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的详细介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3:03:59
字号:

近几年来,建设了永兴果场、青松猪场、永安养殖场、梅州市恒兴公司等“三高”农业基地,共吸引了强力轮胎翻新厂、永和塑料厂、永和福利新型砖厂、广东鸿利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东莞以纯制衣、华日烟花爆竹仓库、鑫源自来水公司、永和小水电等企业。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投产,使该镇的税源渠道得到拓宽,经济实力进一步得到壮大。

永和镇的详细介绍

镇机关干部、职工有152人,其中行政人员58人,事业单位人员94人,村干部153人,离退休干部32人,护林员23人,合计360人,每月市下拨经费15万元,而实际每月镇政府支出达30万元,每月镇政府工资及开支缺额达15万元。全镇共设有40个党支部,全镇党员1651人。全镇共有2间中学(永和中学1250位在读学生、永兴中学1230位在读学生),31间小学(共有3668在读小学生,其中有19间完小),中小学教师309名。

2006年,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镇情,制订工作计划,突出建设“一间学校、二条主村道、三个基地、四个项目、五项工程”,加快发展步伐。

一间学校:按照市委“文化先进市”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永和中学在校友及在外乡贤的鼎力支持下,拟投资1000多万元,按省一级标准对永和中学进行扩建,操场征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重点抓好学校扩建工程尽快开工。

二条主村道:欲要富,先修路。今年镇领导班子将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力争今年完成国道至鸡鸣山道路水泥硬底化及三枫片老国道圩镇至蓝排、仁里段水泥硬底化。

三个基地:以办好梅州市恒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办的环保型、标准化、现代化养鸡场,永兴果场瑞发养殖场的二元种猪和三元杂交瘦肉型养殖场、青松种猪场等三个基地,实现养殖业在农业中比重的新突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加农民收入。

四个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跟踪服务“东莞东越服装有限公司(以纯制衣)、广东鸿利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强力轮胎翻新厂新生产线、永和新型福利砖厂”等四个项目,让他们尽快投产见效,为永和拓宽税源,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项建设:一是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领导班子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做好表率,树立“敢于发展、敢为人先、敢于负责”的“三敢”意识。二是制度建设。完善机关学习、工作、纪律、值班、请假、接待等制度,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完善领导挂点、干部驻村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人民服务观念,树立机关形象。三是圩镇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美化、净化、亮化圩镇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党廉责任制的落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五是机关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机关文化体育设施(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丰富机关干部文娱活动,致力打造学习型、活跃型机关新形象,增强干部凝聚力、战斗力。 钟剑波(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挂点永星村;

童东平(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挂点成鹊村;

宋博鹏(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政法、综治维稳、消防、打假、应急,挂点蓝排村、长安村;

曾子玲(党委委员):分管纪委、监察、宣传,挂点新寨村、夜明村;

王英霞(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文化、教育、体育、财贸、环保,挂点大成村、沙坪村、振兴村;

刘可辉(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民兵、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挂点崇新村、石陂村;

李标明(党委委员):分管党政办、党群、组织、人事、老干、人才服务、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挂点锦洞村、林场村、居委会;

李映华(党委委员):分管扶贫、经管、统计、科技、公路、交通,挂点湖尾村、华岭村;

陈宇东(党委委员):分管国土、规划、园区、侨务、统战、宗教、信访,挂点板子村、七层村;

罗新辉(副镇长):分管计育、卫生、民政、残联,挂点仁里村、三枫村;

罗辉红(副镇长):分管企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挂点长新村、永生村;

罗志波(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工作,挂点廉峰村、华峰村、新中村。

三明永安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里,最近很热闹,许多人或步行几公里或骑着摩托车到这里看鸵鸟.

一声口哨响,但见一只只颇似笨鹅的黑色鸵鸟纷纷出笼,鸵鸟的主人mm三位年轻的大学生端来脸盆,拎着装有玉米叶子的水桶,给他们喂食.

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位于永安小陶镇坚村与大陶口、桐林交界处.今年27岁的坚村人陈跃州,毕业于南京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这种和鸵鸟很类似的鸟叫鸸鹋,又称澳洲鸵鸟,它外表像鸵鸟,但没鸵鸟高大,善于奔跑,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鸸鹋和袋鼠一样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就是一只鸸鹋.

养鸵鸟的念头还是缘于一个电视节目.2004年8月,他带着女朋友到漳州一家食品企业工作,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杨建华.去年1月26日,两人被央视《财富故事会》栏目的节目《最后12只"鸵鸟"》吸引住了,节目中提出了一种名为"鸸鹋"的鸵鸟.

他们上网搜索后发现,鸸鹋浑身是宝,其核心部分鸸鹋油是做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的最佳原料之一,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随后,3人到广州等地去考察,看到商业前途后,2007年9月陈跃州和他的女朋友姚琼辞掉了高薪工作,回到故乡坚村创业.父亲一开始想不通,但听了儿子的解释后,不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支持儿子,而且经常来到这荒山野外,帮忙开荒,建筑场棚,挖地种菜.

杨建华的老家在武汉,他原本打算在城里工作生活,女朋友也曾反对过他到山里养鸵鸟,但他说服了父母、女友和岳父岳母,今年2月他们办了结婚手续,也一头扎进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鸸鹋养殖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6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