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生长周期一般为8-9个月。牛蛙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个体可以产卵2-3万粒,有的高达5万粒。在饲养得当的情况下,大概在70天时蝌蚪就会蜕变成幼蛙。成为幼蛙的4个月之内如果饲养密度合理,饵料充足,没有敌害情况,牛蛙的成活率是比较高的,成蛙阶段的生长速度一般比蝌蚪的生长速度要快很多。
一、牛蛙生长周期
1、牛蛙的生长周期一般是8-9个月。一般情况下每个牛蛙个体可以产卵大概2-3万粒,有的甚至高达5万粒。刚孵出来的蝌蚪主要靠卵黄囊提供营养,可以4-5天不用吃东西。第6天卵黄囊就会开始消失,蝌蚪会慢慢摄食浮游植物或者矽藻、绿藻等。
2、在饲养得当的情况下,大概70天时蝌蚪就会蜕变成幼蛙。成为幼蛙之后的4个月内如果饲养密度合理,饵料充足,没有敌害,那么它的成活率会比较高。变态后的幼蛙再经过半年的生长期,体长就可以达到12cm,体重增加250克,再过半年就能达到500克。
3、成蛙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蝌蚪要快很多,牛蛙从蝌蚪变成幼蛙再到变态成蛙,主要是体重增加比较明显,体长增长比较缓慢。一般在温度适宜,食物充足时,牛蛙的生长速度就会比较快,平均每月可以增加50克重量,饲养5个月左右的幼蛙个体可以长到250克,这时就可以作为商品蛙进行出售。
二、牛蛙怎么养殖
1、牛蛙一般是采取集约养殖的办法,这种养殖密度比较高,但对环境控制要求也比较高。蛙池面积主要以0.07公顷以内,水深1米为宜,池内可以放些水生植物,这样能使牛蛙栖息和隐蔽。蛙池可以放养幼蛙、成蛙或蝌蚪,但不能混养,只能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是每0.07公顷放养成蛙2000-3000只,变态的幼蛙10000只左右。
2、饲养牛蛙要注意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牛蛙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将温度掌握好。如果温度太低牛蛙就会进入冬眠,它的致死低温为0-5?C,如果温度太高牛蛙还会有?热死?的可能,它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5-30?C。
3、养殖时也要注意湿度,牛蛙皮肤裸露,所以不能长期生活在岸上,它们的皮肤没有任何防止蒸发和保护组织,对干燥的环境抵抗力比较低。尤其是幼蛙,非常怕强烈的阳光,一般30分钟日晒就可以导致牛蛙死亡。
1、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2、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cm,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3、适于牛蛙生存的水的pH值为68。一般未被严重污染的池塘、江、河、湖泊、溪水等的水源都能满足上述要求。废水、粪便的流人会引起水质腐败,因有机物过多,溶氧不足,尤其晚上氧化分解不充分,会使水体中有机酸蓄积、pH值降低。水体中常常含有硝酸盐、铵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构成水体的盐度,盐度主要通过影响水的密度和渗透压对牛蛙产生影响。牛蛙在高盐度的海水和碱水中不能生存。无论是成蛙还是幼蛙在含有1%盐分的水域中都是无法生存的。盐度对蝌蚪和孵化中的卵影响更大。一些农药、化肥等若随雨水流入养蛙池,将会严重威胁蛙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