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2:33:23
字号:

#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 整理的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调查报告范文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也日渐丰富,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消费不仅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把握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于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同学以及外地好友范围内开展了一份相关调查

一、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总的结果显示,生活费低者有500以下的,而高者可达3、4千,之间差距可见一斑。其中,生活费在800-1200的比例大于55%,而1200-2000、2000-3000以及3000以上的也占有了相当比例,但在300-700范围内的占少数。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消费高低值差距较大,而且大学生月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而从具体的消费内容来看,大学生的消费60%以上用于娱乐、交际和饮食,而用于交通、学习、通讯的费用相对较少,而用于慈善捐赠的则少于1%。还有一些用于化妆、服饰等方面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从这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生活内容多样,而且娱乐、交际方面的花费比重越来越大。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

从消费习惯方面看,大多数同学再用钱方面没有制定相关计划,又或者制定了计划、但却没有按计划实现,至养成月底存钱习惯的同学,则更是少之又少。在我调查结果显示,65%以上大学生都是“月光族”,更有小部分学生,经常是入不敷出,月底之前还要找父母或者同学“救急”。从这我们不难判断,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理财意识、存钱观念淡薄的现象。

我们再看关于学生在校期间兼职打工的数据。除了少数贫困生不得不勤工俭学以减缓消费压力外,还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了兼职,一来可以锻炼自己,二来也能够补充自己的花销。另外,调查显示,45%的大学生表示,当家庭遭遇经济困难时,他们愿意兼职打工来分带家里的压力。

另外,那些在校谈恋爱的大学生,月消费相比于单身同学要高。至于数额,有100-1000不等。一般来说,恋爱中的男同学花销要大于女同学。

二、调查结果总结

1.合理消费是主流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月消费在700-1200之间,总的来说,这个数额是相对正常的。基本可以维持我们一个相对富足、充实的生活标准。我们的学生的花费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自己挣得很少,因此我们在消费的时候,通常也会考虑到家庭状况。而1000左右的消费,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标准,也不会带给父母太大压力。

2.学生“贫富”差距大,地位不平等

最低低于500,最高高过3000,之间差额高达2500!这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个数目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生活水平的巨大对比,更有可能造成贫者自卑、富者歧视他人的不平等现象,这是个严峻而不可小觑的问题。但在我国经济日渐发展、社会保障日渐完善的情况下,我相信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3.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

作为大学生、一个成年人,我觉得理财是一种我们不能不具备的能力。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尽如意。很多学生在月底已经用完所有,还有一些人,本来没有花完,可是也想尽了办法要把钱花完。很明显,这种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加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十分有必要。

4.恋爱支出大

恋爱中的人一般认为,感情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此时他们很难把握住消费的“度”,“理性消费”在这个时候很难实现。因为相对比普通同学,他们花在约会、赠送礼物、打扮上面的费用要多得多。这也是许多大学生“过度消费”的重要原因。

三、调查问题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健康发展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拥有一个健康、合理、充实的大学生活是很重要的。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也很有必要:

1.大学生要坚持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因为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大多数的我们除了父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我们花的是父母的血汗,因此我们因该学会节俭,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而不是乱用。对于名牌,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我们没必要拒绝一切名牌,但也不应该有“非名牌不可”的心理。我们首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把时间花在攀比上面。

2.学校加强理财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树立严谨、和谐的校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另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理财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很有益处,对他们的未来也有很大帮助。

3.家长要坚守原则,不能溺爱孩子。

孩子在外读书,家长的担心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不能这样就对他们百依百顺。毕竟绝大多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具备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的能力。在孩子的生活上,对于基本的必需的合乎情理的,应该满足,但对于那些没有必要的支出,则不能赞同。因为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和将来负责。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6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