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发动机是谁发明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2:03:23
字号:

谁发明的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是谁发明的

转子是德国人费加斯·万克尔发明的。这台发动机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的,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旋转式发动机。这种旋转式发动机利用三角形转子的旋转运动来控制发动机的压缩和排放,不同于传统的发动机工作模式。这台发动机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的,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旋转式发动机。这种旋转式发动机利用三角形转子的旋转运动来控制发动机的压缩和排放,不同于传统的发动机工作模式。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的区别在于膨胀压力的使用方式不同。转子发动机的膨胀压力作用在转子的侧面,从而将三角形转子的三个面之一推向偏心轴的中心。这种运动是在两个分量的作用下进行的,一个指向输出轴中心的向心力,另一个指向输出轴旋转的切向力。一直对新技术情有独钟的马自达购买了这种技术,并在马自达生产的汽车上安装了这种发动机。马自达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完善转子发动机的研发。这种发动机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动力性能高的优点。这种转子发动机可以同时克服油耗和废气排放的问题。在转子发动机的发展中,马自达在最大功率方面达到了技术高峰。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

卡尔·本茨世界第一辆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的发明人,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汽车之父”。 1844年11月25日,本茨生于德国一个工程师之家,童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供养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中学时代开始,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系统地学习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860-1870年,他曾经在多家企业任职,当过制图员,设计师和工厂主管。1871年与他人合作建立一家公司,并于1879年开发成功二冲程发动机。随后,他又获得若干项相关专利,如发动机调速系统、电池点火系统等。1882年公司转为股份制公司,由于研究工作受阻,1883年本茨离开该公司。 1883年,本茨与另两位合作者建立了奔驰公司莱茵燃发动机工厂(Benz&Co.Rheinsche Gasmotoren Fabrik),开始生产工业用二冲程发动机, 同时向其他企业出售燃气发动机许可证。公司的稳定运转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使本茨有中够的精力投入汽车发动机的研发,也使他的明汽车的路线与戴姆勒的完全不同。戴姆勒是把自己生产的发动机装在现成的普通四轮马车上,而本茨则致力于从四冲程汽油机到适宜搭载发动机的车辆整体性能开发。1886年1月29日,本茨开发的三轮四冲程发动机汽车获得发明专利书,同年7月3日该车对外公开展示。 1890年,奔驰公司为德国第二大发动机制造高,1893年奔驰汽车以枢轴转向代替了拉杆转向,1896年本茨发明了对置式发动机,这是今天水平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前身。1899年奔驰公司股份化,更名为“Ben&Cie”。 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充了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的蒸气机而选用了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能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

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 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

汽车发动机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W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

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

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3]

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

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

1971年,第一台装有斯特林发动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CVCC, pound Vertex Controlled bustion)的发动机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

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

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动力汽车。

1979年8月,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

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汽车发动机曲轴疲劳试验方法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

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

该车用85公升的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1980年,西班牙试研制成功一种太阳能汽车。

1980年,西德汉堡市西北伊策霍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利用电石气(乙炔气)作动力的汽车。

先将电石变成气体,然后用这种气体燃烧推动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汽车,其速度和安全性均不亚于汽油车,20公斤电石块可以使汽车至少行驶300公里。

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约翰.库伯和埃尔文.贝伦开始研究“烧铝”的电动汽车。

1983年,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柴油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运行试验成功。

所装发动机是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研制的,其主要零部件由陶瓷制成,省去了冷却系统,重量轻,节能效果显著,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发动机多走30%的路程。

汽车发动机

1984年,前苏联研制出一种双重燃料汽车。

当汽车发动时,首先使用汽油,然后专用天然气。

198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阿莫柯比化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叫杜隆塑料的合成材料,该公司采用这一塑料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发动机,其重量只有84公斤。

美国的洛拉T-616GT型汽车用的就是这种全塑发动机。

1984年,澳大利亚工程师沙里许研制成功了一种OCP发动机。

1985年,澳大利亚彼兰丁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启动灵活、高速而又不冒烟的蒸汽机汽车。

1986年,日本的三洋电气公司研制成功首辆太阳能电池汽车。

1994年,英国的戴维.伯恩发明了另一种风力汽车,并已投入批量生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5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