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鲟的养殖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0:49:05
字号:

鲟鱼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现将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 种苗培育

闪光鲟的养殖技术

苗种获得 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在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内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刚孵出的带有卵黄囊的鱼仔到孵化盘分批培育。

幼苗的培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一:刚孵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环盘内采用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此阶段鱼苗无摄食行为,其间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日常操作要格外小心,过4-5天,待鱼苗卵黄囊吸收2/3以后,可投喂饵料。由于属驯化阶段,往往出现幼苗大量死亡的情况。针对这种常见现象,笔者配制出S1、S2、S3号粉末状饲料,(粗蛋白含量≥45%),结合丰年虫、水蚤投喂(不用红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半个月达到45%的转饵率,此时鱼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可完全用饲料S3投喂。

阶段二:3厘米以上鱼苗要转移至培育池培育,此阶段培育池设计为3米×1米×0.5米,池的四周光滑,设有进、排水口,池顶进水,排水孔通过垂溢排管排水,池上部要盖顶,以防日光直射、暴雨等危害鱼苗。

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45%投喂,依照少量、多次原则,日投喂8次,每次投饵前先去污、停气、停水。

阶段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移至6米×4米×1米规格池培育。移入池之前,水泥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刷洗干净,搬移鱼苗时用10ppm痢特灵浸洗鱼体3-4分钟,然后下池,当鱼种长至25厘米以上,50-100克重时,鲟鱼种培育阶段算成功了,此时可放心下大塘养殖。

池塘养殖

广东鹤山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鳇)。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公斤,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池塘及水质: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每口塘配备有2台0.9千瓦(EORO-2型)意大利式增氧机。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放养:放养前每口塘用石灰彻底消毒,经试水安全后才投放鲟鱼种,放养密度为700尾/亩,放养的当日要用30‰食盐溶液泡鱼体消毒。

管理:鲟鱼个体下塘已长至25厘米以上,可以摄食沉水性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5%),投喂前先用毛刷涮干净食台地板。在投喂过程中,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5%大蒜素和土霉素(50公斤饵料拌100克),投饵率为:鱼体重50-200克,投饵率为10%-4%;鱼体重200-1000克,投饵率为4%-2.5%;1000克以上为2.5%-1%,以20分钟内吃完为宜。

鲟鱼对溶氧要求比较高,对急剧温差变化适应性较差。在日常管理,要确保水中溶氧高于5ppm,水质要清爽。遇到暴风雨,温差骤变,气压降低,要多加巡塘、观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池塘养殖鲟鱼过程中,要每隔30天,用网捕捞一次,把那些瘦弱的鲟鱼选出来,专池专料培育复壮,之后再下塘养殖,这是保证鲟鱼池塘养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经过专池培育,瘦弱的鲟鱼可达到70%开口食料并复壮。

养殖结果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共投喂颗粒饲料8722公斤,合计饲料系数为1.4。经抽样检查,池塘养殖杂交鲟,最快月增重0.4公斤,平均月增重0.2公斤。最终效益分析如下:投入成本共计91205元,其中鱼种50400元,饲料21805元,其它费用20000元,产值合计152950元,利润61745元,亩利润15436元。 鲟鱼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多数鲟鱼死因都是缺氧或闭口、身体消瘦而死的,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每亩用10公斤)全塘泼洒,个别病鱼用3%盐水浸泡10-15分钟,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营养剂,可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在鱼种培育阶段,发现有气泡病、畸型弯体病。气泡病主要是孵化受精卵时取到氧气过饱和的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畸型弯体病则是鱼苗刚出膜时遇到水温骤变而形成。在广东地区为保持孵化循环用水在19-23℃之间,经常要补充冰块。

鲟鱼最适生长温度在19-23℃之间,在养殖场选择水源最好是山涧水或地下次表层沙滤水。

在池塘养殖商品鲟鱼过程中,群体中经常有2%-10%的鲟鱼因水体、饵料等原因而闭口、消瘦以至死亡,因而在养殖过程管理中,要每隔一段时间,拣那些瘦弱鱼放在水泥池专料培育,诱其开口摄食,这是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的重要环节。

达氏鳇鱼属于极其珍稀的鱼类,是一种淡水鱼,可能比现在的大熊猫都还要稀少,人们也常常称他为?水中的大熊猫?,这种鱼类是白垩纪时期就存在的物种,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物种都还存活在地球上,而几千年过去了,达氏鳇鱼的形态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也没有进化过,有人曾发现过达氏鳇鱼的化石,他们发现在存活的达氏鳇鱼跟化石上的一模一样。

种鱼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是一种要吃肉的鱼,在饥饿的时候,它甚至连同类都撕咬,咬死以后就吃掉,而这种鱼也是没有办法,经过人工饲养的,有人觉得这种鱼口感非常好,肉质很细嫩,想要自行养殖,最后发现特别难,因为她的生殖周期十分的长,雌性鱼类需要将近20年的时间才会性成熟,而雄性鱼类只需要十几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而孵化小鱼以后,小鱼仔的养殖周期也非常的长。

而且它们大多都是达氏鳇鱼与鲟鳇鱼杂交的,雌性鱼类是达氏鳇鱼,雄性鱼类大多都是杂交品种的鲟鳇鱼,最后生下来的小鱼不咋像父亲,也不咋像母亲,自己因为基因问题就变样了,不过就算是这样,这种鱼也算是濒危的物种,这种达氏鳇鱼是不可以捕捉拿来吃的,一旦发现有人捕捉这种鱼类,将会受到严厉惩罚,因为这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还有另外一种淡水鱼也濒临着绝种,这种鱼是生活在湄公河的,那就是巨无齿,为什么说这种鱼的也濒临灭绝,它会灭绝的原因只是因为人们造成的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鱼类造成的,这就提示我们了,平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的发生,以及过度捕捞鱼类,不然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物种濒临灭绝。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4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