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你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
一、申请自费出国留学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申请自费留学,一般应具备以下四项基本条件:
1、有一定标准的外语水平
2、有一定自理能力
3、有充足的经济来源
4、身体健康
二、国外院校对留学申请人的外语条件有什么要求?
国外学校对留学申请者都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要求,只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赴美、英、澳、加、新等通用英语的国家学习,需通过英语熟练程度考试,如tofel、gre、ese、gmat、melab、ielts等。以ielts为例,中国大陆学生申请赴英、澳、新留学,研究生须6.5分以上。
三、到国外留学需要经济担保吗?
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必须有足够的在国外就学的学习、生活经费来源。尤其是申请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留学,申请留学者必须证明自己有足够能力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经济来源方式有自筹资金、亲友资助、朋友担保、获取奖学金或助学金、半工半读等方式。其中,足够的经济担保是各国普遍的要求,许多国家均对经济担保人的资格、担保金额做出规定。当然,如果能够获得国外院校较高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不要经济担保。如果到发展中国家留学,大多不要求提供经济担保。
四、外国对留学申请者身体健康条件有何要求?
申请出国留学必须身体健康,尤其不能有传染病、精神病。许多国家对申请者体检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申请者的年龄一般应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
五、我国指导留学的总方针是什么?
我国目前指导留学工作的总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六、国家现在执行的主要留学政策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一九九二年八月发布了《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通知》对留学工作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1、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公派在外学习人员有义务在学成之后回国服务。所有在外学习的人员,不论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如何,都欢迎他们回来,包括短期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以及探亲、休假。
2、对持过期因公普通护照或一次性出入境因公普通护照的留学人员,可为他们办理护照延期或换发新护照,对要求将因公护照换为因私护照的,也可给予办理,已取得外国国籍的人员应提出退出中国国籍,依照我国国籍法的规定办理,按外籍华人对待。
3、留学人员申请办理护照延期、换发新护照,以及退出中国国籍手续时,应予办理。如与原派出部门或单位有经济及其他未了事宜,应与这些部门或单位协商解决,不影响上述手续的办理。
4、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后,只要他们持有我国有效护照和外国再入境签证,无须再履行审批手续,即可随时再出境。
5、派出单位应加强与在留学人员的联系,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留学人员回国后,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可回原单位工作或自行联系工作,也可以进入"三资"企业工作或自行开办企业等。要鼓励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在国外兼职。
6、留学人员的家属申请出国探望留学人员,应当允许,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审批。
7、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通知精神落实具体措施,方便在外留学人员回国,简化出入境手续,妥善解决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生活上的具体问题。
8、在留学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可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根据需要建立留学服务机构,帮助留学人员办理有关事宜,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9、我国驻外使(领)馆代表国家管理留学事务,应保护我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他们的学习研究工作和日常生活给予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及时向他们介绍我国国内情况。
七、支持我国公民自费留学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支持我国公民自费留学的主要政策是:
1、中等学校毕业生、在校自费大学毕业生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可持有关证明材料直接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自费出国留学手续。
2、大专以上的公费在校学生和公费培训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包括归国华侨、国外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外籍华人的直系、非直系眷属)在国内服务一定年限或偿还高等教育费后均可申请自费出国留学。
3、为鼓励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对博士毕业研究生自费出国做博士后研究不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
在校大学生申请出国留学的流程指南
一、自费出国留学
1、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向户口所在地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领取2份《中国公民出国(境)申请审批表》;
2、详细填写《中国公民出国(境)申请审批表》并提交单位或派出所的政审意见;
3、交验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并提交影印件;
4、提交4张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半身证件照(光面相纸)。一次性成像快照、经翻拍的照片或采用各种彩色打印机打印的照片不予受理。
5、个人联系的自费出国留学,提交接收学校出具的入学通知书;通过合法中介机构联系的出国留学,提交该中介机构出具的统一格式的有关证明和入学通知书;
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申请自费出国留学,须提交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自费留学资格审核证明”;
7、出国学习宗教课程(含前往宗教院校学习)的,须提交省级以上宗教局出具的的同意证明;
8、提交审批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其他证明。
二、公派出国留学(含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留学人员)
1、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向户口所在地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领取2份《中国公民出国(境)申请审批表》;
