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层析在下面的是什么,上面的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9:58:02
字号:

柱层析在下面的是硅烷花玻璃棉,上面的是已处理好的层析填料。层析柱自下而上依次填入硅烷花玻璃棉、石英砂、已处理好的层析填料。柱层析技术(Columnchromatography)又称柱色谱技术,主要原理是根据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多次反复分配将组分分离开来。

柱层析在下面的是什么,上面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柱效检测?具体步骤怎么弄?要详细步骤和运算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我是做天然产物分离实验的

解析:

硅胶的预处理

我们以浓盐酸浸泡硅胶1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硅胶4次后,将起进行减压抽滤,后不断加蒸馏水冲洗。在1小时之后,抽滤的水呈中性,但仍然含有氯离子。经过4小时不断的冲洗才使得抽滤液中基本不含氯离子。晾干一周后,在110℃烘箱中活化2小时。

活化后的硅胶加石油醚浸泡并搅拌均匀。在装柱时,宜使用口径较大的玻璃漏斗置于 层析柱上部,注入1/2高的石油醚,打开下部活塞,然后尽量均匀地将硅胶倾入漏斗,这样可以防止层析柱中形成断层(这一步是实验的关键步骤)。

装柱

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天结实;第二、 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然后用少量 芗 洗涤后,再加入。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

固定柱床层析是一种多功能的分离技术,常用于生物医药的分离中。

无论是在保证纯化过程的稳定性还是保证最终产物的安全性上,填充柱的制备和质量认证都是极为重要的步骤。

即使柱效检测不能作为单一参数对后期的纯度和回收率进行预测,至少在启动纯化工艺前可作为一种快速途径对层析柱和设备性能进行检测。所以需要检测柱效。

1,系统准备

对系统和管道进行润洗准备

清除在包装、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累积在管道和分流系统中的空气

将层析柱置于1.5 柱体积以上的洗脱液中进行平衡。若柱平衡在盐溶液中进行,则需要保证出口的电导和入口的电导一致。平衡时的液流方向需与测试时一致。测试方向既可向上流也可向下流。

2,运行脉冲柱效检测

将提前准备好的一定体积的样品(1%柱体积)加载于柱上,上样最好采用样品环,超级容量杯或样品泵。

3,通过测定峰宽和对称性评价

相对峰宽通常用一定数量的理论塔板(N),

一个理论塔板的等价高度(HETP)

颗粒半径 (d/P)

或更常用折合了的塔板高度(h)来进行描述:

h=HETP/d/P 对称性As

对称因子As 描述了与理想高斯峰形状的偏差,通过对10%

峰高处的峰宽进行计算得到:

As=b/a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37326.html