瓜虫的胞囊。注意:该病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等药物处理,因为这些药物不仅杀不死小瓜虫,反而会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而又大量繁殖,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日常在使用大水面养殖经济水产动物的过程中,团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养殖对象。团鱼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甲鱼王八,学名叫做中华鳖。团鱼养殖多久能长成大团鱼?

正常情况下来说,人工条件下饲养的团鱼生长周期在一年半左右。14个月的时候团鱼可以长成亚成体,24个月的时候可以达到上市销售的标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7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