2、详细填写《中国公民出国(境)申请审批表》并提交单位或派出所的政审意见;
3、交验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并提交影印件;
4、提交4张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半身证件照(光面相纸)。一次性成像快照、经翻拍的照片或采用各种彩色打印机打印的照片不予受理。
扩展阅读:出国留学前最应该注意的七大问题
1、货币兑换类似于定投基金
换汇是每个留学生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到底是大量换汇好还是分批换汇好呢?受外币汇率以及不同国家留学生政策的影响,出国留学的总费用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根据外汇汇率的变动合理购汇、降低留学的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在投资上的定投基金,只不过投资基金是为了稳定收益,而定投外汇是为了稳定留学成本。“如果要长期以一定量购进外汇,这就要求留学生持续关注外汇走势,为自己的留学费用做预算。”中国银行太原某支行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导致去美、英、澳、加等国的留学费用相对降低,这或许也是留学人数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家都觉得“现在留学很划算”。
2、确保签证存款应在一年前启动
“留学是件必须早早谋划的事,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留学专家告诉我们,为留学预备的存款,不只是留学期间在国外的花费,部分国外学校在申请时就会要求留学生递交一定的存款证明,通常对存款时间的要求为半年。如果没有提前完成必要的资金准备,将会影响最终的留学,尽早做好资金规划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在获得录取通知书之后,进入申请签证的阶段,存款证明对于签证的通过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留学生需要提供6个月至1年的银行存款证明资料,根据要求存入银行,包括定期、活期储蓄存款及凭证式国债。因此,专家建议,在申请签证的一年前就启动用于留学的存折,并且有多笔存入支出的记录,而不是一次性几十万的大额存入。因为大规模的资金注入不免让签证官觉得刺眼,签证的动机也显得过于急躁。
3、留学决定仓促申请留学贷款过关
如果留学决定做得比较仓促,没有足够的存款时长或者数额不足,又该如何过关?“可以通过办理留学贷款的方式来弥补。”留学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留学贷款的额度不能超过学校的报名费、一年内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必需费用的等值人民币总和,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比较认可贷款证明,很多银行也都推出了专门的出国留学贷款产品。”专家提醒,如果要申请留学贷款,要从申请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这样可以帮助留学生顺利申办签证。
4、办理双币信用卡免除兑换损失
现在不少银行都推出了留学生双币信用卡,这种卡多以美元结算,还款方式上既可以用原币还款免除货币兑换的损失,也可以让家人在国内用人民币还款。
这类信用卡大多有主副两张卡,留学生持副卡在境外消费,父母在国内直接用主卡人民币自动购汇还款,还可以设定附属卡的消费额度,每笔消费都有短信提醒。另外,留学生们在国外消费的账单,银行会每月按时寄回,这样父母在家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国外的消费情况。需要提醒的是,在国外取现不划算,银行会按取款金额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5、预设境外账户解决国外取现
“留学生们还可以在境内预先开设一个海外账户,将留学期间所需要的学费、生活费等资金提前汇到这个账户,到境外激活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留学专家介绍。
这项业务主要是由境内银行与海外分支机构合作,帮助留学生提前办理境外银行账户。一般来说,只要在出境前通过境内银行向境外分支机构递交开户申请材料,海外行审核通过后,就会预先开设在境外银行的账户。这种海外留学生账户没有最低存款要求,也不会收取账户管理费。“对于初次出国留学的学生是携带资金的办法,可以免去初到国外人生地疏,再寻找银行开户的困扰。”专家说。
6、外币现金适量携带为妙
“中国出入境管理局规定,中国公民出境最多携带1万美元的等值外币,并且只要超过5000美元,就要申领外币携带证。带过多的外币现钞也会有较大的遗失风险,现金数量大概在学费和生活费总和的10%左右比较合适。”在很多留学机构的出国指南上都有这样的提醒,建议留学生们,如果准备出国后才开账户,那就需要携带适量的现金以备过渡阶段使用,因为账户往往需要两到三周才能顺利开通。
除了上述的汇款方式外,还有几种即时汇款的渠道,例如“西联汇款”、“速汇金”以及“BTS”。这些汇款方式可以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到账,汇款人在汇款时指定一个代理此项业务的取款点,取款人则可以根据“密码”到指定取款点取款。
7、留学保险为留学多做一份保障
另外,办理相关金融服务后,留学生们能够购买留学保险。“在美国做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就需要3000多美金,比国内要高很多。所以保险必不可少,可以为留学期间的健康和财产多做一份保障。”留学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需要在就读地购买;人身保险则可以在国内购买,这样父母在国内与保险公司沟通也方便。“在孩子出国前,家长需要梳理已购买的保险,例如长期的保终身的险种、分红险以及投资类的保险需要继续付下去。而短期的意外医疗、住院补贴、意外伤害等一次性的保险,可以退掉。因为这类保险一般保期是一年,而且对于国外发生的事件无法保障。”专家介绍,有些学校在留学计划中就为留学生提供了代购当地保险的服务,而有些国家在办理留学签证时就要求出国人员先行购买规定数额的保险。所以家长及留学生在办理手续前,需要详细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签证要求。
扩展阅读:出国留学选择学校常见误区须知
1、抛开自身条件盲目选校
会跌入这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大家择校时只想到学校如何如何,而没有先想清楚自己的条件如何,留学是为了什么,这所学校适不适合自己,关于这个问题,不光在择校时候要重点考虑,在收取多份录取通知书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予以肯定回复。
2、只认学校排名,忽视其他条件
受国内教育体制影响,中国学生跟家长在留学择校时,会不自觉地就过分依赖院校排名类信息。的确院校排名从侧面反映学校综合实力,可以作为选校的一个依据,但决不能是依据而且学校排名本身就有很多的版本和标准,且不同机构发布的排名考虑的要素不同,相差会很大,因此紧盯排名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学生与最适合的学校擦肩而过。
3、只认教授,忽视学校及专业本身
在选择留学国家或者留学院校时,去网上查信息,经常会看到某某学校产生了多少位诺贝尔奖得主,多少位政客,多少行业大咖等等,但是我们去留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晋升自己,而不是吹嘘自己的学校有多少名人。名教授再多,也要认清一个现实,我们能直接接触的,或者给本科生上课的往往是这些名教授的在读研究生助教。
4、以他人的申请案例为标准来选择自己的留学院校
别人的留学申请经验可以借鉴观摩,但是照搬的话就危险了,只有学校所提供的平均统计数字或在一定数量基础上分析出来的普遍录取标准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人跟人不同,每个人的申请都是独特的,身边的亲朋好友的留学申请案例可以听听,也可以借鉴,但是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其实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