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怎么人工养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0:02:19
字号: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怎么人工养殖?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栽培1m2双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产双孢菇5—10kg。经济效益很好。

一、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蛋白胨、氨基酸等,蘑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配制培养基时,除了用粪草等主要原料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蘑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2、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3℃之间,其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或发黄、倒状,以至于停止生长。

子实体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为最适宜,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期仅维持3个月左右。在13—18℃范围内,出菇期可维持6个月。在较低温度下所形成的子实体洁白、粗壮、菇形园整、肉厚、产量高。在子实体形成期间,尤其是从幼蕾到幼菇阶段,温度只能维持原温,不可使之回升,否则会造成大批薄皮硬开伞菇或大量菇蕾萎缩死亡。因为菌丝实质上象相互连通的“管子”,在较低温时菌丝相互扭结,形成菇蕾,养分借助菌丝细胞中原生质的流动集中运往菇蕾供生长发育,若温度回升,尤其是较高温度时间偏长,菌丝又把菇蕾中的养分输送给周围的菌丝,供菌丝蔓延生长,结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发的温度以18—20℃为最好,若超过27℃,就是相当成熟的子实体,也不会发出孢子。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4—26℃为最佳,过高或过低都会延长萌发时间或不萌发。

3、水分和湿度:蘑菇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来源于培养料覆土和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在蘑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高于70%培养料内氧气含量减少,蘑菇菌丝体生长同样会受到影响。覆土层的湿度应保持在18—20%左右,过干会影响菌丝体和幼菇发育,并使蘑菇品质下降。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之间。若超过95%,菌盖上会长期留存水滴,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会使菌盖表面变硬,甚至发生龟裂,易空心;若低于50%,小菇蕾会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气:蘑菇属好气性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子实体发生期间,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在发菌阶段CO2浓度应控制在0.034—0.1%内。出菇阶段若超过0.1%,则菌盖小,菌柄细长,极易开伞;若CO2浓度高于0.5%,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停止出菇,同时培养料内的绒毛菌丝生长旺盛,长到覆土的表面。因此,应及时通风换气,供以充足的新鲜空气。

5、光照:蘑菇生长不需要光线,整个过程可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进行。在黑暗环境下长出的子实体颜色洁白、朵形圆整、质量较好。但子实体生成时,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时,菇房光线也不宜过亮,如光线过亮菇体表面易干燥变黄,品质下降。

6、酸碱度(PH值):蘑菇菌丝在PH值5.8—8.0之间均可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7左右。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这些有机酸积累在培养料和覆土层里会使菌丝生活的环境逐渐变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种时,培养料的PH值应调节至7.8—8.0之间;土粒的PH值调至8.0左右,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二、要点

流程:备料→预湿→建堆→翻堆→作床→进棚→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一)培养料的配方及对各种料的要求(按240m2计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粪2900kg、尿素40kg、碳酸氢铵25kg,过磷酸钙75kg、石灰100kg、饼肥100kg。总计6050kg,每m233.6kg。

2、培养料的准备:(1)稻草要选择鲜黄无霉变,晒干。凡是霉烂被雨淋过的稻草均不能用。

(2)牛粪的纯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适当增加牛粪的用量。边收集、边晒干,粉碎后备用,防止霉变和雨淋。牛粪粉碎后粪团直径不超过1cm,牛粪最少也不能少于500kg。

(3)粪草的比例一般为4:6或5:5,粪少草多时应加饼肥。

在配制培养料中,粪过多、草少,培养料通气差;而草多粪少、培养料虽通气性好,但养分差。因此堆制时,除粪草外,还应增加饼肥和化肥,以补充养分,增加松通性。

(二)培养料堆制前的处理方法

1、发酵时间:用稻草加牛粪堆料发酵,需要20—25天。

2、培养料的预湿: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长,浸入水中30分钟左右捞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喷水2次。

