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蛇同学在微信上跟我说:我朋友昨天问我意见,说她要买一辆60万的保时捷SUV,问我买不买好?然后我们分析了下,果断叫她买。
说一下小蛇同学的朋友的背景吧,这个姑娘简直是我的偶像,年收入已经步入100万的阶层,目前未婚未育,在广州有一套房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拿出60万的存款来买车算得了什么呀,剩下几十万仍然可以过得很滋润啊!而且再工作一年,又有一百万呢。
但是,我马上又问了自己一句话:如果是查理·芒格会怎么做?如果是罗伯特·清崎会怎么做?如果是山姆·沃尔顿又会怎么做?
我猜他们的答案会不约而同地极为相似——
查理·芒格可能会把60万全部用来投资,投资的收益用来给家人提高生活品质,剩下的继续用来投资;
罗伯特·清崎也会把60万全部用来投资,然后用投资的收益去买保时捷;
至于山姆·沃尔顿,我猜他也不会去买保时捷,他的老破旧只要还能上路,他就不大会考虑换车,所以他也会把60万用来投资到自己的生意上。
我们常说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是不一样的,大概就体现在这里吧。
真正的富人在获得收入后,不会立即想着消费。
相反,他们会想方设法让这笔收入为他们工作,也就是买入能够产生正向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再用这笔资产赚到的钱去实现买车、买游艇、环游世界等愿望。
在理财界,我们喜欢把优质资产称为“鹅”,由优质资产产生的收益就是“鹅”下的“金蛋”。
直接用收入或者存款买了车,那就相当于把“鹅”杀死了,那么以后就只剩下不断贬值的二手车。
但如果先把买车的钱用来养“鹅”又不一样了,再用“鹅”下的“金蛋”去买车,那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开着心仪的车去收“金蛋”。也就是说,几年后心仪的车有了,本金还在,利息继续生。
这里其实涉及到两个思维。一个是消费思维 —— 是即时消费即时享乐,还是延迟消费延迟满足。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及时满足真的很爽啊。
但,这样也很容易陷入“起床-上班-付账-起床-上班-付账……”的循环中,也就是罗伯特·清崎说的“老鼠赛跑”。
这样的生活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平日里习惯了高支出,过着富裕的生活,却不如富裕阶层的人收入来源丰富。一旦没了工作,以往的优越生活就很容易坍塌。
于是,对工作的依赖性就会很高——不敢辞职、不敢休息、更不敢有意外……
年轻的时候还好,可一旦过了45岁——赚钱能力不如年轻的时候呢?
所以很多理财书都会教我们要延迟消费延迟满足,不要一存到钱,一获得收入就立即去买买买,更不要提前负债消费。
仅仅是延迟消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像那些优秀人物一样,把这笔原本打算用来消费的钱去买优质资产,再用优质资产赚到的钱买买买。
这也是第二个思维了 —— 不仅要努力工作赚钱,还要学会让钱为你工作。
讲真,在没有看理财投资的书之前,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让钱为我工作的事儿。但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你知道吗?靠我们的劳动力和时间去赚钱是有限的,过了40岁或者45岁,一个人的赚钱能力可能就会下降。但你还要继续活到80、90甚至100岁,往后的几十年可怎么办呀?
所以,当我们年轻时,有能力赚多多的钱时,不要只想着花钱,还应该把钱存来去购买优质资产,让钱为你工作,让钱去赚钱,也就是艾玛·沈说的——搭建源源不断产生被动收入的体系。这样就算以后失业了,没有工作了,赚钱能力下降了,也不愁吃不愁穿啊。
一旦源源不断产生的被动收入,超过了我们的日常开销,嘿嘿,你就可以摆脱“老鼠赛跑”的游戏啦,从此不用被工作绑死死的。换句话说,你自由了。
想要有这么美妙的结果,打造被动收入体系就要越早越好,最好从小孩子开始。如果错过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明天的自由和当下的享乐,你会怎么选择?
?
具体投资方式如下:
1。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年龄多大,代表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才能对应获得多大的回报,20岁和50岁完全是两个风险概念
60万的来源,是自己赚的还是父母给的,每年的现金流情况,这个60万愿意投多久,不靠这个60万是否依靠现在的现金流能够达到预期生活。总之,要对自己目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要稳定收益高,同时希望能够有流动性,因为买房变现太难,基于此,可以考虑如下项目:
A。银行信托项目。信托公司直接卖呢,很容易有道德风险,在银行买,虽然产品可能是一个(但是包装出来的不一定是一个),但银行会给把关,基本收益差2-3个点,算作付给银行的审计费用。目前大银行的1年信托在6.5-7个点,两年在8个点,三年在8.5-9个点,每年付息。也就是每年可以拿回60*0.08(2年)=4.8万的利息
银行信托,60万可以买到了,根据现金流以及对这60万回款的预期,可以考虑一个2年的一个3年的
需要注意的是,要看清楚这个项目的抵押率,名词请咨询你开户行的负责你的客户经理。
B。银行销售的对冲基金。这个银行大概赚认购费用以及后面收取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用。对冲基金在银行属于R3产品(这个名词不懂同样问银行),行情震荡市收益大概在8-12个点。
C。所谓的P2P不要考虑,在60万级别上,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D。对风险有承受能力,如果未来一年的行情可期,可以投入去做股票基金,公募的无所谓起点了,私募都是50万起。
具体细节参考:
1、投60万三年的信托,拿9个点收益。
2、在1月份投60万私募,预期收益不可测。
3、在2015年底,赎回私募,投入60万的3年信托。
4、2016年底拿4.8万的利息。
5、2017年收回60万本金,拿9万利息。
6、2018年收回100万本金,拿9万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