3、预堆:稻草预湿1—2天后。把预湿的稻草铺成宽2.2m 高 30 cm长18m的堆,然后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喷淋一次,使石灰粉渗入稻草内,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氢铵,然后再铺上一层稻草,如此类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氢铵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预湿:稻草预堆前一天将牛粪、饼肥、用1%的石灰水调湿,含水量为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备:建堆前把过磷酸钙、尿素、石膏、碳酸钙,粉碎后混合均匀,然后再与预湿好的牛粪、饼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预堆后2天进行。建堆时含水量以用手拧稻草后滴4—5滴水为宜。把预湿后的稻草铺在地面上,厚度30cm,宽度2.2m,长度18m,然后再撒上混合料,用量为配合总量的1/6。从第二层到第六层稻草每层厚度均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总量的1/6,操作与第一层一样。建堆高度为1.8m,堆顶成龟背形。堆料时要作到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料堆周围有水溢出为止。一般这样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温会升到70℃左右。培养料堆制后用草帘覆盖,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

3、第一次翻堆:建堆后5—7天,当料温达最高温度65—70℃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翻堆时要把料抖松,让料中氨气散发出去,并把表面和底层料翻在中间,把中间的翻到两边,每棚料加敌敌畏2.5斤兑水分层喷匀。如遇雨天,及时用薄膜盖好,雨停后马上掀开薄膜,以防氨气过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后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宽度应缩小至2 m,高度、长度不变,每间隔1.5m插一个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后再拨出去,作为通气口,散发出氨气等浊气。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5天进行,方法同上。翻堆时调节PH值7.8—8,偏低时加石灰水,偏高时加清水。料温超过60℃时,每间隔1.0m,放一个排气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兑水喷匀。要进行室外简易二次发酵(时间2—3天)。

7、根据发酵的温度和发酵的程度,如料温经发酵几天后开始下降,就须进行翻堆,或连续2—3天达80℃左右,也要进行翻堆,翻堆的情况一定要灵活掌握。

(四)进棚前堆制发酵的培养料的质量标准

1、培养料的颜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软,且有弹性,稻草和牛粪等原辅料混合均匀。

3、料的含水量为65%,手握一把料指缝间有水印,并有水滴1-2滴的状况为准。

4、PH7.5左右。

5、无病虫杂菌,无粪

红蘑菇人工种植技术

生长时间是差不多的。因为只计算野生蘑菇出菇的时间,而没有计算地下菌丝生长的时间。

野生蘑菇通常在春秋季左右开始生长发育,春季从4月开始就开始陆续生长。通常蘑菇品种是否能够生长发育和季节的关系不大,只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绝大部分的蘑菇喜欢生长在阴暗的环境中的,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时,是中温型蘑菇的生长发育高峰期,而30摄氏度以上时则是高温型蘑菇的生长期。

野蘑菇的分类

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食用野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条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过加热、水洗和晒干等处理后可吃的野蘑菇。

有毒野蘑菇则不能食用,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复杂,中毒后的表现也不一样。野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主要是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

人工种植红蘑菇时,需要使用疏松透气、营养丰富的腐殖土作为基土,然后需要将红蘑菇的菌种,均匀的混合在基土中,并使用塑料袋密封包装,然后将袋装菌种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养护,等待一段时间,菌菇就会长出。

红蘑菇怎么人工种植

1、基土选择

红蘑菇适合生长在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壤较为潮湿的腐殖土中,在人工种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秸秆、杂草或者农家肥配制基土,也可以使用玉米杆、茅草以及腐熟的有机肥配制基土。

2、处理菌种

在种植红蘑菇之前,也需要对菌种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将采集的菌种均匀的混合在事先准备好的基土中,并向土壤中混合肥料和营养物质,然后将混合好菌种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即可。

3、养殖方法

在人工栽种红蘑菇时,可以将袋装菌种的表面使用针扎出密集的小孔,然后将袋装菌种放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养护,并保持环境温度在二十五度左右,等待一个月的时间后,就可以将袋装菌种移入室外,栽种在土壤中。

4、后期管理

红蘑菇在室外生长的过程中,不需要为其提供水分,植株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水分生长,但是如果土壤出现干枯板结现象后,就需要及时为红蘑菇喷洒水分,以免菌菇缺水干枯,而且浇水时不能浇透土壤,只需要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3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